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有馬晴信】 16世紀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肥前領主。
1571年兄有馬義純逝世,有馬睛信繼承為大名。
1580年受洗為天主教徒。
1582年派遣「天正少年使節團」到羅馬晉見教皇。
後來臣屬豐臣秀吉,1587年豐臣秀吉發布禁教令,驅逐天主教徒,有馬睛信保護數萬天主教徒免於受到迫害。
在豐臣秀吉主政時代,他力主征伐朝鮮;
在德川家康主政時代,成為少數持有對外貿易特許狀「朱印狀」領主之一,擁有許多船隻往來日本與澳門、占城(今越南)。
1609年2月,奉德川家康之命前往臺灣探勘地形,並擬招降臺灣,帶回臺灣人使者。
但行動並不順利,與臺灣原住民發生衝突,最後捉了幾位臺灣原住民返回日本。
有馬晴信的對外擴張引起明朝政府的恐慌,明朝的大學士葉向高提到「彼既吞流求,漸而據雞籠淡水,驅之則不能,防之則難備。」
要求加強防禦澎湖;
也與葡萄牙勢力發生衝突,其船員在澳門被葡萄牙人殺了四十餘名。
該年年底,突擊停靠長崎的葡萄牙船作為報復。
之後,他與德川家康的股肱本多純正的家臣岡本大八發生利益衝突,加上主政的德川家康嚴厲抵制天主教徒,1612年被流放到甲斐國,不久自殺身亡。
17世紀初另一位奉命攻臺的村山等安(1566-1619),出身於名古屋的微賤家庭,輾轉來到長崎,受洗成為天主教徒,教名為安東(Antonio)。
1592年豐臣秀吉征伐朝鮮時,他因機智而被選為長崎市的使者,謁見豐臣秀吉。
豐臣秀吉將他的名字改為等安(Toan),並任命他為長崎代官,參與市政,與往來長崎的英國、荷蘭、中國商人來往,成為巨富。
1616年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命村山等安籌畫攻打臺灣。
1617年,派次子村山秋安率領船隊向臺灣進發,途中遭遇颱風而分散,其中一艘抵達臺灣,被臺灣原住民襲擊,全體人員因無法突圍而自殺,征臺行動失敗。
1618年長崎代官末次平藏為爭奪南洋利益,告發村山等安家族未依法律而擅自殺害十多名日本人,且信奉天主教違反國策。
7月,村山等安財產被沒收,全家被處死刑。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4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