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

 關閉 [複製鏈接]
44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6:02 | 只看該作者

失聲(兒科)


卒然失聲者,有因寒氣客於會厭,會厭不發,發而無聲。


或風熱聚於心胸,舌為心畝,故不能轉運而無聲。


更有痰厥而喉中聲嘶,亦有食厥而清氣不升,復有中惡客忤,或尸厥或 而然者。


至若驚風銜沫,頤赤額青,目直睛白無聲者,及諸久病之後,而卒然不語者,俱為不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6:13 | 只看該作者

菖蒲湯


治中惡驚搐失聲。


一方加薄荷。


石菖蒲 天麻 全蠍 僵蠶 附子(制) 羌活 人參 甘草(炙) 遠志荊芥 桔梗(各等分)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6:22 | 只看該作者

竹瀝膏


治牙關緊急,失聲不語。


竹瀝、生地取汁,蜜各半,合約拌勻,桂為末,菖蒲為末各一兩,上拌勻,慢火熬成膏,取梨汁化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6:32 | 只看該作者

吉氏方


治病後失聲。


棗仁(一錢,炒) 茯苓(五分) 朱砂(二錢) 為末,細丸,人參湯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6:42 | 只看該作者

行遲(兒科)


小兒三百六十日,則膝骨成,乃能行期也。


有數歲不能行者,稟受腎元不足也。


夫骨屬腎,憑髓所養,腎氣有虧,則不能充髓滿骨,故軟弱不能行者。


復有重幃深閉,不見風日,或終日懷抱,筋骨不舒,是以難行者。


又有離胎多病。


肝腎俱虛,肝虛則筋弱,腎虛則骨柔,而不能行者,復有過食甘肥,有傷脾胃。


乃絕化源,致成疳症。


氣血日憊而不行者,隨症調治,亦有可復之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6:52 | 只看該作者

虎骨丸


治行遲。


一方加羚羊角、黃 。


虎脛骨(酥油炙) 白茯苓 肉桂(去皮) 防風 當歸(酒洗) 乾地黃(酒洗) 酸棗仁 牛膝(酒洗) 川芎(各五錢) 為末,蜜丸,黍米大,每三十丸,木瓜湯,食前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7:02 | 只看該作者

五加皮散


五加皮 川牛膝(酒浸二日) 木瓜(各等分) 為末,米飲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7:13 | 只看該作者

人參地黃丸


方見解顱門。


五軟五硬五冷五縮五反五緊五陷五腫五喘五肓五惡候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4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7:24 | 只看該作者

(兒科)


五軟者,手腳腰背頸軟是也。


五硬者,手腳腰背頸硬是也。


五冷者,手香港腳唇面冷是也。


五縮者,手腳舌唇陰縮是也。


五反者,眼唇舌項腳反是也。


五緊者,咽喉口唇眼睛手腳陰囊緊是也。


五陷者,囟門太陽眼輪胸下肩並陷是也。


五腫者,手心人中舌頭陰脛膝脛腫是也。


五喘者,痘瘡驚風虛喘吐瀉下痢喘是也。


五肓者,瘡痘驚風久渴久痢久瀉肓是也。


不論何病,總皆惡候。


又謂五軟者,胎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7:34 | 只看該作者

有因父精不足


母血衰少而得者,有因母之血海既冷,用藥強補而孕者。


有因受胎,母多痰病,或年邁而有子者,或日月不足而生者,或服墜胎之劑不去,而耗傷真氣者。


是以生下怯弱,不耐寒暑,少為六淫侵犯,便爾頭項軟,手足軟,身軟口軟,肌肉軟,名曰五軟。


然頭軟者,腎肝之病也。


蓋肝主筋,腎主骨。


肝腎若虛,項軟無力,治難漸痊,他年必發。


手足軟者,四肢無力,而手垂,懶於舉物,五歲而不能行,腳軟細小是也。


身軟者,陽虛髓怯,六淫易攻,遍體羸弱謂耳。


口軟者,虛舌退場門,肌內軟者,肉少反寬,不長肌肉,大概本於先天不足,而治獨重於胃,蓋胃為水穀氣血之海,五臟六腑之大源也。


五硬者,仰頭取氣,難以動搖,氣壅疼痛,連胸膈間,手心腳心冰冷而硬,此陽氣不營於四末也。


《經》曰:脾主四肢;


