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里糖廠】 位於台南縣(註1)佳里鎮(註2),舊稱「蕭壠糖廠」,1906年創立,1909年開始製糖,也是「日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臺設立的第一個新式糖廠,製糖事業一直到二次大戰末期因盟軍空襲被迫停工。
戰後,政府大力整修並恢復運作,之後辦理原料運送及客貨運輸業務,客運班車至二重港、隆田,貨運班車更遠至北門鹽場和七股鹽場,於60年代達最高峰,這是佳里糖廠的黃金時代。
然而,隨著大環境改變,糖業終成夕陽產業,佳里糖廠1995年關廠。
臺南縣(註3)政府將此閒置空間再利用,成立「蕭壠文化園區」。
為了推動「蕭壠文化園區計畫」,更成立「蕭壠文化園區計畫諮詢顧問團隊」,並獲文建會列入地方文化館輔導點,成為「蕭壠文化園區」發展的新契機。
「蕭壠文化園區」內共計有14個庫房,及其中部分已利用成立藝陣館、鹽分地帶文學館、西拉雅平埔文化館等。
並在原來的廠長宿舍設立南瀛國際人文研究中心等。
未來更計劃陸續成立「南瀛開拓館」、「南瀛產業」等主題館規劃兒童科學教育館、南方俗民文化館、藝陣館、樂舞館、鹽分地帶文學館、3D立體大銀幕劇院系統及古代科技、科學遊戲館等,希望以兒童科學、地方文化、綠色科技、鐵道地景、糖廠景觀保存、生態發展等特色整體規劃,發展文化觀光。
目前廠區仍有100多部車廂,但開放參觀的只有50部,尚有一部份在園區設置成遊園小火車之用,提供人們乘坐懷古體驗。
另外園區內還有由30株構樹)築成的林蔭大道,園區北側則有57株酪梨(又名鱷梨、黃油梨)築成的酪梨大道;
倉庫的北廊道西側更有樹徑達70公分以上高大壯碩的百年木棉樹。
除硬體設備的改善與規劃之外,連續舉辦「世界糖果文化節」、「蕭壠曬書節」、「臺灣設計博覽會」,未來更將轉型成為臺南縣(註3)博物館,也成為全臺灣第一個縣市政府推動博物館。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04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