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少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九】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九
少陽之(趙本醫統本皆有「為」字)病,口苦、咽乾、目眩也。
足少陽膽經也。
《內經》曰:有病口苦者,名曰膽癉。
《甲乙經》曰:膽者中精之府,五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
少陽之脈,起於目銳 。
少陽受邪,故口苦、咽乾、目眩。
少陽中風,兩耳無所聞,目赤,胸中滿而煩者,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
少陽之脈,起於目 ,走於耳中;
其支者,下胸中貫膈。
風傷氣,風則為熱。
少陽中風,氣壅而熱,故耳聾,目赤,胸滿而煩。
邪在少陽,為半表半裡。
以吐除煩,吐則傷氣,氣虛者悸;
以下除滿,下則亡血,血虛者驚。
傷寒,脈弦細,頭痛,發熱者,屬少陽。
少陽不可發汗,發汗則譫語。
此屬胃,胃和則愈,胃不和,則(趙本無「則」字)煩而悸。
(趙本注:「一云躁」)
經曰:三部俱弦者,少陽受病。
脈細者,邪漸傳裡,雖頭痛、發熱,為表未解。
以邪客少陽,為半在表半在裡,則不可發汗,發汗亡津液,胃中乾燥。
少陽之邪,因傳入胃,必發譫語,當與調胃承氣湯下之,胃和則愈;
不下,則胃為少陽木邪乾之,故煩而悸。
本太陽病不解,轉入少陽者,脅下硬滿,乾嘔不能食,往來寒熱,尚未吐下,脈沉緊者,與小柴胡湯。
(趙本有「小柴胡湯方」詳見卷三)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7042&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