又曰:脾主諸陰。


手足冷而硬者,獨陰無陽也。


故難治,肚筋青急者,木乘土位也。


急用六君子湯,加炮薑桂升柴,補脾平肝。


若面青而小腹硬者,性命難保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1#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7:45 | 只看該作者

小兒稟受腎氣不足


而有五遲五軟,解顱鶴膝諸候,當以六味丸加鹿茸補之。


若精氣未滿而御女,致有頭眩吐痰,發熱盜汗諸候,當用六味八味二丸,及補中東加減用之,然節齋謂,小兒無補腎法,蓋以男子二八而精始滿,既滿之後,妄用虧損,則可補之,如先天稟受不足,理無可補,稟之。


若足,何待於補,孰知諸臟有虛有實,而腎臟有虛無實,凡小兒之陰氣未成,即腎虛之日也。


或父母多欲,而所稟復虧,更腎虛之候也。


陰氣不足,而不知補之,則陰絕而孤陽亦滅矣。


何謂可無補耶?


此義惟立齋先生深知其奧,況小兒因天稟不足,致疾者,恆多,則先天之不足,難以或陰或陽為定論,張以六味八味二丸,以救小兒稟受陰虛陽虛者,全活甚眾,豈止陰氣不足而已哉!


凡小兒面青 白,其出痘必主內潰不出,此即稟受腎中元陽不足也。


久服八味丸方可挽回。


若進肥兒丸,反速其斃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2#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7:55 | 只看該作者

天柱骨倒(兒科)


小兒有體肥容壯,不為瘦悴,孰知形體過肥,中氣愈弱,是盛於外而歉於內也。


忽然項軟傾倒者,此名下竄,皆因肝腎氣虛,客邪侵入風府,轉於筋骨,肝主筋,腎主骨,肝腎既虛,筋骨俱弱,項垂無力,名天柱倒。


然有三因,有因吐瀉日久,元陽虧損者,此宜調補胃氣;


有因肝經伏熱者,治宜輕劑涼肝;


有因傷寒失表,壅而熱甚,筋熱則舒弛而不收者,總系真陽大敗之惡症,極難調理隨候加治,外用生筋等散貼項可也。


大抵五硬五軟,多由先天,而天柱骨倒,根乎先天,變生於後天也。


頸骨而稱天柱者,謂其頭以象天,名曰元首,承天之重,故云天柱也。


天柱者,骨所立,而筋所束,肝腎之所屬,諸陽之所達,誠緊要重大之部位,一至骨倒,天象已危,豈小故耶!


然因吐瀉日久,元陽大敗者,乃症之虛者,危者,極難調治。


如因傷寒失表,風邪入肝筋縱者,或肝膽伏熱,筋絡舒弛者,尚可疏風清熱,仍滋肝腎為主,肝腎之本不拔,筋骨得力,而或有起勢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3#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8:05 | 只看該作者

生筋散


治筋軟無力,天柱骨倒。


木鱉子(六個) 蓖麻子(六十個,並去殼) 研細,先抱頭起,摩頂上。


令熱津調塗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4#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8:14 | 只看該作者

一方


貼項軟。


附子(去皮臍,二錢) 天南星(去臍,三錢) 為末,用薑汁調,攤貼患處。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5#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8:24 | 只看該作者

五加皮散


治項軟行遲。


五加皮為末,酒調塗,敷頸骨上,再用酒調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6#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8:35 | 只看該作者

