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

 關閉 [複製鏈接]
126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07:45 | 只看該作者

三花神佑丸


治一切水濕腫病,大腹實脹喘滿。


輕粉(一錢) 大黃(一兩) 牽牛(二兩) 芫花(醋拌炒) 甘遂 大戟(各五錢) 為末,水丸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溫水下,日三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08:14 | 只看該作者

黑虎散


神治寒濕筋骨疼痛。


川烏(一兩) 草烏(去皮,兩半) 蒼朮(兩半) 生薑(一斤,取汁) 蔥(八兩,五味搗和一處,晒乾,入後藥) 五靈脂 乳香(去油) 沒藥(去油,各五錢) 甲片(土炒) 自然銅(火 ,醋淬) 共為細末,酷丸,好酒空心服,壯者一錢二分,弱者七八分。


一切寒濕香港腳風氣,肩臂腿痛及偏正頭風,於大伏天以新瓦數塊,晒極熱,輪流熨於患處。


如此數日,無不愈者。


蓋寒濕侵入皮膚筋骨之間,得太陽之真氣,則陰寒頓解,且借瓦性燥烈之土,而濕氣賴以收之,故其效如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08:24 | 只看該作者

濕門要藥


祛濕利水,如獨活、蒼朮、白芷、川椒、赤茯苓、茯苓皮、木通、萆 、秦艽、金銀花、天麻、南星、半夏、防風、豬苓、葳靈仙、防己、五加皮之類,隨候采用。


扶脾滲濕,如白茯苓、白朮、升麻、人參、附子、肉桂、炮薑、炙甘草、白扁豆、豬苓、澤瀉、炒黃米仁、山藥之類,隨候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08:34 | 只看該作者

燥門(兒科)


夫六氣之中,惟燥治之尤難,蓋燥萬物莫甚於火。


火者,十二經皆有之,當其陰陽和、臟腑強,榮衛固,寒熱調,喜怒平,則諸經各適,火焰不沖,燥從何來?


一有所傷,火乃踵起,如風鬱不散,則因風火動而燥者,或熱壅不除,因熱愈熱而燥者,或久病之後,陰虛火動而燥者,在外則皮毛枯槁,在上則咽乾口燥,在中則煩渴不已。


《經》曰:諸澀枯涸,干勁皴揭,皆屬干燥。


涸者,無水液也。


干者,不滋潤也。


勁者,不柔和也。


皴揭者,皮膚起裂也。


澀者,如諸物潤則滑澤,干則澀滯。


然乾為天而為燥金,坤為地而為濕土,故澀滯者,皆燥金之化,所以秋脈乃澀。


澀者,澀也。


皆因燥之使然。


然燥之標由於風與火,而燥之本實根於脾與腎,蓋脾精不能轉輸,而腎陰不能上奉,所以肺失化源,自見其象耳!


治宜生津養血,滋陰潤燥,倘寸強尺弱,由乎釜下無火,而鍋蓋干燥者,用水中補火之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08:44 | 只看該作者

涼膈散


見傷寒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08:55 | 只看該作者

黃連解毒湯


黃連 黃柏 山梔(各等分,一方有黃芩)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09:06 | 只看該作者

六味地黃湯


見癆瘵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10:47 | 只看該作者

方脈燥門合參


燥干者,肺金之體本燥,金受熱化而更燥澀也。


蓋風能勝濕,熱能耗液,《經》曰:風熱火同,陽也;


寒濕燥同,陰也。


然燥、濕,小異也。


燥金雖屬秋陰,其性異於寒濕,反同於風熱火也,加大硬干澀,乃大腸受熱化成燥澀。


又如癱瘓中風,皆因火熱耗損血液,玄府閉塞,不能浸潤,金受火鬱不能發聲,《經》云:肺主聲,肢痛 戾者,風濕熱相致,而遂以偏枯,言語音澀,手足不隨也。


《經》曰:諸溫枯涸,干勁皴揭皆屬於燥。


夫金為生水之源,生化之源一絕,則不能溉灌周身,榮養百骸,故枯槁而無潤澤也。


《經》曰:金水者,生成之終始;


