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問答】
案曰:
「濕熱症,胸悶口渴,身發紅疹,咳血一口,舌苔灰膩,脈數,以前法治之。
方則:
黃芩三錢生白芍三錢連翹三錢金銀花四錢天花粉三錢,知母三錢鮮生地一兩竹二青三錢絲瓜絡三錢枇杷葉三錢(去毛,包)白薇錢半桑葉三錢鮮蘆根一尺(去節)加鮮茅根三紮(去心)鮮竹葉四錢九日五診。
則胸次又悶,紅疹白痦滿布矣。
案曰:
「胸悶口渴,紅疹白痦滿布,脈弦數,法與氣營兩清。
方則:
桑葉三錢牛蒡子三錢金銀花四錢連翹三錢枇杷葉三錢(去毛、包)鮮竹葉三錢綠豆衣四錢天花粉四錢』知母三錢生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天麥冬各三錢加鮮茅根三紮(去心)鮮蘆根一尺(去節)十一日六診。
案曰:
「濕溫症,遍發白痦,胸悶已減,脈緩,舌苔黃膩,法與清解。
方則:
桑葉三錢光杏仁三錢枇杷葉三錢(去毛,包)天麥冬各三錢知母三錢天花粉三錢綠豆衣四錢鮮竹葉三錢鮮蘆根一尺(去節)加生穀芽三錢蓮子芯五分十三日七診。
身熱已退。
案曰:
「濕溫遍發白痦,投清解,身熱已退,舌苔糙,脈弱,法與和陰。
方則:
北沙參三錢金石斛三錢天麥冬各三錢生白芍三錢生甘草三分小生地三錢生穀芽三錢絲瓜絡三錢枇杷葉三錢(去毛,包)鮮蘆根一尺(去節)十五日八診。
病者自言身體軟弱已極。
余曰「此病去元虛也,不必慮。
案曰:
「濕溫身熱已瘥,便溲皆少,自汗,舌苔較潤,脈弱,法與和陰。
方則:
北沙參四錢金石斛四錢玄參三錢天麥冬各三錢小生地四錢炙鱉甲六錢生白芍三錢生甘草四分知母三錢天花粉三錢絲瓜絡三錢白茯苓三錢加鮮蔗皮二節十八日九診。
精神已振,惟汗多耳,與以潛陽和陰之劑。
此病初診後見泄瀉,四診後見吐血,倘在富貴之家,定然歸咎藥誤,改就他醫,乃高德興與何蓮根同一境況,對於余之治法,深信不疑,故獲此微效云。
觀何蓮根與高德興二濕溫症,陸公開首即用黃芩、黃連之苦寒,校者以為不切,蓋開首盡可用芳香化濁法,如藿香、佩蘭、朴花、青蒿諸品。
蓋苦寒有遏濕之弊,若在濕家之濕熱症則另議,其證必較濕溫症尤重矣。
校者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