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楊籍富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春秋繁露】

 關閉 [複製鏈接]
6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1:08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五行變救

 

1五行變救:五行變至,當救之以德,施之天下,則咎除。

 

不救以德,不出三年,天當雨石。

 

木有變,春凋秋榮。

 

秋木冰,春多雨。

 

此繇役眾,賦斂重,百姓貧窮叛去,道多饑人。

 

救之者,省繇役,薄賦斂,出倉谷,振困窮矣。

 

火有變,冬溫夏寒。

 

此王者不明,善者不賞,惡者不絀,不肖在位,賢者伏匿,則寒暑失序,而民疾疫。

 

救之者,舉賢良,賞有功,封有德。

 

土有變,大風至,五穀傷。

 

此不信仁賢,不敬父兄,淫無度,宮室榮。

 

救之者,省宮室,去雕文,舉孝悌,恤黎元。

 

金有變,畢昴為回,三覆有武,多兵,多盜寇。

 

此棄義貪財,輕民命,重貨賂,百姓趣利,多奸軌。

 

救之者,舉廉潔,立正直,隱武行文,束甲械。

 

水有變,冬濕多霧,春夏雨雹。

 

此法令緩,刑罰不行。

 

救之者,憂囹圄,案奸宄,誅有罪,舊五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1:21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五行五事

 

1五行五事:王者與臣無禮,貌不肅敬,則木不曲直,而夏多暴風。

 

風者,木之氣也,其音角也,故應之以暴風。

 

王者言不從,則金不從革,而秋多霹靂。

 

霹靂者,金氣也,其音商也,故應之以霹靂。

 

王者視不明,則火不炎上,而秋多電。

 

電者,火氣也,其陰徵也,故應之以電。

 

王者聽不聰,則水不潤下,而春夏多暴雨。

 

雨者,水氣也,其音羽也,故應之以暴雨。

 

王者心不能容,則稼穡不成,而秋多雷。

 

雷者,土氣也,其音宮也。

 

故應之以雷。

 

2五行五事: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

 

何謂也?

 

夫五事者,人之所受命於天也,而王者所修而治民也。

 

故王者為民,治則不可以不明,準繩不可以不正。

 

王者貌曰恭,恭者敬也。

 

言曰從,視曰明,明者知賢不肖,分明黑白也。

 

聽曰聰,聰者能聞事而審其意也。

 

思曰容,容者言無不容。

 

恭作肅,從作,明作哲,聰作謀,容作聖。

 

何謂也?

 

恭作肅,言王者誠能內有恭敬之姿,而天下莫不肅矣。

 

從作,言王者言可從,明正從行而天下治矣。

 

明作哲,哲者知也,王者明則賢者進,不肖者退,天下知善而勸之,知惡而恥之矣。

 

聰作謀,謀者謀事也,王者聰則聞事與臣下謀之,故事無失謀矣。

 

王者心寬大無不容,則聖能施設,事各得其宜也。

 

3五行五事:王者能敬,則肅,肅則春氣得,故肅者主春。

 

春陽氣微,萬物柔易,移弱可化,於時陰氣為賊,故王者欽。

 

欽不以議陰事,然後萬物遂生,而木可曲直也。

 

春行秋政,則草木凋;

 

行冬政,則雪;

 

行夏政,則殺。

 

春失政則。

 

4五行五事:王者能治,則義立,義立則秋氣得,故者主秋。

 

秋氣始殺,王者行小刑罰,民不犯則禮義成。

 

於時陽氣為賊,故王者輔以官牧之事,然後萬物成熟。

 

秋草木不榮華,秋行春政,則華;

 

行夏政,則喬;

 

行冬政,則落。

 

秋失政,則春大風不解,雷不發聲。

 

5五行五事:王者能知,則知善惡,知善惡則夏氣得,故哲者主夏。

 

夏陽氣始盛,萬物兆長,王者不搶明,則道不退塞。

 

而夏至之後,大暑隆,萬物茂育懷任,王者恐明不知賢不肖,分明白黑。

 

於時寒為賊,故王者輔以賞賜之事,然後夏草木不霜,火炎上也。

 

夏行春政,則風;

 

行秋政,則水;

 

行冬政,則落。

 

夏失政,則冬不凍冰,五穀不藏,大寒不解。

 

6五行五事:王者無失謀,然後冬氣得,故謀者主冬。

 

