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

 關閉 [複製鏈接]
88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27:45 | 只看該作者

又方


治喉痹。


用陳年霜梅,入蜒蚰令化,每患喉痹等症,用梅噙於口中,神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27:56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喉病合參


《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


一陰,少陰君火也。


一陽,少陽相火也。


手少陰心脈挾咽,足少陰腎脈循喉嚨,其人膈間素有痰涎,或因飲酒過度,或因忿怒失常,或因房室不節。


蓋飲酒過度,胃火動也,富貴者,多犯之。


忿怒失常,肝火動也,婦人多犯之。


房室不節,腎火動也,男子多犯之。


火動痰上,而痰熱潘灼,壅塞咽隘之間,痰者,火之本,火者,痰之標,火性急速,所以內外腫痛,水漿不入,乃外症之最危者。


治療之法,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治標用丸散以吐痰散熱;


治本用湯藥以降火補虛。


奈何治者?


但云治脾肺火,而未云降肝腎火也。


必須以《內經》從治之法,切不可驟用寒涼,蓋促其危耳。


故實火須用正治,虛火須用從治,須分明白,不可少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28:04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喉病合參


咽與喉,會厭與舌,四者同在一門,其用各異。


喉以納氣,故喉氣通於天;


咽以納食,故咽氣近於地:會厭管乎上,以主開辟。


掩其氣喉,令水穀能進食喉而不錯,四者,交相為用,關一則飲食廢而死矣。


云喉痹者,謂喉中呼吸不通,言語不出,而天氣閉塞也。


云咽痛及嗌痛者,為咽喉不能納唾與食,而地氣閉也。


云喉痹咽嗌痛者,謂咽喉諸病,天地之氣並閉塞也。


嗌即咽之低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28:16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喉病合參


咽在後主食,喉在前主氣。


十二經中,唯足太陽主表,別下項余經,皆內循咽喉,盡得以病之,而統在君相二火,喉主天氣,屬肺金,變動為燥,燥則澀而閉。


咽主地氣,屬脾土,變動為濕,濕則腫而脹,皆火鬱上焦,致痰涎氣血結聚,咽喉腫達於外,麻癢且痛,為纏喉風。


腫於兩旁為喉痹,其單蛾雙蛾,水舌舌脹,纏喉風,走馬喉風,病同於火,故不分也。


惟纏喉走馬,殺人最速,子和曰:治喉痹,用針出血,最為上策。


《內經》「火鬱發之」,發謂發汗,出血者,乃發汗之一端也。


喉痹多屬痰熱,重者,用桐油探吐,肺絕喉閉,其脈浮散而微細,其聲如鼾,有如痰在喉中響者,此為肺絕之候,宜速用人參湯調入竹瀝薑汁服之。


若早者,十全七八,次則十全三四,遲則十不救一。


纏喉風亦屬痰熱,謂其咽喉裡外皆腫者是也。


亦用桐油,以鵝翎探吐。


喉閉者,取山豆根汁,含咽即開,有藥不能進者,急取病患兩臂捋數十次,便血聚大指上,以發繩扎住拇指,針刺指甲縫邊出血,如放沙一般,左右手皆然,其喉即寬。


咽瘡喉痛,多屬虛熱、血虛,虛火游行無制,客於咽喉也。


虛者,八味加牛膝,五味子煎與食前冷服。


實者,黃連、荊芥、薄荷、薑汁硝蜜噙化。


喉痛必用荊芥,陰虛火炎上必甲玄參。


有方,用茜草一兩,作一服者,以其能降血中之火也。


有咽痛而諸藥不效者,此非咽痛,乃是鼻中生一條紅線如發,懸一黑泡,大如櫻珠,垂掛到咽門而止,難用深取,宜用土牛膝根,(即鼓槌草,)獨條直而肥大者,搗碎入好醋三五滴,同研取汁,滴入鼻中二三點,即系斷珠破,吐出瘀血立安。


痰結塊在喉中,如梗狀者,梅核氣也,宜噙化丸。


陰虛咳嗽,久之喉中痛者,必有瘡名肺花瘡,坎離加玄參甘桔,不可用冰片吹藥。


恐辛散瘡轉潰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28:25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喉病合參


喉與咽不同,喉者,脘呼吸之門戶,主出而不納。


咽者,胃脘。


穀之道路,主納而不出。


蓋喉咽司呼吸,主升降,此一身之緊關橐禽也。


《經》曰:足少陰所生病者,口渴,舌乾咽腫,上氣嗌干及痛。


《素問》云: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咽痛,不可納食。


又曰:足少陰之絡,循喉嚨通舌本。


凡喉痛者,皆少陰之病,但有寒熱虛實之分,少陰之火,直如奔馬逆沖於上,到此咽喉緊鎖處,氣鬱結而不得舒、故或腫或痛也,其症必內熱口乾而赤,痰涎涌上,尺脈必數而無力,蓋緣腎水虧損,相火無制而然。