又曰:木位之下,金氣承之。


蓋物之化從於生,物之成從於殺,生之重,殺之輕,則氣殫散而不收,殺之重生之輕,則氣斂澀而不通,斂澀則傷其分布之政,不惟生氣不得升,而收氣亦不得降,所以為燥澀也。


更有肺胃腎三經,蘊蓄燥濕之氣,而為三消之症者有焉。


喻嘉言曰:胃中津液干枯,虛火上炎之症,用寒涼藥而火反升,徒知與火相爭,用知母、貝母屢施不應,不知胃者,肺之母氣也。


《金匱》麥門冬湯,用麥冬、人參、粳米、甘草、大棗,大補中氣,大生津液,則火退而津生,何燥之有?


火之累人已甚矣。


況至於燥,又深於火之一層,蓋由火而至燥也。


夫金體本燥,所以義能生水者,賴坤陰上輸,得以水精四布,雖燥體而不至於燥也。


迨至脾榮不足,腎陰又虧,火爍金傷,真臟乃見,生意既窮,化源復竭,金無生水之功,木失涵金之象,子母不能相生,陰道機關絕滅,由是心主血而血無以生,脾統血而血無以統,肝藏血而血無以藏,且內地火愈炎,臟腑燥槁甚,理宜重濁味藥,峻補真陰,輕揚辛散,清理鬱火,倘系丹田浮越之孤陽,理宜引歸而藏納者,當於補陰湯中,佐以收斂,弗事清理可也。


但燥熱之症,雖似有餘,實為不足,一至補陰之功得力,則症漸見虛寒,萬勿輕用寒涼,脾胃亦傷,化源之機更絕,所謂土死不救矣。


故治火症,尚有當用寒涼,至於燥症,惟宜投以潤劑。


治風燥莫如養血,清熱燥莫如壯水,奈古哲未之悉何也?


(張)陳一得之管見,高明以為然否?


至於更有冷燥一症,雖見便秘燥結,實由陰寒過極,如陽和之水,遇隆冬而成層冰燥裂也。


古方有半硫丸之設,意深遠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6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10:58 | 只看該作者

地黃飲子


治消渴咽乾煩燥。


人參 生地 熟地 黃 天門冬 麥門冬 澤瀉 石斛 枇杷葉(去皮、毛) 枳實(麩炒) 甘草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11:18 | 只看該作者

甘露神膏


(錦囊秘方)治一切燥熱咳嗽吐血,干癆等症,神效。


甘露(於草木上張布,設法收之,一鐘) 蜂白蜜(大半鐘) 人乳(一鐘) 人參白(一二錢至四五錢) 隨症輕重,煎汁一鐘,四汁並作一處,重湯煉濃,溫和日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11:26 | 只看該作者

清心蓮子飲


治心經蘊熱作渴,小便赤色澀痛。


黃芩 麥冬 地骨皮 車前子 茯苓 黃 人參 柴胡(各一錢) 石蓮子(去心,二錢) 甘草(八分) 水煎溫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11:41 | 只看該作者

燥門要藥


消火抑燥,如玄參、天花粉、桃仁泥、杏仁、栝蔞子、蘇子、玄明粉、生地、麥冬、黃芩、黃連、黃柏、大黃、丹皮、石斛、知母、竹瀝、荊瀝、諸油、諸乳、梨汁、藕汁之類,隨候采用。


滋陰潤燥,如麥冬、天冬、生地熟地、玉竹、肉蓯蓉、當歸、芍藥、阿膠、五味子、枸杞子、山茱肉、柏子仁、河車膏、牛膝、血余、蜂蜜、人乳、童便、胡桃、麻仁、黑芝麻之類,隨候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11:52 | 只看該作者

火門(兒科)


夫火也,天非此則不能生物,人非此則不能有生,此論夫真火也。


有屬後天真火衰亡,是以邪火熾盛,而有虛火、實火、濕火、風火、鬱火、陰火、五臟火、六腑火,游行不歸經火,然總不可過投寒劑,而必欲其無火。


譬如釜下無火,飯安得熟?


