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逆頭痛○五有餘二不足者死】
素問奇病論○三十六。
(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巳,此安得之,名為何病)。
頭痛不當數歲,故怪而為問。
(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痛亦痛,病名日厥逆,帝曰善)。
髓以腦為主,諸髓皆屬於腦也,故大寒至髓,則上入頭腦而為痛,其邪深,故數歲不巳,髓為骨之充,故頭痛齒亦痛,是因邪逆於上,故名日厥逆。
(○帝曰,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太陰脉細微如髮者,此不足也其病安在名為何病。)。
癃,小水不利也,一日數十溲,數欲便而所出不多也,如炭者,熱之甚也,頸言咽喉,膺言胸臆,如格者,上下不通,若有所格也,人迎躁盛者足陽明動脉在轡喉兩傍,所以候陽也,喘息者,呼吸急促也,氣逆者,治節不行也,太陰脉微細者,即兩手寸口之脉,所以候陰也,○癃,良中切,溲,音搜。
(岐伯曰,病在太陰)。
脾肺二藏,皆屬太陰,觀下文復云頗在肺,則此節專言脾可知,如上文云太陰之脉細微者正以氣口,亦太陰也,藏氣不足,則脉見於此,又口問篇日,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今其癃而數十溲者,亦由中氣之不足耳,故病在脾陰,○氣口亦太陰,義詳藏象類十一。
(其盛在胃)。
上文云身熱如炭胃主肌肉也,頸膺如格者,胃脉循喉嚨入缺盆下膈也,人迎躁盛者即終始等篇所云,人迎一盛二盛三盛四盛,且大且數,名曰溢陽也,凡上三者,皆屬陽明,故日其盛在胃。
(頗在肺)。
即喘息氣逆也。
(病名曰厥,死不治)。
陰不入陽,故其盛在胃,陽不入陰,故太陰細微,病名曰厥者,陰陽皆逆也,故死不可治。
(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帝曰,何謂五有餘二不足,岐伯曰,所有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二不足者,亦病氣之不足也,今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其身不表不裏,亦正死明矣)。外得五有餘者,一身熱如炭,二頸膺如格,三人迎躁盛,四喘息,五氣逆也,內得二不足者,一癃而一日數十溲二太陰脉細微如髮,若此五病者,邪氣有餘也,二病者正氣不足,欲寫其邪,則陰虛於裏,欲補其虛則陽實於外,救裏不可,治表亦不可,此不表不裏之病,即陽證陰脉之類,有死巳,不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