虎骨丸


治腳軟。


見行遲門。


詳虛實寒熱大小總論合參 凡身寒脈細,二便如常,一切疾病,患後及汗出不食者是虛。


若身熱脈大,二便不利,能食悶瞀,煩躁甚褐者是實。


面紅如桃花色者,裡盛外實也。


大便黃稠,小便清澈者,陰陽分而臟內實也。


夏不畏熱,冬不畏寒,手足溫暖者,稟氣壯實,而表裡安和也。


面 白色者,氣血衰少也。


便糞青色者,胃與大腸虛冷也。


吐乳食者,胸胃有寒冷也。


乳食不消化者,脾虛也。


遇冬而惡寒,逢夏而中熱者,稟氣怯弱,陰陽俱虛也。


諸候出者為虛,入者為實,言者為虛,不言者為實,緩者為虛,急者為實,濡者為虛、堅者為實,癢者為虛,痛者為實。


外痛內快者,外實內虛,外快內痛者,外虛內實,心腹皮膚內外諸痛,按之而止者為虛,按之而痛者是實。


凡皮虛則熱,脈虛則驚,內虛則重,筋虛則急,骨虛則痛,體虛則情,腸虛則世,三陽實,三陰虛,則汗不出,三陰實,三陽虛,則汗不止。


大凡延醫。


先須察其新久虛實,虛則補母,實則瀉子,如肺虛而痰實者,固當利下,先宜實脾,後與瀉肺是也。


凡肺病而復見肝症,咬牙呵欠者,易治,蓋肝虛不能勝肺故也。


若目直大叫,項急頓悶者,是肺病久虛,肝家強直反勝也,難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7#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8:47 | 只看該作者

驗生死症訣大小總論合參


《靈樞》曰:腹脹身熱脈大,是一逆也。


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脈大,是二逆也。


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也。


咳則溲血脫形,其脈小勁,是四逆也。


咳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是謂五逆也。


如是者,不過十五日而死矣。


其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一逆也。


腹脹便血,其脈大時絕,是二逆也。


咳溲血形肉脫脈搏,是三逆也。


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是四逆也。


咳嘔腹脹,且飧泄,其脈絕,是五逆也。


如是者,不過一時而死矣。


凡面目俱黃而澤者,面黃目赤者,目睛光明彩潤者,諸熱神清安靜者,虛症受補能食者,病勢難危太衝有脈,補氣不脫,囟門不陷,顏色爪甲,皆不昏黯者,皆為可治。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8#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9:02 | 只看該作者

驗生死症訣大小總論合參


若目睛無光,瞳人不轉,爪甲唇背俱黑,啼哭無淚,不哭下淚,吃乳不收,舌退場門外,汗出如珠者,唇不蓋齒,口無津液,四肢垂冷,下瀉黑血者,口作鴉聲,喉中聲嘶,口鼻干黑,手足口鼻皆冷者;


面黑咬人,鼻黑身熱,氣喘不回,瞳人中陷,鼻孔如煤,眼眶青色,腳直肚大而現青筋者:耳葉廓黑,唇青黑色或如枯骨,赤貫瞳人,囟突及陷,魚口舒舌,不能啼哭,啼哭無聲,胸陷及突,吐出蛔蟲者;


身主青黑等斑,遍體不暖,長噓出氣者:傷寒連劑無汗,諸病天柱骨倒者;


小兒百日內外發搐,愈而復作,面黑神昏者;


目白面黑,或面目俱赤卒叫者,面青唇黑,或面黑目直視者:手掌無紋,口唇滿反,人中無痕,尋衣摸縫,汗出不流,而舌卷者;


陰結陽結,目無光若恍惚者;


遺泄不覺,牙齒黑色,妄語錯亂者;


卒腫面蒼色黑者;


手足爪甲肌肉俱黑者;


熱吐目赤,瀉如屋漏水者;