但可暫抑亢火以治標,因所因以調之而救本,則火各歸諸經,而依然清涼世界矣。


凡發而為病也,《經》曰:諸熱瞀螈:諸禁鼓栗,如喪神守;


諸逆衝上;


諸躁狂越;


諸病浮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


諸痛癢瘡,皆屬心火。


瞀者,神昏也。


螈者,肉動抽掣也。


因邪熱傷神則瞀,亢陽傷血則螈,是手少陽三焦經也。


諸禁鼓栗,如喪神守者,蓋心藏神,而主火。


凡一氣盛極,則勝我者反來制之,故心火熱極,則乃寒生,是以鼓栗諸禁,如喪失保守形體之神矣,是手少陰心經也。


諸逆衝上者,火性炎上之征也。


諸躁狂越者,因熱甚於外,則肢體躁擾,熱甚於內,則神志躁動。


狂者,狂亂而無定止。


越者,乖越禮法而失常,因腎主志,心火旺則腎水衰,故失志而狂越躁動,煩熱不寧者。


又火之象,且火入於肺則煩,火入於腎則躁也。


諸病浮腫者,以熱甚於內,陽氣鬱滯也。


為疼酸者,火在經也。


驚駭者,火在臟也。


總皆不離乎火,雖然浮腫酸疼,屬於寒濕者不少,驚駭不寧,屬於不足者恆多,故曰:有邪之熱,內熱而躁,無根之火,外熱而躁,內熱者小便必混濁,無根者小便必清長,諸瘡痛癢者,火盛則痛,火微則癢,皆屬於心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12:01 | 只看該作者

火門(兒科)


然心為君火,命門為相火,君相雖有二火,論其五行,則一於熱也。


五行之理,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孤陰不長,孤陽不成,一物全備,五行遞相濟養,是謂和平。


若交互克伐,是為與衰,變亂失常,災害由生,故水少火多,為陽實陰虛而病熱,水多火少,為陰實陽虛而病寒,水生於金,能復潤母燥,火生於木,反能害母形,故易以離火為兵戈,火上有水為既濟,水在火下為未濟,乃至理也。


明乎此,則火之本源,洞見其微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12:13 | 只看該作者

火門(兒科)


火者,氣不得其平也。


五臟六腑各得其平,則榮衛中和,經脈調暢,何火之有?


失其常度。


則沖射搏擊而為火矣。


丹溪曰:氣有餘便是火也。


有本經自病者,如忿怒生肝火,勞倦生脾火之類是也。


有五行相克者,如心火太盛,必克肺金,肝火太甚,必克脾土之類是也。


有臟腑相移者,如肝移熱於膽,則口苦,心移熱於小腸,則淋閉之類是也。


又有他經相移者,有數經合病者,相火起於肝腎,虛火由於勞損,實火生於亢害,燥火本乎血虛,濕火因於濕熱,鬱火由於抑遏。


又有無名之火,無經絡可尋,無脈證可辨,致有暴病暴死者,諸病之中;


火病為多,不可不察也。


有以瀉為瀉者,大黃、芩、連之類是也。


有以散為瀉者,柴葛升陽散火之類是也。


有以滋為瀉者,地黃、天冬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是也。


有以補為瀉者,參 、甘草瀉火之聖藥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12:23 | 只看該作者

三黃湯


治積熱結滯臟腑,大便秘結,心膈煩燥。


黃連 黃芩 大黃(煨,各等分)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12:35 | 只看該作者

黃芩湯


治心肺蘊熱,口瘡咽痛膈悶,小便淋濁不利。


黃連 梔子仁 黃芩 麥門冬 木通 生地黃 澤瀉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12:50 | 只看該作者

四順清涼飲


治一切積熱丹毒,並喉嚨熱痛。


當歸 甘草(炙) 赤芍藥 大黃(各等分)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7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13:05 | 只看該作者

方脈火門合參


夫火之為病,其害甚大,其變甚速,其勢甚彰,其死甚暴,蓋以火性疾速,燔灼焚焰,飛走狂越,消鑠於物,莫能御之。


游行乎三焦,虛實有兩途,曰君火者,猶人火也,曰相火者,猶龍火也。


凡火性不妄動,不違於道,則稟位聽命營運,造化生存之機得矣。


奈何人在氣交之中,多動少靜,欲不妄動,其可得乎?


