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馮氏錦囊秘錄】

 關閉 [複製鏈接]
454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3:04 | 只看該作者

驗痘吉凶諸候


且元首見點未全,四肢便已起脹,囊有水色,此脾元不足,肝肆強陽,四肢一松,元首見點,起脹更難矣。


況將來水泡發癢,可立而待也。


乃用芎、歸、苓、朮、炙草、桂心、天蟲、角刺、煨薑。


大棗為引,早晨服一劑不用人參者,晚間照此再服一劑,內加人參錢余。


所謂應犯而犯,似乎無犯,豈拘古人人參戒用於三日之前為定論乎!


四朝痘雖起而無神,其色白如故,惟有大補氣血兼重脾元為主,其藥參、 、芎、歸、苓、朮、桂心、炙草、天蟲、甲片、角刺、煨薑、大棗為引,五朝形雖稍起而無神色,雖稍紅而甚淡,藥惟參、 、歸、桂、炙草、天蟲、甲片,角刺,補托而已,六朝形雖稍長,而晦滯,色雖淡紅而枯燥,余思此原先天真陰真陽不足,今雖大補氣血,尚不足以盡之,蓋滋水兼得養血,養血兼不得滋水也,乃用熟地六錢以滋水,肉桂八分以補火,人參三錢以駕驅藥力補助真元,七朝平足,水泡已甚,而面上枯槁不榮,其大便得來間日一次,甚干燥者,今忽便溏二次,而失氣甚頻,則熟地補陰之功,緣中氣甚虛,雖有參桂,不能運津液外達以成漿,而任其下陷之勢,以失氣便溏,則中氣愈虛,能保其不泄瀉無膿倒陷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4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3:14 | 只看該作者

驗痘吉凶諸候


乃用人參五錢以保元,白朮二錢以固中,制附子六分以通經達絡,潰堅腐膿,恐走下太速,用炙甘草六分以緩之,四味力大功專,中氣賴以得充,津液憑斯外運,但欲宣揚鼓舞,使津液無為不達,乃桂枝之能歟、乃用三分以為使,如此一劑,將數日調養之精華,一夜頭面身體盡化濃漿,而熟腐清水之泡,變為濃濁。


但疼痛煩啼,乃煎生脈飲,以補接元氣,養其釀漿之勢,恐不耐痛苦,神氣一傷,漿勢反致退去也。


八九十朝以來,惟早晚各用生脈飲一服化服,平時所服加味八味丸錢余,乃依部結痂,精神日長,飲食勝前,煩渴躁急,俱為全愈。


如是善為調攝,痘後尚然手背浮腫,腳腫更甚,余思此因胃氣甚虛,四肢無所稟受,其腳更腫者,氣虛不能升舉也。


乃用人參一錢五分,炙黃 一錢二分,炒白朮二錢,茯苓一錢五分,炙甘草六分,酒炒當歸一錢,酒炒白芍八分,蜜酒炒升麻柴胡各三分,煨薑大棗為引,煎服數劑,虛腫乃退,但爪甲色黃而燥,乃肝榮不足也。


足痿不能立,此腎元大虛也。


乃用六味加地骨皮、建蓮肉為丸;


每日早服二錢,滋肝腎以助筋骨之用,日中以八珍糕養脾胃,以助化源之需。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4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3:25 | 只看該作者

驗痘吉凶諸候


余長孫大業,稟賦先天陰分不足,且平時酷嗜甜物果餅,而粥飯甚是依希,以致脾虛濕熱,大便素溏,外生瘡疥,內蓄蛔蟲。


時年五歲,當五月發熱見痘,紅紫而無潤色,朝暮全不易眼,乃久患瘡疥,血少血熱而且血滯也。


奈胃氣久虛,濕熱太重,一二三朝無非升托清解涼血,如升麻,干葛、蟬退、天蟲、甘桔、牛蒡、生地、木通、紫草、筍尖之類,無如穀氣久虛,蛔蟲大厥,腹痛嘔吐,藥亦難受,尺許之蟲,一吐數條,愈吐愈虛,愈虛愈吐,粒米不進,勢甚野狼狽。


五六朝來,惟為溫補攻托,以壯中虛倒陷,其藥參、 、炙草、當歸、熟地、山藥、甲片、角刺、肉桂、煨薑、大棗為引,奈服後少頃亦吐。


七八朝來,痘雖起脹,然上吐下瀉而津液不能外達,痘囊何能濕潤成漿?


