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天梁 於 2013-9-10 10:51 編輯
【漢語大詞典●孝】
①[xiàoㄒㄧㄠˋ]
[『廣韻』呼教切,去效,曉。]
1.祭,祭祀。
『論語·泰伯』:“子曰:‘禹,吾無間然矣。
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史記·夏本紀』:“<禹>薄衣食,致孝於鬼神。卑宮室,致費於溝淢。”
2.孝順,善事父母。
『左傳·隱公三年』:“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漢賈誼『新書·道術』:“子愛利親謂之孝,反孝爲孽。”
『舊唐書·列女傳·李德武妻裴氏』:“性婉順有容德,事父母以孝聞。”
『儒林外史』第十五回:“有錢的不孝父母,像我這窮人,要孝父母又不能,眞乃不平之事。”
3.謂孝道。
『書·文侯之命』:“汝肇刑文武,用會紹乃辟,追孝於前文人。”
孔穎達疏:“追行孝道於前世文德之人。”
『孝經·庶人』:“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唐玄宗注:“始自天子,終於庶人,尊卑雖殊,孝道同致。”
晉李密『陳情表』:“伏望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爲尤甚。”
李大釗『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變動的原因』:“君臣關系的‘忠’,完全是父子關系的‘孝’的放大體。”
4.對尊親敬老等善德的通稱。
『孝經·天子』:“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形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漢書·賈山傳』:“故以天子之尊,尊養三老,視孝也。”
淸汪遠孫『國語發正·楚語上』:“孝,亦善德之通稱,非指事親言之。”
5.指居喪。
漢蔡邕『陳政要七事疏』:“桓思皇后祖載之時,東郡有盜人妻者亡在孝中,本縣追捕,乃伏其辜。”
『北史·崔子約傳』:“五歲喪父,不肯食肉。後喪母,居喪哀毀骨立。
人云:‘崔九作孝,風吹即倒。’”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不苦詐打扮,不甚艷梳掠;
衣服盡素縞,稔色行爲定有孝。”
『紅樓夢』第七六回:“我倒也忘了孝未滿。可憐你公公已死了二年多了!”
6.指居喪之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謝車騎在安西艱中,林道人往就語,將夕乃退。
有人道上見者,問云:‘公何處來?’
答云:‘今日與謝孝劇談一出來。’”
按,時謝玄居父喪,故稱謝孝。
7.指孝服、喪服。
『水滸傳』第二六回:“那婦人帶上孝,一路上假哭養家人。”
『儒林外史』第六回:“趙氏穿著重孝,出來拜謝。”
『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回:“正在納悶,却見褚大娘子把靈前跪的那個穿孝服的少婦人攙起來。
那廂那個穿孝的少年也便站起身來,還在那裏握著臉擦眼淚。”
8.效法。
『詩·魯頌·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鄭玄箋:“國人無不法傚之者,皆庶幾力行自求福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