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岩棺】 臺灣巨石文化的主要遺留有石壁、單石、人形石像、岩棺、石輪(有孔石盤)、石柱等,岩棺即屬於巨石遺留的項目之一,早期稱為「石棺」,後為了與「石板棺」有所區隔,另一方面其主要由大型的凝灰岩塊(或集塊岩)雕刻製作而成,便稱之為「岩棺」,主要分佈在臺灣東海岸一帶。
目前發現有岩棺的遺址有花蓮縣壽豐鄉新社遺址、豐濱鄉宮下遺址、豐濱遺址、光復鄉太巴塱遺址、臺東縣長濱鄉長光遺址、奇崙山遺址、加走灣遺址、成功鎮白守蓮遺址、麒麟遺址、八邊遺址、和平遺址、東河鄉都蘭遺址等。
(楊淑玲1998:55)早期日本學者鹿野忠雄將其分為可搬運和直接雕刻於石岩上的二大類(鹿野忠雄著,宋文薰譯1995:68-69),認為其可能是王者的墳墓(郭素秋1995:1);
後來宋文薰院士在〈臺灣東海岸の巨石文化〉(1976)一文中將岩棺分成十種不同的類型,可見岩棺的一些特色,主要為具有一長方型的凹槽(除了豐濱遺址的圓形岩棺外),大小約可容納一成人直躺,大多數為可供搬運式的,外圍可能會有方形或條狀的突起,亦有一部份是直接雕刻於岩盤上不可移動的岩棺,而絕大部份的岩棺都有一個「排水孔」。
在功能方面,除了認為拿來埋葬外,亦有認為可能做為貯水池等實用功能,在考古學研究上目前尚無定論,不過主要認為可能與儀式或祭祀等行為有關。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5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