乃用人參五錢,白朮三錢,炮薑一錢二分,炙草六分,附子八分,如此大藥到口亦吐,余思藥力雖大,下咽未能即達經絡,可以吐出,惟燒酒入咽,即直透丹田,外達經絡,不能吐出者,乃於藥內加燒酒三匙服之,始能半吐半受內,仍泄瀉不止,外仍干涸無膿,皆因脾元中氣素虛,不能營運津液,以濡潤百骸,而三焦腸胃之腠理,怫鬱結滯致密,所以縱復多飲於中,終不能浸潤於外,以致內濕外干也。


乃用人參三錢保元以為君,炒白朮二錢固中以為臣,炙甘草四分,緩其下行以為佐,麻黃去節湯泡酒浸炒焦黃八分,仗其輕揚之性,率領諸藥外達皮膚,生附子六分,通經達絡,潰堅腐膿,並以為使,煨薑三片,止嘔和中,助陽達表以為引,如是一劑,驅腸胃濕熱之氣外達皮囊,而盡化為膿,久凝久滯之毒,一劑頓為瓦解,濕熱既清,其蛔蟲之久蓄於內者,亦難自安,前後共出一十六條,自後惟飲獨參湯調理,飲食切戒甘肥,痂落之後,日進六味地黃丸二錢,而飲食精神,俱為倍長。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4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3:37 | 只看該作者

論血熱血盛血虛有異用藥宜涼宜治宜補不同


血熱一症,須分虛實。


有血虛之血熱,宜涼宜補。


血盛之血熱,宜涼宜治。


古人未之悉,何也?


凡痘初見點,內熱殊甚,脈息洪數,而痘色則白,不知者認為氣虛則誤矣。


此乃氣盛血虛血熱,故不能華色,以同毒出外,氣余而血不足,故形起而色白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4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3:53 | 只看該作者

論血熱血盛血虛有異用藥宜涼宜治宜補不同


然血虛則熱,故發至血入痘窠,三四朝來,皆變紫色黑色,或見黑斑,方知血熱,欲治何及!


故不可不知,及不可不預為地步。


惟血旺者,則起勢便紫,了然血熱之症分明,然治血虛之血熱症,大宜涼血兼補血,蓋此症常多熱勢雖清,無血貫漿而成干陷。


惟血旺之血熱者,則大宜獨與涼血,而用治之之法,其涼血劑中,尤宜升托,否則血凝毒滯矣。


至於氣虛兼血熱者,則血熱易於干紫,故涼血法所必宜。


而氣虛又難鼎峻,故攻托尤宜倍常,但六日前血熱症猶在,尚有火勢,其症似實,治至血熱漸清,則症日復漸虛,而且日復漸寒,泄瀉寒戰,勢必所至,故始惟宜清托,迨至看來血熱之勢,退一分,即須與氣虛之症做一分地步矣。


凡有傷脾動氣之品,不可徒顧日前而用,一至血熱將清,氣虛已甚者,便宜涼血劑中佐以人參補托,尤須用藥配治為妙,可急則急,可緩則緩,在人之神巧,得之於心,應之於手,太早則助熱為殃,略遲則補虛不及,每有直至寒戰泄瀉並見,投以補劑,無如服後即瀉,瀉後又服,藥力難停於中,功效難應於手,此遲滯者之罪也。


復有血熱稍清,氣虛未甚,榮衛方和,才有白色行漿之勢,治者即用參 峻補,以致反生熱勢,內則咽疼音啞,外則干紅倒塌,此太早者之罪也。


故凡治者,於氣虛兼血熱症候,在清托藥宜已,補托藥應投之際,大宜審究,稍有太過不及。


便有死生兩路,至於人大氣虛,痘密毒多。


血熱勢清而氣虛則甚者,若應大用參,便每日人參兩許。


亦為常法,但必兼以托裡,如天蟲,角刺之類,或佐薑,桂鼓舞之功,方可從毒外走而痘得充灌之益。


否則,補中固宜,而外達則緩,如應大用參、,持疑減少,則正不勝邪,焉能抵當其毒,服藥後雖暫有應驗,但力薄難久,少頃則平塌如故,不過延緩時日,焉能化毒成功?