冬陰氣始盛,草木必死,王者能聞事,審謀慮之,則不侵伐。

 

不侵伐且殺,則死者不恨,生者不怨。

 

冬日至之後,大寒降,萬物藏於下。

 

於時暑為賊,故王者輔之以急斷之事,以水潤下也。

 

冬行春政,則蒸;

 

行夏政,則雷;

 

行秋政,則旱。

 

冬失政,則夏草木不實。

 

五穀疾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1:34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郊語

 

1郊語:人之言:醞去煙,鴟羽去眯,慈石取鐵,頸金取火,蠶珥絲於室,而絕於堂,蕪荑生於燕,橘枳死於荊,此十物者,皆奇而可怪,非人所意也。

 

夫非人所意而然,既已有之矣,或者吉凶禍福、利不利之所從生,無有奇怪,非人所意,如是者乎?

 

此等可畏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彼豈無傷害於人,如孔子徒畏之哉!

 

以此見天之不可不畏敬,猶主上之不可不謹事。

 

不謹事主,其禍來至顯,不畏敬天,其殃來至暗。

 

暗者不見其端,若自然也。

 

故曰:堂堂如天,殃言不必立校,默而無聲,潛而無形也。

 

由是觀之,天殃與主罰所以別者,暗與顯耳。

 

不然,其來逮人,殆無以異。

 

孔子同之,俱言可畏也。

 

天地神明之心,與人事成敗之真,固莫之能見也,唯聖人能見之。

 

聖人者,見人之所不見者也,故聖人之言亦可畏也。

 

奈何如廢郊禮?

 

郊禮者,人所最甚重也。

 

廢聖人所最甚重,而吉凶利害在於冥冥不可得見之中,雖已多受其病,何從知之?

 

故曰:問聖人者,問其所為而無問其所以為也。

 

問其所以為,終弗能見,不如勿問。

 

問為而為之,不為而勿為,是與聖人同實也,何過之有?

 

《詩》云:「不騫不忘,率由舊章。」

 

舊章者,先聖人之故文章也。

 

率由,各有修從之也。

 

此言先聖人之故文章者,雖不能深見而詳知其則,猶不知其美譽之功矣。

 

故古之聖王,文章之最重者也,前世王莫不從重,栗精奉之,以事上天。

 

至於秦而獨闕然廢之,一何不率由舊章之大甚也!

 

天者,百神之大君也。

 

事天不備,雖百神猶無益也。

 

何以言其然也?

 

祭而地神者,《春秋》譏之。

 

孔子曰:「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是其法也。

 

故未見秦國致天福如周國也。

 

《詩》云:「唯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允懷多福。」

 

多福者,非謂人也,事功也,謂天之所福也。

 

傅曰:「周國子多賢,蕃殖至於駢孕男者四,四乳而得八男,皆君子俊雄也。」

 

此天之所以興周國也,非周國之所能為也。

 

今秦與周俱得為天子,而所以事天者異於周。

 

以郊為百神始,始入歲首,必以正月上辛日先享天,乃敢於地,先貴之義也。

 

夫歲先之與歲弗行也,相去遠矣。

 

天下福若無可怪者,然所以久弗行者,非灼灼見其當而故弗行也,典禮之官常嫌疑,莫能昭昭明其當也。

 

今切以為其當與不當,可內反於心而定也。

 

堯謂舜曰「天之歷數在爾躬。」

 

言察身以知天也。

 

今身有子,孰不欲其有子禮也。

 

聖人正名,名不虛生。

 

天子者,則天之子也。

 

以身度天,獨何為不欲其子之有子禮也。

 

今為其天子,而闕然無祭於天,天何必善之?

 

所聞曰:天下和平,則災害不生。

 

今災害生,見天下未和平也。

 

天下所未和平者,天子之教化不行也。

 

《詩》曰:「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覺者著也,王者有明著之德行於世,則四方莫不響應,風化善於彼矣。

 

故曰:悅於慶賞,嚴於刑罰,疾於法令。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1:47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郊義

 

1郊義:郊義,《春秋》之法,王者歲一祭天於郊,四祭於宗廟。

 

宗廟因於四時之易,郊因於新歲之初,聖人有以起之,其以祭不可不親也。

 

天者,百神之君也,王者之所最尊也。

 

以最尊天之故,故易始歲更紀,即以其初郊。

 

郊必以正月上辛者,言以所最尊,首一歲之事。

 

每更紀者以郊,郊祭首之,先貴之義,尊天之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1: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6 07:32 編輯

春秋繁露●郊祭

 

1郊祭:《春秋》之義,國有大喪者,止宗廟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喪,廢事天地之禮也。

 

父母之喪,至哀痛悲苦也,尚不敢廢郊也,孰足以廢郊者?

