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
暑
《素問》刺志論曰:脈虛身熱,得之傷暑。
又曰:暑為陽邪,而東垣治暑,則有陰陽動靜之分,或廣廈招涼,以傷其外。
或恣食生冷,以傷其內。
此靜而得之為陰暑,農人耕耨於田中,征夫奔走於道路,此動而得之為陽暑。
陰暑宜溫,陽暑宜清。
趙養葵謂暑病與熱病相似,但熱病脈盛,暑病脈虛耳。
蓋傷暑者,脈必濡弱,或弦細芤遲,身體發熱,與四時感冒無異。
惟舌紅口渴,小便短赤為辨。
其分見於五臟者,心為火,故暑先入心,暑傷氣,肺主氣,故火旺金刑。
又長夏濕土司令,脾惡濕,得暑則脾土之施化不行,肝腎同位下焦,俱有相火。
肝得暑而龍火以起,腎得暑而雷火以升,五火並熾,勢等燎原,上延於目,則赤障腫痛,眵淚如膿。
治法或辛涼表散以發其汗,或清熱養陰以通利小便,務使暑邪外達,不致陷伏傷陰。
若盛暑之時,猝然暴中,則當以涼解為主。
惟怯弱之人,內無所御,外受暑邪,則涼解之中,必兼輔正,如清暑益氣湯之類是也。
又或暑邪內伏,待深秋收藏之際,猝然驟發,傾刻之間,遂至不救,甚或刑克腎陰,瞳神傷損。
凡見此症,即宜涼補真陰。
倘伏藏雖久,其發甚緩,秋冬之間,目赤腫痛,亦宜仍用清暑之劑。
臨症細辨,不患治絲之棼也。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430577&pid=633737&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