按脈無根,陰囊俱腫者,面目俱白,神色枯槁者;


面無精光,不能飲食,身有尸臭氣者;


面黃目黑,面赤目黑,口不能閉,呻吟不止者;


病久而身有印瘡點子起者;


發直如麻,舌腫發驚,肉無面色者;


發搐目斜,唇口俱動,腳面上直,手如抱頭之狀,身不知痛癢者;


撮口如囊,瀉糞赤黑,頭汗肢冷,舌唇或紫腫者;


頭皮冷而按爪不起者;


非時弄色,面色如裝者;


湯下藥食入喉,腹中隨有響聲者,汗出發潤,其身如洗者;


青色從眉入目,青色連目入耳,青色入口鼻者;


黑色多繞口鼻,青色從眉繞耳,鼻上青色腹痛,耳目口鼻起黑色或白色者;


汗不出,出不止,熱病得汗而熱不去,久不食,忽食之而倍常者;


及諸病大肉脫去,虎口三關,紋色通度者;


發際一路青筋或紫青筋如亂紋者;


目胞上下青紫亂紋,或紫黑色者;


自尾一條青黑筋直入鬢者;


面色如死雞肝,或如藍色而無血潤者;


口鼻耳舌如土,目睛下陷不光者;


鼻孔紫黑,其舌短縮,而唇焦黃或黑者;


目白忽如火赤,後腦赤腫如雞卵者;


唇口目鼻,常常青黑者;


鼻頭向上,生青黑筋如羅紋無數者;


並為不治。


其克日之訣,以耳屬腎,鼻屬肺,唇屬脾,舌屬心,目屬肝,肝部見此,忌庚辛日時;


肺部見此,忌丙丁日時;


心部見此,忌壬癸日時;


脾部見此,忌甲乙日時;


腎部見此,忌戊已日時。


此推五行中絕以驗者,然候甚繁,各載本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9#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9:30 | 只看該作者

雜症大小合參卷四

 

幼科發熱證論


小兒氣稟純陽血氣壅實,故臟腑稍乖,陰陽氣變,即壅盛於內,熏蒸於外,乃發熱矣。


蓋陰不能以配陽,血不能以配氣,故凡疾作,屬火俱多,肝熱則頰赤目直,手尋衣領,拘攣善驚,兩眼赤痛。


心熱則煩叫唇鮮,上竄切牙,虛痛志亂,口內生瘡,小便赤腫,肺熱則喘急不息,大便秘結,手捏眉口,鼻塞毛焦。


脾熱則口流涎沫,目黃肚大,HT 齒好嗔。


心脾合熱,則重舌木舌。


胃熱則口氣作臭。


腎熱則停耳多膿,流臭不已,下竄畏明,五臟蘊蓄風熱毒瓦斯,則面赤如緋,五心煩熱,四肢溫壯,目澀多渴。


若上衝咽喉,則與血氣相搏,結聚壅盛,而成喉閉腮腫。


若壅熱不散,留滯胸膈,熱則生風生悸矣。


然發熱者,輕重不同,有所謂翕翕發熱者。


若合羽所覆,明其熱在外而屬表,乃風寒客於皮膚,陽氣怫鬱所致,宜汗而散之。


所謂蒸蒸發熱者,似熏蒸之蒸,明其熱在內,而屬裡,乃陽氣下陷而入陰中也,當下以清之。


是經汗下而熱不除者,此是表裡俱虛,氣不歸元,陽浮於外也。


不可再用涼藥,及再汗下,當和胃氣,使陽氣收斂於內,其熱自止。


若表症未罷,而邪復得聚,是謂兩感,則舉按脈實,面黃頰赤,唇燥口乾,口鼻氣熱,小便赤澀,大便堅硬,是表裡俱熱也。


故發熱惡寒者,是發於陽也。


無熱惡寒者,是發於陰也。


有表而熱者,謂之表熱。


非表而熱者,謂之裡熱。


然諸熱屬心,火之象也。


小熱之氣,涼以和之:大熱之氣,寒以折之;


