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臺灣民主國】 1895年5月在臺清朝官員與部分臺灣士紳成立的政府。
1895年(光緒21年)4月17日,清朝全權代表李鴻章與日本伊藤博文議定「馬關條約」,將臺灣及遼東半島割讓日本,引起臺灣官民的震驚與恐慌。
4月23日,俄國、德國、法國要求日本將遼東半島退還,讓臺灣人民燃起希望,要求清廷籲請列強出面阻止日本占領臺灣。
不過,清廷已在媾和會議中做出承諾,而且5月8日兩國君主正式在條約上簽字後,已難以毀約。
南洋大臣張之洞等部分清朝要員示意臺灣巡撫唐景崧,以臺灣民意不願被日本統治為理由宣布「自主」,籲求各國救援。
5月23日臺灣對外發表「自主」宣言;
5月25日成立新政府,名為「臺灣民主國」,以「永清」為年號,以「藍地黃虎」為國旗,由唐景崧擔任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丘逢甲為義勇軍統領。
這個企圖「商結外援」的新政府,並未得到國際的支持。
5月29日,日本來臺接收的軍隊登陸鹽寮(今臺北縣(註1)貢寮鄉(註2)),6月3日攻陷基隆,民主國守軍敗退臺北城,總統唐景崧逃亡,臺灣民主國潰散;
6月下旬,駐守臺南的劉永福仍以「臺灣民主國」名號繼續抵抗,為了籌措軍餉而發行「士擔幣」(stamp,即郵票)以及「臺灣民主國股份票」。
但劉永福並未能控制全局,與日軍作戰、周旋的主要還是臺灣各地豪紳的武力。
10月19日,劉永福於日軍逼近臺南城之前潛逃,10月21日,日軍進入臺南城,臺灣民主國完全瓦解。
引用: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36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