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潛血不願就醫 男子拖2年不幸往生】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居住於臺南市東區55歲柯姓男子,2年多前到轄區衛生所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發現有潛血反應,衛生所護士多次訪視及勸導他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但該男子總以痔瘡為由,堅持不到醫院接受檢查。
事隔2年出現血便等不適症狀,就醫確診為大腸癌,但由於未積極治療,該男子已於日前往生,家屬都十分懊悔。
隨著高齡化與生活型態改變等因素,大腸癌已成為國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
由於大腸癌初期無症狀,大部份患者是先由腸壁產生瘜肉再轉變為癌症,因此要預防大腸癌的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大腸瘜肉轉變成癌症前予以切除。
台灣採用的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目前世界公認敏感度最高、效果最佳的檢查方法,經檢查後有潛血反應再以大腸鏡做進一步的確診。
由於腸壁的腫瘤或瘜肉受糞便摩擦而流血,通常是間歇而非持續性發生,所以任何一次糞便潛血檢查有潛血反應時,都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
根據衛生署篩檢資料分析,糞便潛血檢查發現潛血反應者,經進一步診斷有近一半為大腸瘜肉,且每22人就有1人為大腸癌患者。
去年臺南市針對50~69歲好發高危險群民眾,提供大腸癌篩檢共8萬7037人,發現有糞便潛血反應者7766人,接受進一步檢查確定診斷僅5099人(佔65.7%),其中發現瘜肉(可能癌前病變)並完成切除2478人,確診大腸癌225人。
由於大腸癌是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且治癒率很高的癌症,為能戰勝此嚴重威脅健康的殺手,臺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凡年滿50至69歲的民眾,記得每兩年到轄區衛生所,或就近的醫療院所接受免費的糞便潛血檢查,經檢查有潛血反應的民眾更應進一步就醫檢查確診,以免錯失治療先機。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