故元氣少虛者,參、 雖少。


正氣自能協運藥力而周行以見功者,元氣大虛者,無力幫扶,全賴參 勢大,再得薑桂鼓舞,方能營運獲效,所以有少則壅滯之語也。


此張心誠求之之法,敢筆於後,以補所遺,若氣虛而肺火旺者,用參勿用 可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4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4:05 | 只看該作者

論血熱血盛血虛有異用藥宜涼宜治宜補不同


蔣老先生之令孫女,年方半周,才熱半日而即見痘,面色向來 白,余早料其出痘,當必細密漿清者也。


果至見點,不但稠密無隙,其胸背手足之間,如 窠形蛇皮段者,不一而足,面上之痘,方及三朝,干枯灰白,背項之痘,紫陷不榮,要知元氣既弱而且滯,榮血不能從氣以宣行,故面似氣虛,身如血熱,實因氣血不能周流,所以滯而為紫,根窠平塌散漫,實皆氣虛所致,乃立進溫補充托,早晨午後各一劑,人參各四錢,沖藥服之,晚間另煎人參三錢,濃汁單服,其藥不過芎、歸、 、桂、天蟲、角刺、山藥、炙草之類,自四朝以至七八朝,峻補毫不少緩,平塌者,漸至高聳,枯陷者,漸至潤澤,清淡者漸至濃濃,其為蛇皮 巢之處,變成水泡潰爛而已。


此治氣血大虛血凝氣滯而似血熱之藥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4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4:19 | 只看該作者

論血熱血盛血虛有異用藥宜涼宜治宜補不同


一兒年五歲,大便素溏,飲食素少,且素內熱而生瘡疥,一日發熱甚吐,乃延余視,右額有賊痘兩日矣。


即挑破用油胭脂封之,更兼嗆嗽殊甚,發表藥內,倍加清利咽喉,至次日見點,色甚紅紫,仍用利咽表托涼血,次日紅紫不減,而頭面身體俱甚密,頂甚平陷,乃以前方倍加透托,至四日紅紫略減,平陷如故,可喜者聲清不痛,此清利之妙也。


至五日頂原不甚起,紫色原不退,欲全催漿、血熱為礙,欲再涼血,恐氣虛之症,易見泄瀉,乃於透托之中,而半清半補以催漿,至六日形色如故,乃用前方沖入人參服之,至次日空虛,又出無數贈痘,前痘頂帶白色,但根腳原紫,乃用前方倍用人參,始乃漸漸有漿一二分,至八九日泄瀉切牙,痘色灰白,此血熱稍清,而氣虛症已全見矣。


乃用保元東加薑桂,而泄瀉切牙俱止,但漿色原如是,至次日往視,已有靨者矣。


此因氣虛血熱兼血虛,且又密甚,則漿無由而成,幸贈痘一來,毒勢少泄,且起勢便與清利,故始雖即嗆嗽音啞,而灌膿幸無喉痛難食之患。


且每見氣虛兼血熱者,五六日際,血熱少解,氣虛尤甚,泄瀉灰白倒塌,勢所必至,此時用參,一瀉竟過,則參力無益,故早為地步。


凡動氣傷脾之味,素勿敢投,透托助脾之藥,早已為用,至如血熱雖未清,而氣虛已要緊,則人參原用,紫草亦投,猶恐紫草之寒,倍加黏米之制,謹慎扶來,今漿雖清淡,然痘出無空地,且素患瘡疥血少,難以成漿,但毒已外出,故能食而不腹脹,神清而不喘促,當盡力調補,使中氣不餒,十二日外氣血少復,自能祛成癰,毒無容地,自尋外竅而出矣。


