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加禮宛遺址】 加禮宛遺址(KLW),隸屬於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坐落於北緯24°40'46"、東經121°49'25",省道台二線公路東側約500公尺之砂丘上。
根據盛清沂在西元1963年的調查,此遺址的範圍至少有150×150平方公尺,是一個海拔高度約為十公尺的沙丘遺址。
加禮宛遺址於西元1962年為盛清沂進行地表調查時所發現,其後遺址曾經再進行過數次調查。
西元2000年台大人類學系亦於此進行發掘。
現今遺址範圍內除留有零星沙質空地種植旱作之外,大部分的地表均已蓋了住宅,遺址本身可能已遭到嚴重破壞。
根據多位考古學者的研究,加禮宛遺址出土的遺物,以相同色系、偏褐色含砂且硬度在3到4之間的陶片為主,其紋飾有斜方格紋、方格紋、橫豎平行條紋、曲折紋和波浪紋。
遺址地表分布著包括安平壺、近代青花瓷片、硬陶及網墜等物品,而且2000年發掘時曾出土一件瑪瑙珠。
石器僅見石錘、凹石與砥石,刀和鋤頭之類的工具推測以金屬為之(包含銅和鐵),遺址內並可見冶鍊金屬的殘留物和原料。
遺址的文化內涵,由陶片類型為幾何印紋陶以及似有金屬遺留推估,應該屬於台灣史前鐵器時代的十三行文化(宋文薰、連照美,1992:107)。
宜蘭平原過去數百年,主要為噶瑪蘭族人所佔居著。
台灣史學者詹素娟曾指出,宜蘭平原上的噶瑪蘭族舊社其分佈地點,多集中在海拔5到10公尺海岸沙丘內側邊緣,為平原之高突部分且濱溪傍水(詹素娟,1995:48)。
根據歷史文獻與口傳歷史等資料,研究者大致相信,加禮宛遺址應該是噶瑪蘭族的加禮宛舊社遺跡。
與本遺址相關的重要參考文獻有:盛清沂〈宜蘭平原邊緣史前遺址調查報告〉;
詹素娟〈宜蘭平原噶瑪蘭族之來源、分佈與遷徙──以哆囉美遠社、猴猴社為中心之研究〉。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4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