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六】
冒者,鬱也,下之則裡虛而亡血;
汗之則表虛而亡陽。
表裡俱虛,寒氣拂(醫統本作「怫」)鬱,其人因致冒。
《金匱要略》曰:亡血復汗,寒多,故令鬱冒,汗出則拂(醫統本作「怫」)鬱之邪得解,則冒愈。
《金匱要略》曰:冒家欲解,必大汗出。
汗出表和而裡未和者,然後復下之。
太陽病未解,脈陰陽俱停,(趙本注:「一作微」)必先振栗,汗出而解。
但陽脈微者,先汗出而解;
但陰脈微(趙本注:「一作尺脈實」)者,下之而解。
若欲下之,宜調胃承氣湯主之。
(趙本無「主之」二字,又趙本注:「一云,用大柴胡湯」)
脈陰陽俱停無偏勝者,陰陽氣和也。
經曰:寸口、關上、尺中三處,大小浮沉遲數同等,此脈陰陽為和平,雖劇當愈。
今(醫統本有「脈」字)陰陽既和,必先振栗汗出而解。
但陽脈微者,陽不足而陰有餘也,經曰:陽虛陰盛,汗之則愈。
陰脈微者,陰不足而陽有餘也,經曰:陽盛陰虛,下之則愈。
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
太陽中風,風並於衛,則衛實而榮虛。
榮者陰也,衛者陽也。
發熱汗出,陰弱陽強也。
《內經》曰: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與桂枝湯解散風邪,調和榮衛。
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趙本作「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與小柴胡湯主之。
(趙本無「與」字)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6971&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