果至十五日發一大癰於頭頂,乃毒有定位可補托矣,若不補托,則痘疤即白,不能抵當其毒,於是外用吸毒膏藥,使毒高聳易膿,傍用圍藥,使不致毒瓦斯散漫,潰傷肌肉,內服補托解毒之劑,三十日而膿始盡,靨方脫完,疤竟紅活而全愈。


此治血少血熱,兼氣虛逆痘之藥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4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4:55 | 只看該作者

論血熱血盛血虛有異用藥宜涼宜治宜補不同


一王姓幾年歲余患痘,四朝延予視,痘雖四朝,窠粒大起,且天庭一片如云,糊塗灰白,舌有白苔,子曰此痘毒未經傳出,寒伏丹田,大宜升提透托,一劑而起,二劑紅活、三劑後而顴骨身體,俱有漿來,但天庭一片灰白如故,乃用參、 、炙草、官桂之類,始得鼎峻成膿,收靨而愈。


若是則云掩天庭,雖為死症,亦不可盡棄也。


此治氣虛逆症變順,僥幸成功者之藥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4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5:49 | 只看該作者

論血熱血盛血虛有異用藥宜涼宜治宜補不同


部主政徐老先生之令玄孫,未及一周,而患痘甚密,顴骨形若蠶種,色似胭脂,咳嗽便溏,精神甚弱,且向生瘡疥,氣血兩虛,更為逆候。


奈主人諄諄求治,余乃重用涼血養血透托之藥,三四朝來,紅紫少減,而顴骨已有干枯者矣。


余曰:此痘大多,而血甚少,無以為充灌之用,勢難成漿,毒人何解?


內攻之禍,理所必至;


惟盡吾力,與毒相爭,毒欲內攻,竭力以抵托之,氣血欲盡,竭力以補接之,氣血得繼生於後,痘瘡自無黑靨於表,臟腑之氣得生發於中,火毒之邪可消解於外,勿少有疏虞,致毒乘隙內襲,乃重用滋補充托,日服二劑,每劑人參五錢,倘大便一次,必另煎人參三錢單服,其藥如炒干熟地、山藥、角刺、天蟲、人參、黃 、炙草,後加肉桂,六七日後,白如錫片者,變黃色而少潤;


薄靨貼肉者,漸高聳而成濃痂,顴骨地閣之痘從未有漿者,至八九日來,靨如石榴,高濃光彩,抑人參無形,生出有形之功歟,十二日外元氣少復驅毒外達,為潰瘡,為癰疽,為口疳,乃隨症施治。


兩月方能全愈,彭令親深明醫理,日同診視,常曰:此非治痘,乃做痘也。


此氣血兩虛之逆痘峻補挽回者之藥按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5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6:04 | 只看該作者

論血熱血盛血虛有異用藥宜涼宜治宜補不同


一朱姓兒年九歲,發熱如烙,口臭斑紫腰疼,痘則密如蠶種,頂陷而紫,真血熱而兼真氣虛也。


余用大劑透托,清涼化斑之劑,如天蟲、穿山甲、丹皮、生地、紅花、玄參、黏子、川芎、羚羊角、桔梗、陳皮、甘草之類,以地龍煎湯,加筍尖三個。


紫草五錢,痘既出齊。


原用前方加減,更入酒炒黃連五分,清涼攻托。


至四五朝來,火勢少解,乃去黃連,只用前方加減。


六朝血熱稍清,泄瀉隨作,但毒因峻藥托住,故不陷伏。


余曰:今可用力而有生機矣。


蓋此症雖有十分氣虛,而兼有十分血熱,設火症一日未清,而補藥一日難服,實為礙手,既難投補,則此十分之氣虛,何以圖治?