須用六味地黃麥冬五味大劑,作湯服之。


又有色欲過度,元陽損虧,無根之火游行無制,客於咽喉者,須八味腎氣丸大劑,煎成冰冷與飲,引火歸源,庶幾可救。


此論陰虛咽痛者,如此治法,正褚氏所謂上病療下也,其間有乳鵝纏喉,二名不同,腫於咽兩旁者為雙鵝,易治。


腫於一邊者為單鵝,難治。


如有惡寒表症,用荊防敗毒散散之。


不惡寒而無表症者,惟為辛涼清利,外用鵝翎蘸米醋攪喉中,去盡痰涎,復以鵝翎探吐之。


令著實一咯,咯破鵝中紫血即潰,或紫金錠磨下即安,慎勿輕用刀針。


古方有用巴豆油染紙作燃子,點火吹滅,以煙熏鼻中,即時口鼻流涎,牙關自開,再用此搐患處即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28:38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喉病合參


有陰氣大虛,虛火無制、孤陽飛越,客於咽喉,遂成咽痛者,脈必浮大,重取必澀,去死為近,宜人參一味濃煎,細細飲之。


如作實症,用以清降之藥,禍在反掌。


(愚見人參必同童便制附子同煎,溫和食前頓服,則監制虛火下歸乃愈。


如單用人參細細飲之,恐浮火益熾,亦非穩當。


奈世人但知熱咽痛,不知有寒咽痛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28:46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喉病合參


《經》曰:太陽在泉,寒淫所勝,民病咽痛頜腫。


陳藏器用附子去皮、臍,炮,炙,切葉,以蜜塗炙,令蜜入內,噙咽其津,甘味盡更易之。


仲景云:下利清穀,裡寒外熱,脈微欲絕,而赤咽痛,以通脈四逆湯。


又曰:冬月伏寒,在於腎經,發則咽痛下利,附子湯溫其經則愈。


又有司天運氣,其年鄉村相染。


若惡寒者,多是暴寒折熱,寒閉於外,熱鬱於內,切忌膽礬酸寒之劑點喉,反使陽郁不伸。


又忌:硝黃等寒劑下之,反使陽陷入裡,禍不旋踵,須用表散。


若甘桔湯之類,東垣曰夏傷寒伏於腎,少陰之經,多咽痛者名腎傷寒也,宜熱藥冷凍飲料之。


又有喉間作痛,潰爛久而不愈,此必楊梅瘡毒,須以萆 湯為主,隨症佐以別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28:55 | 只看該作者

甘桔湯


治少陰咽痛。


桔梗 甘草(各等分) 每服五錢,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29:05 | 只看該作者

龍腦硬毒散


治急慢喉痹,咽喉腫塞不通。


盆硝(四錢) 白僵蠶(微炒,去嘴,為末,八錢) 甘草(生末,八錢) 青黛(八錢) 馬勃末(三錢) 蒲黃(五錢) 麝香(一錢) 龍腦(一錢) 為末,藏貯瓷盒,每用一錢,新汲水調咽,如是喉痹即破,出血便愈。


若非喉痹,自然消散,諸般熱腫,用藥五分擦在舌上,咽津即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29:52 | 只看該作者

噙化三黃丸


治咽喉痛大效。


田豆根(一兩) 硼砂(二錢) 龍腦(少許) 麝香(少許) 為末,用毒魚膽為丸,綠豆大,每服三五丸,噙化咽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30:00 | 只看該作者

七室散


治喉痹。


僵蠶(直者,十個) 牙皂(一挺,去皮、弦) 全蠍(十個,頭角全者,去毒) 硼砂雄黃 明礬(各一錢) 膽丸(五分) 為末,每用一字,吹喉中即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30:08 | 只看該作者

一方


治乳鵝。


用野芥菜搗汁,醋調,以鵝翎探入喉中,吐出涎水即愈。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30:16 | 只看該作者

乳鵝喉癬方


用白礬一塊,挖空,入巴豆一粒,火沸過,去豆為末,吹入少許。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30:25 | 只看該作者

通無達地散


治諸喉病, 腮腫毒俱效。


連翹 防風 貝母 荊芥 玄參 枳殼 甘草 白芥子 赤芍 天花粉 桔梗 牛蒡子 黃芩 射干 加燈心,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30:32 | 只看該作者

一方


治纏喉風,用白礬細末五分,烏雞子一個,二味調勻,灌喉中立效,活人甚多。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30:40 | 只看該作者

絳雪散


治咽喉腫痛,不能咽物,及口舌生瘡。


龍腦(五分) 硼砂(一錢) 朱砂(三錢) 馬牙硝(五分) 寒水石( 熟,二錢) 研勻,每用一字摻於舌上,津咽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30:49 | 只看該作者

