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三不政策】 1979年中華民國政府面對中國的和平統戰攻勢所採取的「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因應策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與美國於1979年1月1日建交後,積極對臺灣展開「和平統一」及「國共和談」的宣傳攻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件,為建交當天刊登在《人民日報》,署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告臺灣同胞書〉,首次對臺灣提出「和談」的訴求。
信中說:「我們寄希望於一千七百萬臺灣人民,也寄希望於臺灣當局。
臺灣當局一貫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臺灣海峽目前仍然存在著雙方的軍事對峙,這只能製造人為的緊張。
我們認為,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狀態,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範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環境。」
面對中國的和平統戰攻勢,中華民國總統兼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主席蔣經國於4月4日在國民黨內部會議中表示:「我們黨根據過去反共的經驗,採取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的立場,不惟是基於血的教訓,是我們不變的政策,更是我們反制敵人最有力的武器。」
此即與中共當局「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的三不政策。
當時國民黨內部有人主張不妨與中國共產黨進行談判,蔣經國於12月10日國民黨第十一屆四中全會致開幕詞時,嚴詞指出國民黨內有人提出國共接觸「不妨一試」之想法是極大的錯誤,因為共產主義不論採取何種方式必將失敗,唯有「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才是正確的道路。
「三不政策」與「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論述,可說是1979年之後國民黨面對中國和平統戰攻勢的「擋箭牌」。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