今泄瀉一來,虛症純見,大補之藥,便可斗膽無慮矣。


但向患肺熱,而有咽痛音啞嗆嗽之症。


故黃 不可,惟倍用人參,及扶脾清肺托漿之藥,早晚各服一劑,每劑人參五錢。


九朝漿半灌而水泡居多,有如湯泡火燒之狀,因痘細密如蛇皮,而無空地,兼稟氣又薄,血少氣虛,不能周灌,所以皮囊連患清水成泡,乃仍用補托,兼為實脾,使氣血以漸而生,余毒自消化於外,果至十三日痘作潰爛大臭,乃取松花外摻,內服補托解毒健脾,滲水之劑,漸得干靨,實同脫殼,此誠大危之症,峻攻峻補,以挽回者也。


此治真血熱真氣虛之逆症,而峻攻峻補挽回者之藥按也。


舊治藥按甚多,姑舉數條,以證氣虛血熱危症之治,按有症候雷同,或按論少略不能宣明病情者,俱置勿錄。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51#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6:24 | 只看該作者

錦囊新制治痘用藥活法


痘瘡日期,有太過不及,故茲不以朝數定限。


假如起脹遲者,則雖起脹日期,猶當類采見點時藥,灌膿遲者,則雖灌膿日期。


猶當類采起脹時藥,每限更分氣虛血熱兩條藥例,使便於按門采用。


二症相兼者,則二症藥相參采用。


如此,則期之太過不及,與候之氣血虛實,備得其宜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52#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6:34 | 只看該作者

發熱疑似未明時備用諸藥


重感風寒,宜獨活、羌活、麻黃、細辛、桂枝、防風、干葛、柴胡、僵蠶、枳殼、橘紅、紫蘇、川芎、白芷、蟬蛻、荊芥、蔥白,生薑之類,隨候采用。


輕冒風熱,宜防風、荊芥、全胡、陳皮、川芎、天麻、牛蒡、桔梗、杏仁、甘草、蟬脫、連翹、玄參、木通、山楂、芫荽之類,隨候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53#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6:45 | 只看該作者

發熱辨痘已明時備用諸藥


氣虛症,宜防風、荊芥、川芎、桔梗、陳皮、甘草、茯苓、蘇葉、蟬蛻、僵蠶、穿山甲、胡荽、筍尖、桑蟲、酒釀、雞冠血之類,隨候采用。


或氣弱甚而不能出者,於發表藥中加參、桂少許。


血熱症,宜升麻、干葛、防風、荊芥、蟬蛻、天蟲、川芎、丹皮、紅花、赤芍、生地、紫草、犀角、羚羊角、穿山甲、桑蟲、雞冠血、牛蒡、連翹、玄參、桔梗、甘草、山楂、陳皮、腹皮、木通、筍尖、蘆根、大黃、石膏之類,隨候采用。


血熱痘症,用羚羊角較犀角更佳。


蓋犀角涼心而毒則凝滯,羚羊角則涼肝而治血熱清肺而肅上焦,又能上安心而益氣,下除熱而益陰,且性散結而不滯,故尤效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54#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8:18 | 只看該作者

見點時備用諸藥


氣虛症,宜川芎、僵蠶、桔梗、甘草、陳皮、蟬蛻、穿山甲,酒釀,胡荽、筍尖、桑蠶、雞冠血、羊頭腦之類,隨候采用。


血熱症,直升麻。


川芎、僵蠶、桔梗、甘草、連翹、陳皮、山楂、蟬蛻、甲片、牛蒡子、玄參、丹皮、生地、羚羊角、歸尾、酒炒芩連、木通、紅花、赤芍、地龍、蜂房、紫草、燈心、筍尖、桑蟲、雞冠血、酒釀之類,隨候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55#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8:29 | 只看該作者

起脹時備用諸藥


氣虛症,宜川芎、天蟲、陳皮、甘草、桔梗、穿山甲、角刺、人參、黃 、山藥、酒炒當歸、黏米、圓眼、桑蟲、酒釀之類,隨候采用。


血熱症,宜川芎、天蟲、陳皮、甘草、桔梗、山楂、連翹、羚羊角、玄參、丹皮、紅花、生地、當歸、赤芍、黏子、酒炒芩連, 石膏、金汁、地龍、紫草茸、穿山甲、燒人糞、燈心、筍尖、黏米、桑蟲之類,隨候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56#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8:42 | 只看該作者

