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4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圈足】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17:47:4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史學●圈足

 

圈足這個詞並不是單指一件器物,而是指一個陶容器的其中一個部份,以它的名稱來看就是「環成一圈當作陶器的腳(足)」的意思。

 

一個日常生活中用的盤子或碗,轉過來看到底部會有一個圈狀突出的部份,就是所謂的圈足。

 

圈足的功能也很容易了解,就是讓容器能夠平穩的擺放。

 

無論是碗、盤、花瓶、罐子,底部的形狀都常常做成有一點點弧度的樣子,雖然看起來很漂亮,但這樣的形狀卻讓這些容器很難擺放的平穩。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時候人類會在陶器上裝置「陶支腳」,而另外一個方法就是用圈足來製造一個和地面接觸的平面,只要適當的加上圈足,陶器就可以平穩而不會東倒西歪了。

 

在製作上的方法大致上可以分成兩種,一種圈足跟陶器本身可能是一體成形的,也就是在用陶土製作陶器的時候,就把底部的陶土捏出圈足的形狀然後再放進窯裡燒。

 

而另外一種情況,圈足是另外「附加」在陶器上的,也就是另外用一團陶土做成圈足的樣子,再將其壓黏在陶器底部然後一起燒製。

 

在陶器破成碎片的時候,圈足和口緣分別屬於陶器的兩端,而且因為都具有一邊是縮口的部份,因此有時候殘破的圈足和口緣不易區分,這時候就可以觀察上述「壓黏附加在陶器底部」所造成的痕跡來區辨:圈足的另一端會較為扁平,而口緣則沒有這個現象,如此可以分辨兩者的不同。

 

圈足除了具有「方便陶器放置」的功能,也可以藉由型態來展現不同的文化風貌,例如新石器時代有許多地方的陶器都有「高圈足」(ref.),也就是圈足本身做的很大,甚至接近容器本身的大小,有時候人們也會在上面畫上不同的紋飾圖案(ref.),或者鏤空穿孔(ref.),考古學家有時候可以根據不同特色的圈足和組合而成的器物,來判斷所挖到的陶器是屬於哪一種文化類型的產物。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6423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24 10:00 , Processed in 0.15625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