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板】 (台南市~)棺材板是道地的台南市小吃。
它的由來如下:年輕時代的許六一先生,對於烹調有極高的興趣。
終戰後,西餐也隨著美軍的駐地零星地散佈在南台灣。
許六一先生因曾習於西餐的烹調,而匠心獨到地發明了棺材板。
所以,不論它的取材(土司)以及吃的工具(刀叉),都可說是極具西方的色彩。
而棺材板的起名,又有一段極為有趣的故事。
棺材板原名為雞肝板。
在1940年代,雞肝等內臟是屬於上等食材。
因此,見聞廣博的許六一先生遂採用雞肝為其主要內餡並將之命名為雞肝板。
味道鮮美的雞肝內餡好比法國的傳統美食鵝肝醬,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這一特殊點心,在當時已十分受歡迎。
過往食客,不論本地或外鄉人,一到沙卡里巴必定點雞肝板來犒賞自己的五臟廟。
有一天,成大附屬工業學校(國立成功大學的前身)一位教授,來到沙卡里巴【盛場老赤崁】點心店品嘗雞肝板。
大家對這似西點的食物,讚譽有加。
而教授與許六一先生閒聊之際,教授先生忽而福至心靈地說「這雞肝板形似一個棺材的形狀」。
而生性樂觀開朗的許六一先生,聽完後,爽朗地說「那從此我的雞肝板就命名為棺材板吧」。
因此,這有點聳聽的名號棺材板叫響了台南的傳統美食。
製作棺材板的材料如下:土司一段(約4公分厚)、洋菇8朶、馬鈴薯1個、紅蘿蔔1小段、胛心肉1小塊、蝦仁2兩、花枝2兩、青豆仁2兩、鮮雞粉少許、無鹽奶油適量、鹽適量。
製作方法如下:1.馬鈴薯與紅蘿蔔切丁塊,胛心肉適當大小,洋菇切丁。
2.起鍋將肉丁略炒,再將其餘蔬菜丁加入,並加水煮開,再加入蝦仁及花枝至湯汁變稠。
3.將土司中央挖一凹洞,以中火中溫油炸至金黃色後撈起,用吸油紙巾吸乾油份。
4.湯汁變稠後,用太白粉水勾芡,加入青豆仁、少許奶油調味,盛入炸好的土司中即可。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0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