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132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暑】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4-2-9 02:49: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素問》刺志論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


又曰:暑為陽邪,而東垣治暑,則有陰陽動靜之分,或廣廈招涼,以傷其外。


或恣食生冷,以傷其內。


此靜而得之為陰暑,農人耕耨於田中,征夫奔走於道路,此動而得之為陽暑。


陰暑宜溫,陽暑宜清。


趙養葵謂暑病與熱病相似,但熱病脈盛,暑病脈虛耳。


蓋傷暑者,脈必濡弱,或弦細芤遲,身體發熱,與四時感冒無異。


惟舌紅口渴,小便短赤為辨。


其分見於五臟者,心為火,故暑先入心,暑傷氣,肺主氣,故火旺金刑。


又長夏濕土司令,脾惡濕,得暑則脾土之施化不行,肝腎同位下焦,俱有相火。


肝得暑而龍火以起,腎得暑而雷火以升,五火並熾,勢等燎原,上延於目,則赤障腫痛,眵淚如膿。


治法或辛涼表散以發其汗,或清熱養陰以通利小便,務使暑邪外達,不致陷伏傷陰。


若盛暑之時,猝然暴中,則當以涼解為主。


惟怯弱之人,內無所御,外受暑邪,則涼解之中,必兼輔正,如清暑益氣湯之類是也。


又或暑邪內伏,待深秋收藏之際,猝然驟發,傾刻之間,遂至不救,甚或刑克腎陰,瞳神傷損。


凡見此症,即宜涼補真陰。


倘伏藏雖久,其發甚緩,秋冬之間,目赤腫痛,亦宜仍用清暑之劑。


臨症細辨,不患治絲之棼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30577&pid=633737&fromuid=526

評分

參與人數 1學習 +5 收起 理由
文昌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14 12:38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