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基隆靈泉寺派】 日治時期臺灣佛教四大法派之一,為四大法派中最早開山者。
創建於1905年(明治38年),由善智與善慧和尚共同開山。
原籍基隆、出家於中國福建鼓山湧泉寺的善智和尚偕同參妙密於1898年回臺,卓錫(指遊行僧留住某地)基隆市清寧宮,善慧聽聞此一消息,即前往親近。
1902年,鼓山第21代住持妙蓮老和尚傳戒於本山,善智偕善慧、善昌二人前往受戒。
善慧祝法於景峰和尚,與善智成為師兄弟,嗣法於志泉老和尚,同年秋返臺。
1905年,基隆大水窟齋友林來發獻茶園一甲餘地做為建寺用地,翌年大殿落成,不久善智圓寂,後續工程及弘宗演派的責任由善慧接續。
1906年,善慧申請加入日本曹洞宗僧籍,1907年曹洞宗大本山石川素童禪師親自來臺,親任善慧為駐臺布教師,兼靈泉寺住持。
自此善慧與日本曹洞宗合作密切,得以積極展開弘宗演派之工作。
雖然善慧與日本曹洞宗關係密切,但也與中國大陸佛教界重量級僧眾如會泉、性進、太虛、圓瑛等人往來頻繁。
善慧和尚所領導的靈泉寺派在日治時期的崛起,大約是從1912年(大正元年)的「愛國佛教講習會」開始,其間最重要的過程之一,是迎奉天皇「聖壽尊牌」後,逐步取得日方的信任。
1921年,善慧與本圓和尚在臺灣總督府社寺課長丸井圭治郎的主導下,以臺籍且又出身齋教系統的重大影響力,與陳火、黃監同被推薦為「南瀛佛教會」的創立委員。
善慧所領導的靈泉寺派,派下道場主要集中在基隆、臺北、花蓮、臺東地區,中部也有分支。
靈泉寺派與其他四大法派一樣,隨著開山善慧在1945年圓寂,法派影響力漸弱,其門人德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曾短暫擔任臺灣省佛教分會、基隆市佛教支會理事長,善慧的徒孫普欽在1964年創辦「正覺學苑」;
1978年,徒曾孫晴虛創辦「華文佛學院」,雖在1991年停辦,但靈泉寺派在北臺灣仍具一定能見度。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