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南庄事件】 此事件發生於西元1902年,明治35年7月。
臺灣總督府為了獲得竹苗一帶山區的樟腦資源,不惜以優勢武力介入原住民族既有的生存空間與生產結構,扭轉原住民過往對祖靈賜與之山林原野土地的擁有與使用習慣。
另,日人治臺後對原住民地區開發政策的調整,迫使原住民部落遭受結構性外力的殘酷介入,難以置身事外的南庄賽夏族人,其命運因此而有戲劇性的改變,因為樟腦開發權限的歸屬成為「南庄事件」的導火線。
簡言之,日阿拐之所以抗日,其所反抗的對象無疑是松田時馬所代表的日本製腦業者和「南庄支廳」所象徵的日本臺灣總督府的樟腦專賣制度,以及剝奪原住民生業和土地的「理蕃」政策。
「南庄事件」最初的引爆點應該是1902年(明治35年)7月4日南庄支廳管內南方八卦力地方一名巡查與數名隘勇在巡邏途中和原住民起衝突,巡查受傷開始(陳運棟、張瑞恭,1994:44)。
而7月5日又傳來南庄支廳管內各部落恐有不穩的情報,新竹廳長里見義正立刻要求警察本署長派遣警部1名、巡查10名前往南庄支廳戒備並安撫人心。
在收到新竹廳的要求後,總督兒玉源太郎在7月6日下令混成第一旅團長派遣守備隊駐紮南庄,隨即掀起日人血腥鎮壓、日阿拐率同賽夏族人奮勇抗日的序幕。
經過五十天的攻戰,日阿拐所率聯軍無力抵抗,於八月間慘敗,日阿拐堅持不肯投降,率領部分殘兵進入加里山區,抑鬱病殁。
對於堅決抗日的日阿拐,持地參事官鐵面無情地專注在如何處分從日阿拐處沒收的88甲既墾地。
臺灣總督府於1904年(日明治37年)1月決定將這些地編入普通行政區;
同年2月,指示將竹南一堡轄內北獅里興社、獅頭驛社等地,以遺漏的「舊普通行政區」名義,改以街庄單位追補編入;
3月31日,南庄賽夏族居住的地區,正式編入普通行政區域內(陳金田譯,1997:269-272)。
賽夏族從此被認為生活狀態已達適合實施普通行政之程度,換言之,已變成日方眼中殖民統治而不抵抗的溫順農民。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