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垣針法】
另有上熱下寒。
經曰:陰病在陽者,當從陽引陰,必須先去絡脈經隧之血。
若陰中火旺,上騰於天,致六陽反不衰而上充者,先去五臟之血絡,引而下行,天氣降下,則下寒之病自去矣。
慎勿獨瀉其六陽,此病陽亢,乃陰火之邪滋之,只去陰火,只損脈絡經隧之邪,勿誤也。
陽病在陰者,當從陰引陽,是水穀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
又曰:飲食失節,又勞役形質,陰火乘於坤土之中,致穀氣、榮氣、清氣、胃氣、元氣不得上升,滋於六腑之陽氣,是五陽之氣先絕於外。
外者天也,下流伏於坤土陰火之中,皆先由喜怒悲憂恐為五賊所傷,而後胃氣不行,勞役飲食不節繼之,則元氣乃傷,當從胃合三裡穴中,推而揚之,以伸元氣,故曰從陰引陽。
若元氣愈不足,治在腹上諸腑之募穴,若傳在五臟,為九竅不通,隨各竅之病,治其各臟之募穴於腹,故曰五臟不平,乃六腑元氣閉塞之所生也。
又曰:五臟不和,九竅不通,皆陽氣不足,陰氣有餘,故曰陽不勝其陰。
凡治腹之募,皆為元氣不足,從陰引陽,勿誤也。
若錯補四末之俞,錯瀉四末之滎,錯瀉者,差尤甚矣。
按岐伯所說,只取穴於天上。
天上者,人之背上五臟六腑之俞,不當瀉而瀉,豈有生者乎?
興言及此,寒心切骨,若六淫客邪,及上熱下寒,筋骨皮肉血脈之病,錯取穴於胃之合,及諸腹之募者,必危。
引自: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0038&pid=392574&fromuid=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