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2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史學●杵】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3-22 09:24:3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22 14:19 編輯

史學●杵

 

杵是一種考古遺物,也是一種廣泛被人類所使用的工具,從史前時代一直到現在,大家都知道杵並不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工具,通常會搭配著「臼」一起使用。

 

杵的外型通常是一個長的圓柱形棒狀物,有的時候會做成中央較細而兩端較粗的形狀。

 

不過不管是什麼形狀,它的功能主要都是被人用手拿著,或者是利用其他工具支撐,用來「搗碎」東西。

 

也因此和杵搭配用來「裝盛」東西的臼,可以視為是一組工具組合,在實際使用方面,也有很多實例,比方農民在處理榖類作物的時候,利用杵來敲打去殼;

 

此外以前「麻薯」的製作就是以杵不斷的捶打米粒而成的。

 

除此之外,體積比較小的杵臼工具,也可以拿來作「研磨」的用途,以現在社會的例子來說,包括了在中醫上常常利用杵來研磨藥材;

 

另外,一些食物或調味料的食用方法也會先用小型杵把食材磨碎。

 

在考古學的研究中,杵也被當作是一種用來處理農作物的工具,使用的材質應該是以木頭做的木杵和石頭做的石杵為主,不過因為石頭的材質比木頭容易保存,因此除非有特殊的保存環境,否則通常我們比較常被發現的杵應該都是石杵居多。

 

除了農作如稻穀的捶打以外,杵也可以被用來進行其他的工藝活動,例如把製作陶器使用的摻和料打碎成期望的大小,或者是把陶土磨得更細緻。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人的石杵不見得會有和今天相同的臼一起搭配使用,也許只是配合凹石,或者在一塊平板上用杵打東西,所以在考古發掘中,發現的杵比臼要多;

 

而因為杵的主要功能是把榖類作物去殼,因此也可以當做農業發展的證據之一。

 

在台灣,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常有石杵的出土,比方台北的芝山岩遺址、台東的卑南遺址等等,還有其他許多考古遺址都有石杵的發現,可以說是台灣史前時代各地方普遍使用的器物。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3364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9-20 15:03 , Processed in 0.578181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