灌膿時備用諸藥


氣虛症宜黃 、人參、炙甘草、肉桂、熟地、歸身、鹿茸、淫羊藿、桔梗、山藥、川芎、桑蟲、甲片、角刺、紫河車、炮薑、附子、丁香、木香、肉果、黏米、圓眼、公雞、蓮肉、嫩羊肉、人乳、雞子、大棗之類,隨候采用。


凡灌膿前用參 ,宜 多參少,蓋固表重而補中輕也。


惟中氣虛甚者,不在此例。


血熱症,宜紫草茸、酒炒芩連、川芎、天蟲、桔梗、麥冬、玄參、 石膏、陳皮、丹皮、生地、紅花、赤芍、當歸、黏子、穿山甲、桑蟲、露蜂房、角刺、燒人糞、金汁、人牙、地龍、筍尖之類,隨候采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57#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8:59 | 只看該作者

收靨時備用諸藥


氣虛不靨症,宜人參、黃 、炙甘草、肉桂、白芷、白朮、陳皮、萆 、山藥、何首烏、酒炒當歸、白芍、熟地、茯苓、米仁、木香、丁香、肉果、炮薑、蓮肉、附子、陳米、龍眼、木通之類,隨候采用。


凡貫漿後用參 ,宜參多 少,蓋補中重而固表輕也,且 性升托令肺甚難靨,況痘欲回而 托之則升降不定而毒反攻內矣。


血熱倒靨症,宜天蟲、甲片、酒炒芩連、生地、當歸、赤芍、酒紅花、燒人糞、連翹、牛蒡子、玄參、生甘草、桔梗、角刺、紫草茸、黏米、大桑蟲、人牙、龍腦、豬尾血、狗蠅之類,隨候采用。


凡自見點以至灌膿俱欲氣血同毒,升浮長養,故藥宜歸、芎、參、 、鹿茸、肉桂之類;


自漿足以至落痂,俱欲氣血收斂成就,故藥宜連翹、米仁、茯苓、首烏、芍藥、木通之類、既利膿漿下行,復助其收,秋冬實之令也。


至於倒靨者,雖當靨期,其毒末得漿化,即欲靨而內攻也,故名倒靨,其治猶當類采初起攻托血熱之藥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58#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9:12 | 只看該作者

落痂時備用諸藥


正虛症,宜人參、熟地、當歸、酒炒白芍、棗仁、茯神、茯苓、麥冬、五味、桔梗、遠志、白朮、米仁、山藥、黃 、甘草、陳皮、大棗、圓眼、蓮肉、陳米、木香、訶子、肉果、炮薑、桂、附之類,隨候采用。


邪實症,宜連翹、當歸、芍藥、生地、玄參、土貝母、甘草、金銀花、黏子、丹皮、桔梗、酒炒苓連,梔子、龍膽。


地丁草、花粉、燈心、乳香、沒藥、角刺、血竭、僵蠶、白芷、牛黃、珍珠之類,隨候采用。


以上凡氣虛條內,備列平補溫補兩類藥品於中,以愚隨候采用。


其涼補之味,補入血熱條內,蓋氣有餘者便是火,虛熱者不可投涼藥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59#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9:27 | 只看該作者

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六

 

總論諸要

 

治療重藥性


《經》曰:夫約方者,猶約囊也,囊滿而弗約則輸泄,方成弗約,則神與氣弗俱,故醫者識脈,方能識病。


病與藥對,古人惟用一藥治之,氣純而功愈速。


今人不識病源,不辨脈理,用藥雜亂,則功用不專,而獲效者鮮矣。


是以醫之用藥如用兵焉,料敵出奇者,將之謀也;


破軍殺賊者,土之力也;


審度病機者,醫之智也;


攻邪伐病者,藥之能也。


非士無以破敵,非藥無以攻邪。


故良將養士,上醫蓄藥。


然不知士何以養?


不知藥何以蓄?


夫士猶有情實可考,才略可試,尚曰難知,況乎藥石無情,才性莫測,即非言論之可考,又非擬議之可及,而欲知其的然不謬,非細心窮究,其孰能與?


