【伏暑條辨第十】
伏暑條辨第十
伏暑婦女,舌繹□渴,脈數而澀,經水適來適斷,寒熱如瘧,晝則明了,夜則譫語,此熱入血室。
宜用小柴胡湯加山楂、歸尾、赤芍,桃仁、丹皮等味,破血透邪也。
幾熱入血室,(金櫃)論之最詳。
血室者,即血海也。
本厲衝脈,隸於陽明。
(內經)所謂衝為血海,任主胞胎。
又謂衝脈起於中極底,循少腹,上至胸中而散。
任脈亦起於中極底,循毛際,繞陰器,入少旗,上環口唇,榮於髭須。
故婦女無須者,以任脈之血下洩,不能上榮於口唇也。
督脈亦由中極挾腰循脊,上至巔頂。
此衝、督、任三脈,皆會於下極,而分行於背腹。
故督脈行於身之背,任脈行於身之腹,衝脈行於背腹之中。
其天癸盈餘,諸路之血,皆佇於血海。
而能蓄洩有常者,以任脈為之擔任,督脈為之總督,帶脈為之收束。
更有陽維、陰維,維持陰陽於身之前。
陽蹻,陰蹻,蹻健機關於身之左右。
故能蓄則有度,洩則有期,與月盈虧,循序流行,不失其常,謂之為經。
若血海無權,任督失司,則或崩漏無休,或蓄結不行。
至於血之蓄泄,或寒或熱,皆能為患。
故傷寒蓄血,六經皆有,不獨膀胱與胸腹間也。
蓋凡風寒暑濕之來,必先陽經,而後他傳。
陽經者,在表、在衛、在氣,漸傳於血。
故婦女之病,有值經水適來,病發適斷者,因熱與血冱,反不得行也。
如太陽初起之頭痛發熱,惡寒無汗,便奇鼻衄、肌衄,此太陽經之邪乾血分也。
宜以開洩透汗,不可因見血而遽用寒涼,反成血結胸等症。
若少腹硬痛,小便自利,大便黑色,身熱煩躁,譫語如狂,此太陽腑病,而蓄血膀胱也。
仲景先師,恐後人誤認熱結膀胱,故以小便不利者為熱結,小便自利者為蓄血。
例用桃仁承氣湯,一解太陽;
一破瘀血。
又陽明初起之目痛。
鼻乾、不得臥,而致鼻衄吐血,此陽明經之邪乾血分也,宜以兩清氣血,不可因汗少而更大發之。
如少腹硬痛,小便自利,上為結胸,或吐血,下為腹痛,或便血,身熱狂妄,狀如神附,此陽明腑病,而蓄血衝脈也。
宜用犀角地黃湯,一清陽明,一祛瘀血。
又少陽之額痛脅疼,寒熱耳聾,嘔苦,而致鼻衄咳血,此少陽經之邪乾血分也。
宜以小柴胡湯清洩膽絡,不可因見血而妄投滋膩。
如有少腹痛,小便自利,大便黑色,晝則明了,夜則譫語,寒熱如瘧,此少陽腑病,而蓄血肝絡也。
宜用陶氏小柴胡湯加生地,歸尾、桃仁、山楂、丹皮,一清少陽,一破瘀血。
以上皆論三陽經之經病腑病蓄血見症也。
至熱邪傳入三陰,則少陰心主血,太陰脾統血,厥陰肝藏血。
邪既入血,則熱與血凝,勢難清化,必致舌繹神昏,晝明夜劇,狀如邪祟,宜用犀角地黃湯加鬱金、菖蒲。
甚則腹痛便黑,仲景用抵當湯,以攻熱破瘀,庶幾可以兩解矣。
然此症不特婦女,即男子亦有諸。
至於治法,大約相等。
以蓄血一症,概用小柴胡加破血之品,如或不應,視為無法,竟置束手,醫者咎焉、願有鑑於是者。
予於道光十九年春,有舵工張姓者,自三月間溫病愈後,飲食如常,惟腰間作痛,始疑病後腎虛,投以補腎,其痛益甚,轉邀外科,認為腎俞發,而投陽和湯數劑,病仍不減,且無腫形。
其痛每甚於午後,劇於戌亥,呼號不絕,直至天明,其痛若失。
一月以來,無所不至,而痛仍不減。
此時閱喻氏(醫門法律),至(寓意草)中,有病腰痛,將成僂廢一案。
嘉言謂熱邪逗留太陽經脈,與血凝滯,結於腰間,即用桃仁承氣數服而安。
讀之恍然大悟,如法投治,果獲痛愈。
此太陽經血結之一症也。
後有外甥范姓者,濕溫病後,亦腰痛異常,曾服補腎不應。
予卻用安桂、桃仁、山甲、歸須、旋覆、新繹等味,二劑頓愈。
此可見為醫者,必旁搜博采,以廣見聞,則勿貽管窺之消矣。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53680&pid=726063&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