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法第六】
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
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傷寒汗出而渴者,亡津液胃燥,邪氣漸傳裡也,五苓散以和表裡。
若汗出不渴者,邪氣不傳裡,但在表而表虛也,與茯苓甘草湯和表合衛。
茯苓甘草湯方:茯苓(二兩。
味甘平) 桂枝(二兩,去皮。
味辛熱) 生薑(三兩,切。
味辛溫) 甘草(一兩,炙。
味甘平)
茯苓、甘草之甘,益津液而和衛;
桂枝、生薑之辛,助陽氣而解表。
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裡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
五苓散主之。
中風發熱,至六七日,則當解;
若不解煩者,邪在表也。
渴欲飲水,邪傳裡也。
裡熱甚則能消(熊校記:裡熱甚則能水,汪本能下增消字。
按能讀如耐,古書多有之,迭見《內經》)水,水入則不吐;
裡熱少則不能消水,停積不散,飲而吐水也。
以其因水而吐,故名水逆。
與五苓散和表裡、散停飲。
未持脈時,病患手叉自冒心,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者,此必兩耳聾無聞也。
所以然者,以重發汗,虛故如此。
引用: http://jicheng.tw/jcw/book/%E8%A ... F%92%E8%AB%96/index
http://www.a94382761.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307179&pid=396964&fromuid=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