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
傷寒金口訣這傷寒,世罕稀,多少庸醫莫能知。
仲景《玉函》節庵泄,千金不易傷寒秘。
方不同,法更異,四時傷寒各有例。
惟有冬月正傷寒,不與春夏秋同治。
發表實表兩妙方,用在三冬無別治。
真傷寒,真中風,表實表虛各自中。
表虛自汗脈浮緩,疏邪實表有奇功。
表實無汗脈浮緊,升陽發表汗自松。
背惡寒,背惡熱,頭痛脊強一般說。
俱屬太陽膀胱經,有汗無汗須分別。
有汗表虛無汗實,脈浮緩緊胸中別。
春夏秋,另有方,通用羌活沖和湯。
春溫夏熱秋治濕,隨時加減細斟量。
病症與冬皆相似,淺深表裡脈中詳。
脈有浮,脈有沉,半浮半沉表裡停。
有力無力求虛實,或溫或下細推尋。
更有汗吐下三法,當施當設莫留停。
兩感症,日雙傳,一日太陽少陰連,腎與膀胱脈沉大,口乾頭痛是真原。
二日陽明與太陰,沉長之脈脾胃兼,目又痛,鼻又干,腹滿自利不能安。
三日少陽厥陰病,肝膽脈息見沉弦,耳聾脅痛囊蜷縮,古人不治命由天。
陶節庵,泄漏方,不問陰陽兩感傷,通用沖和靈寶飲,一服兩解雪澆湯。
更明表裡多少病,治分先後細推詳。
表病多,裡病微,麻黃葛根湯最奇。
表緩裡急宜攻裡,調胃承氣急通之。
寒中陰經口不干,身疼發熱自下利。
脈沉細,又無力,回陽急救湯最的。
都言兩感無治法,誰知先後有消息。
結胸症候分輕重,雙解六一二方覓。
陽明症,不得眠,鼻干目痛是根源,柴葛解肌湯一劑,猶如渴急遇甘泉。
耳聾脅痛半表裡,柴胡雙解立蘇痊。
腹又痛,咽又干,桂枝大黃湯可蠲。
太陽發黃頭有汗,茵陳將軍湯獨羨。
無熱自利是臟寒,加味理中湯最端。
時行病症身大熱,六神通解須當啜。
小水不利導赤飲,下焦蓄血憑斯訣。
一切下症並結胸,六一順氣分明說。
身有熱,頭無痛,面赤飲水不下咽,庸醫誤認為熱症,豈知心火泛上炎,自是戴陽多不曉,復元湯服得安然。
身如朱,眼似火,發斑狂叫誤認我,病在三焦無人識,三黃石膏湯最可。
發斑之症先咳嘔,耳聾足冷定無他。
休發汗,愈斑斕,消斑青黛飲莫慢。
勞力感寒症又異,調榮養胃金不換。
內傷氣血外感寒,莫與傷寒一例看。
身出汗,熱又渴,如神白虎湯最確。
食積症,類傷寒,發熱不惡寒,嘔逆身不痛,頭痛休疑談,只消加味調中飲,氣口緊盛休變延。
小水利,大便黑,桃仁承氣對子說。
熱邪傳裡蓄血症,血熱自利病安逸。
吐血衄血另有方,生地芩連湯最切。
陰隔陽,難遍詳,陰極發熱面戴陽。
欲赴井中脈無力,急救回陽返本湯。
水不下咽瘀血症,加減犀角地黃湯。
真中寒,真厥症,回陽救急湯連進。
陽毒發斑脈洪數,三黃巨勝湯之症。
再造飲治無陽症,重復發汗汗不定,如狂症,原無熱,精采不與人相攝。
熱結膀胱休誤下,桂苓飲子真奇絕。
心下硬痛利清水,熱結利症醫莫測,又譫語,又作渴,身熱黃龍湯莫錯。
口噤頭搖名痙 ,如聖飲內抽添訣。
瘥後昏沉百合病,柴胡百合湯休越。
亡陽症,過汗多,頭痛振振病不和,筋惕肉虛太甚,溫經益元湯最和。
男女勞復陰陽易,逍遙湯治脈沉 。
香港腳症,類傷寒,禁用補劑與湯丸。
暑中身熱寒中冷,浮風濕熱脈之端,便閉嘔逆難伸屈,加味續命湯保全。
撮空症,仔細認,休認風症誤人命,循衣摸床為症驗,叉手摸胸不識人,只因汗熱相傷肺,升陽散火效如神。
睡覺中,忽言語,夢寐昏昏神無主,湯粥與之雖吞咽,形如中酒多不舉,心火克金越經症,瀉心導赤湯急取。
身熱渴,不頭痛,神思昏昏亂語言,小水不利大便黑,誤投涼藥喪黃泉,病傳心肺夾血症,當歸活血湯最玄。
夾痰症,類傷寒,寒熱昏迷頭又眩,涎出口中為症驗。
七情內損傷之根,神出舍空亂語言,加味導痰湯可增。
大頭病,是天行,項腫惡寒熱並煎,一劑芩連消毒飲,痰飲喉痹盡安痊。
此是先賢千古秘,不是知音莫浪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