故凡動者,皆屬火化。


火一妄行,元氣受傷,勢不兩立,偏勝則病,移害他經,事非細,故動之極也,病則死矣。


《經》所謂:一水不勝二火之火,然出於天造,君相之外,又有厥陽臟腑之火,根於五志之內,無因六欲七情激之,其火隨起者,如大怒則火起於肝,醉飽則火起於胃,房勞則火起於腎,悲哀動中,則火起於肺,心為君主,自焚則死矣。


故丹溪曰:火出五臟。


《經》所謂:一水不勝五火之火,蓋五臟各有火,五志激之,其火隨起,諸寒為病,必身犯寒氣,口食寒物而得,非若諸火為病,皆自內作者也。


凡脈虛則浮大,實則洪數,藥之所主,各因其屬,如君火者,心火也,可以濕伏,可以水滅,可以直折,黃連之屬,可以制之。


相火者,龍火也,不可以水濕折之,從其性而伏之,惟黃柏之屬,可以降之。


雖然瀉火之法,豈止如此,虛實多端,不可不察。


以臟氣司之,黃連瀉心火,黃芩瀉肺火,芍藥瀉脾火,柴胡瀉肝火,知母瀉腎火,此皆苦寒之味,能瀉有餘之火耳。


若飲食勞倦,內傷元氣,火不兩立,為陽虛之病者,宜以甘溫之劑除之,如黃、人參、甘草之屬。


若陰微陽強,相火熾盛,以乘陰位,日漸煎熬,為血虛之病者,宜以甘寒之劑降之,如當歸、地黃之屬。


或心火亢極,鬱熱內實,為陽強之病者,宜以咸冷之劑折之,如大黃、朴硝之屬。


若腎水受傷,真陰失守,無根之火,為陰虛之病者,宜以壯水之劑制之,如生地黃、玄參之屬,若右腎命門之衰,為陽脫之病者,宜以溫熱之劑濟之,如附子、乾薑之屬。


若胃虛過食冷物,逼退陽氣於脾土、而為火鬱之病者,宜以升散之劑發之,如升麻、葛根之屬。


倘不明此,而治之。


難免實實虛虛之禍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28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19:13:29 | 只看該作者

方脈火門合參


夫火與元氣,勢不兩立,故火之盛者,即氣之衰也。


是以元氣者,水火之根,氣血之母,雖為有生之本,實為無形之虛。


凡有所傷皆患不足,故有餘之疾病,皆正氣之衰微,蓋人身五臟六腑、十二經絡、三焦包絡,皆一氣之流行,安有所謂火哉?


火者即氣之不得其平,而為之也,故曰捍衛沖和不息之謂氣,擾亂變動之謂火。


五行各一,惟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


相火、天火也。


凡動皆屬火,而其所以易於動者,皆相火之助也。


相火寄於腎肝,見於天者,猶之龍雷,東垣謂為元氣之賊,以其暴悍酷烈,有甚於君火也。


使善處而制之以靜,則元陽蓄焉。


五火寂然不作,惟有補脾,造化生生不息之用,有何賊之患哉!


所以六氣之序,君火在前,相火在後,前者肇物之生,後者成物之實,此乃君相二火之用也。


若夫所謂火與元氣,勢不兩立,一勝一負,此論壯火而非少火也。


然陽火利於正治,陰火利於從治,凡自勞役辛苦及感冒而致者,皆為傷其陽火也,補中湯。


自勞心思慮及房欲而得者,皆為傷其陰火也,地黃湯。


有謂陽盛則陰衰,火盛則水衰,故用大苦大寒之藥,抑陽而扶陰,瀉其亢甚之火者,而救其欲絕之水也。


然非實熱不可輕投,蓋有根之火,有病病以當之,無根之火,元氣受傷而立敗,故曰,誤服寒涼者立死。


此治陰陽二火之大略,實至當不易之經綸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6 13:10 , Processed in 0.106439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