三因蜜附子法


治感寒咽閉不能咽。


大附子一枚,生,去皮、臍,切作大片,蜜塗炙令黃,每用一片,口含咽津,候甘味盡,再換一片含之,以效為度。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31:03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口唇病合參(附呵欠)


口者,五臟六腑所貫通也,為脾之竅,臟腑之氣,皆由此出入。


若門戶小,臟腑有偏勝之疾,則口有偏勝之症,故肝熱口酸,心熱口苦,或口舌生瘡,脾熱口乾,肺熱口辛,腎熱口咸,胃熱口淡或口臭。


更有因謀慮不決,肝移熱於膽,而口苦者,(蓋肝主謀慮,膽主決斷。


倘事或膽不決則害怒,膽汁上益而口苦。


有脾胃氣弱,水乘土位,而口酸者;


有膀胱移熱於小腸,而口糜潰爛者,然口舌生瘡,初起不可便用涼藥敷摻,恐寒凝不散,內潰奔走,久而難愈,必先用辛輕升散而後清涼,使鬱火達外,再視其所因而治之。


更有中氣不足,脾胃虛衰,不能斂納下焦陰火,被逼上炎,以致虛陽口瘡。


丹溪所謂:勞役過度,虛火上炎,游行無制,舌破口瘡者,又當從理中東加附子治之。


若作實熱,誤投涼藥,則所害不止口瘡矣。


口瘡者,上焦實熱,中焦虛寒,下焦陰火,各經傳變所致,當分別治之。


如發熱作渴飲冷,實熱也。


輕則用補中益氣,重則用六君子湯。


飲食少思,大便不實,中氣虛也,用人參理中湯。


手足逆冷,肚腹作痛,中氣虛寒,用附子理中湯,晡熱內熱,不時而熱,血虛也,用八物加丹皮、五味、麥冬。


發熱作渴吐痰,小便頻數,腎水虛也,用八味丸。


日晡發熱,或熱從小腹起,陰虛也。


用四物參朮五味麥冬不應,則用加減八味丸。


若熱來復去,晝見夜伏,夜見晝伏,不時而動,或無定處,或從腳起,乃無根之火也,亦用前丸及十全大補加麥冬五味,更以附子末,唾津調抹涌泉穴。


若概用寒涼,損傷生氣,為害匪淺!


或問虛寒何以生口瘡,而反用附子理中耶?


蓋因胃虛穀少,則所勝者,腎也。


水氣之逆而承之,反為寒中,脾胃衰微之火,被迫炎上,作為口瘡。


《經》曰:歲金不及,炎火乃行,復則寒雨暴至,陰厥乃格,陽反上行,民病口瘡是也,故用參朮甘草,補其土,薑附散其寒,火得所助,則接引退舍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9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31:16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口唇病合參(附呵欠)


《折衷》云:脾臟應腎,通口氣,脾口為合,足陽明胃之經,其脈挾口環唇,故脾胃受邪,則唇為之病,風則動,寒則緊,燥則干,熱則裂,氣鬱則生瘡,血少則澀而無血色。


然六腑之華,亦在唇。


《經》云:脾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者,倉稟之本,營之居也。


其華在唇,且肝脈、督脈、衝脈、任脈皆絡於唇,一有受邪,則唇為之病。


凡唇白者,主唾涎嘔逆,諸失血症也。


唇黃者,主脾受積熱也。


唇紅紫者,主蟲齒積痛也。


唇青者,主血虛,脾寒也。


唇紅者,主煩躁,渴飲也。


又有傷寒狐惑,上唇生瘡,蟲食其臟,下唇有瘡,蟲食其肝者。


然唇者,肌肉之本也。


人中平滿者,為唇反,唇反者,肉先死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90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1 00:31:25 | 只看該作者

方脈口唇病合參(附呵欠)


《靈樞》曰:衝脈、任脈,皆起於胞中,為經絡之海,別而絡唇口。


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淡滲皮膚,生毫毛,婦人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


故衝任之脈,不榮口唇而須不生,宦者,去其宗筋陰器,傷其衝脈,血瀉不復,皮膚內結,唇口不榮,故須不生。


其有天宦者,天生陽氣不舉,不能御婦,未嘗被傷,不脫於血,然其須不生,何也?


曰:此天之所不足也。


其衝任不盛,宗筋不成,有氣無血,唇口不榮,故須亦不生。


由此觀之,唇口不獨脾胃也。


呵欠者,脾胃中氣不足,精神勞倦所致也。


《經》曰: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振寒善伸數欠。


欠者,陽引而上陰引而下,乃精與神不相依,而陰與陽不相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14 11:03 , Processed in 0.26562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