假令嘗試漫投,則下咽不返,死生立判,可不大懼哉。


上古之人,病生於六淫者多,發於七情者寡,故其主治嘗以一藥治一病,或一藥治數病。


今時則不然,七情彌濃,五欲彌深,精氣既虧,六淫易入,內外膠固,病情殊古,則須合眾藥之所長,而又善護其所短,不但既明寒熱補瀉之性,貴在熟得損益變化之情,我心之意見,與藥之性情,如契合神交,方能得心應手,其圖平定之功,則斷無傷生之誤矣。


尊生者可不潛心細究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4560#
 樓主| 發表於 2013-4-11 19:59:42 | 只看該作者

五臟苦欲補瀉論


五臟苦欲補瀉乃用藥第一義也,何則?


五臟之內,各有其神,神各有性,性復各殊,故形而上者神也,有知而無質,形而下者塊然者也。


五臟之體也,有質而無知,各各分斷者也。


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皆指有知之性而言,即神也。


神也者,陰陽不測之謂也。


是形而上者,藏之性也。


惟其無形,故能主乎有形。


所謂苦欲者,猶言好惡也。


違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


欲者,是本臟之神之所好也,即補也。


苦者,是本臟之神之所惡也,即瀉也。


補瀉系乎苦欲,苦欲因乎臟性,不屬五行,未落陰陽,其神用之為與!


如肝苦急,急則有摧折之意焉,故苦而惡之,急食甘以緩之,緩之是使遂其性也。


且扶蘇條達,木之象也,升發開展,魂之用也,故其性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散之解其束縛也,是散即補也。


心苦緩,蓋心為君主,神名之性,喜收斂,而惡散緩,急食酸以收之,收之是使遂其性也。


且心君本自和調,若邪熱乘之則躁急,急食咸以軟之,軟者,和調之義,除其邪熱,以軟其躁急堅勁之氣,使復其平,下交於腎,得既濟之道,故軟即補也。


脾苦濕,宜健而不宜滯,若濕乃滯矣,急食苦以躁之,使復其性之所喜,脾斯健矣。


若已過躁,則復欲緩之,稼穡之化甘先入脾,故急食甘以緩之,以甘補之。


肺為氣主,常則氣順,變則氣逆,逆則違其性也,故宜急食苦以泄之。


且肺主上焦,其政斂肅,故其性喜收,宜急食酸以收之。


更賊肺者,熱也,肺受熱邪,急食辛以瀉之,不斂則氣無所管束,是肺失其職也。


故宜收之以酸,使遂其收斂之性,以清肅於上,收之是即補也。


腎苦燥,蓋腎藏精與志,而主五液,乃屬真陰水臟,其性本潤,而惡涸燥,故宜急食辛以潤之。


且腎欲堅,蓋腎非堅,則無以稱作強之職,但四氣以遇濕熱即軟,遇寒冷即堅;


五味以得咸即軟,得苦即堅,故宜急食苦以堅之,以遂其欲堅之性也,是堅即補也。


苦欲即明,而五味更當詳審。


水曰潤下,潤下作咸;


火曰炎上,炎上作苦;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


金曰從革,從革作辛;


土爰稼穡,稼穡作甘。


苦者直行而泄,辛者橫行而散,酸者束而收斂,咸者止而軟堅,甘之一味可上可下,土位居中,而兼五行也,淡之一味,五臟無歸,專入太陽而利小便也。


然草木有形無情之藥,各逞一性以為功。


人稟五行有神有情之體,全以陰陽變化制伏,相成相長以為之用。


倘失調抱 ,驅藥救弊,徒知以寒治熱,則熱病轉生,以熱治寒,而寒病轉劇,惟宜求其本以衰之,因所因以伏之。


即《經》所謂:「必先其所主,而伏其所因」,斯無增氣偏勝之害,而得和平長養之宜,令無情以至有情,皆出用藥者神明變化之用,學人可不潛心默會其旨乎!


昔賢祝醫者曰:「行欲方而智欲圓,心欲小而膽欲大」。


嗟呼!


醫之神良盡乎此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5 18:46 , Processed in 0.09375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