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扶鸞】 扶鸞屬於祭典科儀中的一種,又稱為「扶箕」、「扶乩」。
扶箕起源於唐宋年間,是流行於婦女間一種占卜法。
以箕跳動的次數來判斷吉凶,至明清兩朝,扶鸞之風盛行,並以文字書寫表達神明旨意,流傳至今。
鸞是一種吉祥的鳥類,以之取名是為了表示乩文可以啟發人的智慧、分辨善惡、帶給人們吉利祥和。
扶鸞儀式通常在鸞堂或廟宇進行,而所紀錄下的文字則被稱為鸞文。
鸞堂由鸞生組成,在進行扶鸞前鸞生必須要先淨身,以表示莊重之意。
祭典莊嚴,供奉祭品,告知神明。
扶鸞時可分為以下幾種:1.執筆(包括單手或雙手執桃木或柳木筆及單人以現代毛筆或墨水筆書寫)2.手執肩扛(包括雙人共同執挑木或柳木筆或雙人手執手輦轎或雙人前後肩扛的小輦出文指示)3.肩扛的大輦出文指示。
整體而言,由鸞生手持鸞筆(又稱為乩筆)等神靈附身後,鸞筆就會開始自己動起來,在事先準備的沙盤上寫字,旁邊有一人負責判讀神意並且轉換成一般話語;
另一人則負責紀錄;
最後一人負責校正鸞文。
扶鸞時間多選在深夜時分於廟內舉行,傳說此時的神意最顯。
沙盤與乩筆是扶鸞時必備之法器,乩筆多是依神明指示方向尋找,經開光點眼儀式後才可使用。
民間鸞堂以供奉恩主公為主,鸞期則以每月三、六、九或一、四、七或二、五、八為主,共計一月九次。
扶鸞是一種神與人溝通的方式,只要有困難或問題無法解決,皆可透過扶鸞請示神明,可算是民間信仰之一。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2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