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斑】
①[bānㄅㄢ]
[『廣韻』布還切,平刪,幫。]
“豳”的被通假字。
1.色彩駁雜;
燦爛多彩貌。
『楚辭·離騷』:“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
洪興祖補注:“斑,駮文也。”
晉郭璞『江賦』:“鱗甲鏙錯,煥爛錦斑。”
宋王安石『答子固南豊道中所寄』詩:“四盼浩無主,日暮煙霞斑。”
2.指花紋或斑點。
『文選·曹植〈七啟〉』:“批熊碎掌,拉虎摧斑。”
李善注:“斑,虎文也。”
唐宋之問『晩泊湘江』詩:“唯餘望鄕淚,更染竹成斑。”
前蜀韋莊『木蘭花』詞:“坐看落花空嘆息,羅袂濕斑紅淚滴。”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後雜談之餘』:“那『除樂戶丐戶籍及女樂考附古事』里,却引有永樂皇帝的上諭……雖然不多,又未必是精粹,但也足夠‘略見一斑’,和獻忠流賊的作品相比較了。”
3.頭發花白。
唐方干『元日』詩:“纔酌屠蘇定年齒,坐中惟笑鬢毛斑。”
宋方千里『訴衷情』詞:“書未到,夢猶閒,鬢先斑。”
4.通“班”。
行列;
位次。
『楚辭·遠遊』:“騎膠葛以雜亂兮,斑漫衍而方行。”
王夫之通釋:“斑,從行之衆列。”
『隸釋·漢竹邑侯相張壽碑』:“登善濟可,登斑敘優。”
5.通“班”。
分。
『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斑間賦白,疎密有章。”
李善注:“『廣雅』曰:‘斑,分也。’”
6.通“班”。
姓。
『隸釋·漢外黃令高彪碑』:“桓帝時,上立博士,章文襜袘,類乎斑賈。”
王念孫『讀書雜志·漢隸拾遺』:“班、斑、辯,古字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