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吳國楨事件】 1950年代初期臺灣的政治事件。
起因於中國國民黨(簡稱國民黨)高層自由派人士與黨國體制的對立。
1949年12月15日,積極爭取美國支持的國民黨當局,在美方人士建議下,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University)的政治學博士、有「民主先生」之稱的吳國楨,取代陳誠出任臺灣省政府主席兼臺灣保安司令,旋兼任行政院政務委員。
國民黨在1950年代朝向強人威權體制發展之際,與吳國楨的自由民主傾向產生扞格。
掌管情治的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主任蔣經國,幾次因逮捕「叛亂犯」而遭吳國楨反對,所主導的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今中國青年救國團)亦遭其反對。
與高層的矛盾,使吳國楨漸感不安。
經過數度請辭後,在1953年4月辭去臺灣省主席;
5月,在蔣宋美齡協助下赴美。
11月,總統府秘書長王世杰被蔣中正總統以「矇混舞弊」之由免職,當時政壇傳言王世杰涉及幫助吳國楨套購鉅額外匯。
對此,吳國楨擬妥闢謠啟事,欲以廣告方式刊登於各報以自清,卻遭到阻撓,乃憤而請辭行政院政務委員、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等職。
但在透過關係持續努力後,報社終於同意在1954年2月7日刊出啟事。
吳國楨未能及時獲知此一訊息,而於7日、8日分別接受美國芝加哥WGN電視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採訪,澄清謠言並批評國民黨當局;
國民黨當局則發動報紙輿論以及各級議會,聲討其不當言論。
2月16日,吳國楨接受美國合眾社記者採訪,再度批評國民黨當局過於專權。
2月27日,吳國楨上書國民大會,並分別致函蔣中正及知名學者胡適,在給國民大會的信中批評臺灣政治一黨專政、軍中有黨組織與政治部、特務橫行、人權無保障、言論不自由、思想控制等。
針對吳國楨的批評,立法院院長張道藩在2-3月間三度以立法委員身分在立法院向行政院提出質詢。
3月17日,第一屆國民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決議,要求政府撤免其政務委員職務、依法究辦,蔣中正並同時發布命令將吳國楨撤職查辦。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8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