甚熱之氣則汗發之,發之不去,則逆制之,制之不盡,求其屬以衰之。


苦者,以治五臟,五腑屬陰而居於內;


辛者,以治六腑,六腑屬陽,而在於外。


內者下之,外者發之,次宜養血益陰,其熱自愈。


然古有八十種之分,不可具載。


總之,諸病無不熱者,其熱總是本身之火發現,必求其所因以調之,切勿徒事寒冷,益令傷此身中陽氣也。


有發早晚兩度者,諸之驚熱,世呼為潮熱,此是榮衛壅實,五臟生熱,熏發於外,故曰日晡朝熱者,陽明實熱也。


實者,邪氣實,當利大便。


然久則為虛,非補土以藏陽,即滋陰而退火。


有成於傷寒之後,余熱不解者,有因痞氣有塊,陰傷不均者,有因 瘕,並食冷成滯,脾胃不和者;


有因臟腑虛怯,陰陽不和,或胃暑濕脾疳者:有因瘡疹未出,及余毒不解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60#
 樓主| 發表於 2013-3-20 14:49:47 | 只看該作者

幼科發熱證論


然因積食等症而熱者,則必肚熱如火而腳冷,宜急下之。


若形瘦多渴,骨蒸盜汗,頭瘡發穗,飧泥食炭,五心長熱,吃食不長肌肉者,謂之疳熱。


若因心脯有熱,當風解脫,是以風邪傷於皮毛,入於臟腑,而目澀頭昏,胸膈煩悶,惡風壯熱有汗者,謂之風熱。


若面赤頭痛,唇焦咽疼,舌腫目赤,頰下結硬,口內生瘡,痰實不利,涕唾稠黏,睡臥不安,譫語狂妄,謂之膈熱。


若在胎母服熱藥,及糟酒爆炙,熱毒入胞,兒生之後,身體黃赤,眼閉呻吟,面赤身熱,口熱如湯,或生瘡疥,謂之胎熱。


夜熱則夕發旦止;


客熱則來去不定,寒熱則發和瘧狀;


血熱則辰己發熱,驚熱則癲叫恍惚,食熱則肚背先熱;


積熱則頰赤口瘡而頻渴煩熱,則焦躁不安而善啼,虛熱則困倦無力,癖熱則涎嗽飲水。


熱而實者,必面赤氣粗,口熱煩渴,唇腫便難,掀揭衣被,煩啼躁叫。


熱而虛者,必面色青白,身則微熱,口中氣冷,兩便皆利,手足心皆冷,恍惚神慢,噓氣軟弱,虛汗自出。


然虛熱不可峻攻,蓋熱去則寒易起。


又不可太補,蓋余熱得補,則熱復作,必求其屬以衰之,所謂不求其屬投之不入。


更有因邪熱在心,心本屬火,又為其熱所乘,故乃炎上而焦,哭啼時有汗,面紅便赤,口氣亦熱,仰身煩啼,畏見燈火,如見麻痘之狀者。


然凡欲出麻痘而熱者,必中指鼻尖及耳皆冷,乳食不貪,目澀眼赤,常如睡狀,或時寒熱,困亂心煩,耳後紅絲纏繞是也。


其候最似傷寒,但傷寒是從表入裡,瘡疹是從裡出表耳,更有驚風熱者,必咬乳流涎,仰視驚啼而入候症見,更有疫毒熱者,因感冒四時不正之氣,頭痛壯熱,與傷寒相似,但一時所行之症人人相類是也。


夜熱有三,有因血熱,有因宿食,有因疳勞者。


更有溫壯熱者,是由臟腑不調,或內有伏熱,或內挾宿寒,搏於胃氣,故令不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05:03 , Processed in 0.375000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