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七】
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無大熱者,為身無大熱也。
口燥渴心煩者,當作陽明病;
然以背微惡寒,為表未全罷,所以屬太陽也。
背為陽,背惡寒口中和者,少陰病也,當與附子湯;
今口燥而渴,背雖惡寒,此裡也,則惡寒亦不至甚,故云微惡寒。
與白虎湯和表散熱,加人參止渴生津。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者,(趙本無「者」字)不可與白虎湯。
渴欲飲水,無表證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傷寒脈浮,發熱無汗,其表不解,不渴者,宜麻黃湯;
渴者宜五苓散,非白虎所宜。
大渴欲水,無表證者,乃可與白虎加人參湯,以散裡熱。
臨病之工,大宜精別。
太陽少陽並病,心下硬,頸項強而眩者,當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心下痞硬而眩者,少陽也;
頸項強者,太陽也。
刺大椎、肺俞,以瀉太陽之邪,以太陽脈下項挾脊故爾;
肝俞以瀉少陽之邪,以膽為肝之腑故爾。
太陽為在表,少陽為在裡,即是半表半裡證。
前第五(醫統本作「八」)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7009&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