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脹】
初五日 經謂病始於下而盛於上者,先治其下,後治其上,病始於上而盛於下者,先治其上,後治其下,此病始於上腫,當發其汗,與《金匱》麻黃附子甘草湯。
麻黃(二兩,去節) 熟附子(一兩六錢) 炙甘草(一兩二錢) 煮成五飯碗,先服半碗,得汗,止後服,不汗再服,以得汗為度。
此方甫立未分量,陳頌帚先生一見云:
斷然無效。
予問曰:
何以不效?
陳先生云:
吾曾用來。
予曰:
此在先生用,誠然不效,予用或可效耳。
王先生名謨(忘其字)云:
吾甚不解,同一方也,藥止三味,並無增減,何以為吳用則利,陳用則否,豈無知之草木,獨聽吾兄使令哉?
予曰:
蓋有故也。
陳先生性情忠濃,其膽最小,伊芳恐麻黃發陽,必用八分,附子護陽,用至一錢以監制,又恐麻黃、附子皆剽悍藥也,甘草平緩,遂用一錢二分,又監制麻黃、附子。
服一帖無汗,改用八味丸矣,八味陰柔藥多,乃敢大用,如何能效。
病者乃兄陳蔭山先生入內室,取二十八日陳頌帚所用原方分量,一毫不差,在座者六七人,皆嘩然笑曰:
何先生之神也。
予曰:
余常與頌帚先生一同醫病,故知之深矣。
於是麻黃去淨節用二兩,附子大者一枚,得一兩六錢,少麻黃四錢,讓麻黃出頭,甘草一兩二錢,又少附子四錢,讓麻黃、附子出頭,甘草但鎮中州而已。
眾見分量,又大嘩曰:
麻黃可如是用乎。
頌帚先生云:
不妨,如有過差,吾敢當之。
眾云:
君用八分,未敢足錢,反敢保二兩之多乎。
頌帚云:
吾在菊溪先生處,治產後鬱冒,用當歸二錢,吳君痛責,謂當歸血中氣藥,最能竄陽,產後陰虛陽越,例在禁條,豈可用乎。
夫麻黃之去當歸,奚啻十百,吾用當歸,伊芳責之甚,豈伊芳用麻黃又如是之多,竟無定見乎。
予曰:
人之畏麻黃如虎者,為其能大汗亡陽,未有汗不出而陽亡於內者,湯雖多,但服一杯,或半杯,得汗即止,不汗再服,不可使汗淋漓,何畏其亡陽哉。
但此症閉錮已久,陰霾太重,雖盡劑未必有汗。
予明日再來發汗,病家始敢買藥,而仙芝堂藥鋪竟不賣,謂想是錢字,先生誤寫兩字,主人親自去買,方得藥。
服盡劑,竟無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