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六】
太陽,膀胱經也。
太陽經邪熱不解,隨經入腑,為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者,為未至於狂,但不寧爾。
經曰:其人如狂者,以熱在下焦,太陽多熱,熱在膀胱,必與血相搏,若血不為蓄,為熱迫之則血自下,血下則熱隨血出而愈。
若血不下者,則血為熱搏,蓄積於下,而少腹急結,乃可攻之,與桃核承氣湯,下熱散血。
《內經》曰:從外之內而盛於內者,先治其外,後調其內。
此之謂也。
桃核承氣湯方:桃人(人趙本作仁,五十個,去皮尖。
味甘平) 桂枝(二兩,去皮。
味辛熱) 大黃(四兩) 芒硝(二兩) 甘草(二兩,炙)
甘以緩之,辛以散之。
少腹急結,緩以桃人之甘;
下焦蓄血,散以桂枝辛熱之氣,(醫統本作「桂枝之辛,大熱之氣」)寒以取之。
熱甚搏血,故加二物於調胃承氣湯中也。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
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
傷寒八九日,邪氣已成熱,而復傳陽經之時,下之虛其裡而熱不除。
胸滿而煩者,陽熱客於胸中也;
驚者,心惡熱而神不守也;
小便不利者;
裡虛津液不行也;
譫語者,胃熱也;
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陽氣內行於裡,不營於表也。
與柴胡湯以除胸滿而煩,加龍骨、牡蠣、鉛丹,收斂神氣而鎮驚;
加茯苓以行津液、利小便;
加大黃以逐胃熱、止譫語;
加桂枝以行陽氣而解身重。
錯雜之邪,斯悉愈矣。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6979&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