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香岩外感溫熱篇】
雄按:上第十七章,唐氏移作第十八章,今訂正之。
齒若光燥如石者,胃熱甚也。
若無汗惡寒,衛偏勝也,辛涼泄衛透汗為要。
若如枯骨色者,腎液枯也,為難治。
若上半截潤,水不上承,心火上炎也。
急急清心救水,俟枯處轉潤為妥。
胃熱甚而反惡寒者,陽內鬱而表氣不通,故無汗而為衛氣偏勝,當泄衛以透發其汗,則內熱即從表散矣。
凡惡寒而汗出者,為表陽虛,腠理不固,雖有內熱,亦非實火矣。
齒燥有光者,胃津雖干,腎氣未竭也。
如枯骨者,腎亦敗矣,故難治也。
上半截潤,胃津養之。
下半截燥,由腎水不能上滋其根,而心火燔灼,故急當清心救水,仲景黃連阿膠湯主之。
若切牙嚙齒者,濕熱化風,痙病。
但切牙者,胃熱氣走其絡也。
若切牙而脈證皆衰者,胃虛無穀以內榮,亦切牙也,何以故耶?虛則喜實也。
舌本不縮而硬,而牙關咬定難開者,此非風痰阻絡,即欲作痙證,用酸物擦之即開,木來泄土故也。
牙齒相嚙者,以內風鼓動也。
但咬不嚙者,熱氣盛而絡滿,牙關緊急也。
若脈證皆虛,胃無穀養,內風乘虛襲之入絡,而亦切牙,虛而反見實象,是謂虛則喜實,當詳辨也。
又如風痰阻絡為邪實,其熱盛化風欲作痙者,或由傷陰而挾虛者,皆當辨也。
雄按:上第十八章,唐氏移作第十九章,今訂正之。
若齒垢如灰糕樣者,胃氣無權,津亡,濕濁用事,多死。
而初病齒縫流清血,痛者,胃火沖激也;不痛者,龍火內燔也。
齒焦無垢者,死;齒焦有垢者,腎熱胃劫也。
當微下之,或玉女煎清胃救腎可也。
齒垢由腎熱蒸胃中濁氣所結,其色如灰糕,則枯敗而津氣俱亡,腎胃兩竭,惟有濕濁用事,故死也。
齒縫流清血,因胃火者出於齦,胃火沖激故痛;不痛者出於牙根,腎火上炎故也。
齒焦者腎水枯,無垢則胃液竭,故死;有垢者,火盛而氣液未竭。
故審其邪熱甚者,以調胃承氣微下其胃熱;腎水虧者,玉女煎清胃滋腎可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226538&pid=256047&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