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積聚論】 素問曰:積聚留飲,痞膈中滿,濕積,霍亂吐下,瘕癥堅硬,腹滿,皆太陰濕土,乃脾胃之氣,積聚之根也。 (積者,不散。聚者,不化。留者,不行。飲者,停滯。痞者,不通。隔者,阻也。中滿者,濕為積,霍亂吐下為留停瘕。癥者,徵也。瘕,假也)。
斯疾迺五臟六腑陰陽變化興衰之制也。
亢則害,承迺制,極則反矣。
謂水得燥則消散,而得濕則不消,乃為積飲也。
謂人形精神與榮衛血氣津液出入流通,謂夫腠理閉密,乃為痞也。
謂腸胃膈絕傳化失常而乃滯也。
土主形體,腹滿於中央。
乃曰中滿。
以傳化失度,故甚則霍亂吐瀉也。
癥者,腹中主硬,按之應手,然水體柔順,而今乃堅硬如此者。
亢則害,承乃制也。
瘕者,中雖硬而忽聚忽散無其常,故其病未及癥也。
經曰:血不流而滯,故血內凝而乃瘕也。
小腸移熱於大腸,乃為虙瘕。
大腸移熱於小腸,謂兩熱相搏則血溢而為伏瘕。
血澀不利,月事沈滯,血不行,故行為虙瘕,為虙與伏同瘕,與疝同為傳寫誤也。
世傳冷病,然瘕病亦有熱,或陽氣鬱結怫熱壅滯而堅硬不消者,世傳為寒癥瘕也。
或堅痞腹滿急痛(寒主筋縮故急主痛),寒極血凝泣而反兼土化制之,故堅痞之腹滿,或熱鬱於內,而腹滿堅結痛不可忍者,皆可為寒誤矣誤矣。
何不以脈證辨之。
凡諸疾病皆有陰陽寒熱,宜推詳之。
五臟六腑四季皆有積聚,心之積名曰伏梁,在於臍上,大如臂,上至於心,橫於心,下如屋梁,故曰伏梁。
肝之積名曰賁(音奔)氣,在左脇下,覆如杯,有頭足,久不愈,令人痎瘧。
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腕,覆大如杯,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發黃疸,食不為膚肌。
肺之積名曰息賁,結在右脇下,覆大如杯,久不愈,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為肺癰。
腎之積名曰賁(音奔)豚,在於小腹上,至心下,如豚賁走往來無定,久不愈,令人喘逆,發為骨痿,少氣乏力,此為五藏之積也,常究斯義,未可悉也。
傳其所勝者死,傳不勝者可治,假令肺病傳肝,肝病傳脾,脾病傳腎,腎病傳心,心病傳肺,皆傳所勝,五藏之氣,虛而內外諸邪所侵,故留稽不行,遂成積聚,其脈沈細而微者是也。
引用http://jicheng.tw/jcw/book/%E9%BB%83%E5%B8%9D%E7%B4%A0%E5%95%8F%E5%AE%A3%E6%98%8E%E8%AB%96%E6%96%B9/ind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