 

故其在禮,亦曰:「喪者不祭,唯祭天為越喪而行事。」

 

夫古之畏敬天而重天郊,如此甚也。

 

今群臣學士不探察,曰:「萬民多貧,或頗饑寒,足郊乎?」

 

是何言之誤!

 

天子父母事天,而子孫畜萬民。

 

民未遍飽,無用祭天者,是猶子孫未得食,無用食父母也。

 

言莫逆於是,是其去禮遠也。

 

先貴而後賤,孰貴於天子?

 

天子號天之子也。

 

奈何受為天子之號,而無天子之禮?

 

天子不可不祭天也,無異人之不可以不食父。

 

為人子而不事父者,天下莫能以為可。

 

今為天之子而不事天,何以異是?

 

是故天子每至歲首,必先郊祭以離開天,乃敢為地,行子禮也;

 

每將同師,必先郊祭以告天,乃敢徵伐,行子道也。

 

文王受天命而王天下,先郊乃敢行事,而興師伐崇。

 

其《詩》曰:「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濟濟辟王,左右趨之,濟濟闢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土攸宜。」

 

此郊辭也。

 

其下曰:「淠彼涇舟,丞徒楫之。周王於邁,六師及之。」

 

此伐辭也。

 

其下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於崇,作邑於豐。」

 

以此辭者,見文王受命則郊,郊乃伐崇,伐崇之時,民何處央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2:1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6 07:33 編輯

春秋繁露●四祭

 

1四祭:古者歲四祭。

 

四祭者,因四時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

 

故春曰祠,夏曰祗,秋曰嘗,冬曰蒸。

 

此言不失其時,以奉祭先祖也。

 

過時不祭,則失為人子之道也。

 

祠者,以正月始食韭也;

 

祗者,以四月食麥也;

 

嘗者,以七月嘗黍稷也;

 

蒸者,以十月進初稻也。

 

此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孝子孝婦,緣天之時,因地之利。

 

藝之稻麥黍稷,菜生谷熟,永思吉日,供具祭物,齊戒沐浴,潔清致敬,祀其先祖父母。

 

孝子孝婦不使時過,己處之以愛敬,行之以恭讓,亦殆免於罪矣。

 

2四祭:已受命而王,必先祭天,乃行王事,文王之伐崇是也。

 

《詩》曰:「濟濟闢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此文王之郊也。

 

其下之辭曰:「淠彼涇舟,丞徒楫之。周王於邁,六師及之。」

 

此文王之伐崇也。

 

上言奉璋,下言伐崇,以是見文王之先郊而後伐也。

 

文王受命則郊,郊乃伐崇,崇國之民,方困於暴亂之君,未得被聖人德澤,而文王已郊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2:2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6 07:34 編輯

春秋繁露●郊祀

 

1郊祀:周宣王時,天下旱,歲惡甚,王憂之。

 

其《詩》曰:「倬彼雲漢,昭回於天。王曰鳴呼!何辜今之人?天降喪亂,饑饉薦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璧既卒,寧莫我聽。」

 

旱既太甚,蘊隆蟲蟲。

 

不殄祀,自郊徂宮。

 

上下奠瘞,靡神不宗。

 

後稷不克,上帝不臨。

 

耗射下土,寧丁我躬。

 

宣王自以為不能乎後稷,不中乎上帝,故有此災。

 

有此災,愈恐懼而謹事天。

 

天若不予是家,是家者安得立為天子?

 

立為天子者,天予是家。

 

天予是家者,天使是家。

 

天使是家者,是家天之所予也,天之所使也。

 

天已予之,天已使之,其間不可以接天何哉?

 

故《春秋》凡譏郊,未嘗譏君德不成於郊也。

 

乃不郊而祭山川,失祭之敘,逆於禮,故必譏之。

 

以此觀之,不祭天者,乃不可祭小神也。

 

郊因先卜,不吉不敢郊。

 

百神之祭不卜,而郊獨卜,郊祭最大也。

 

《春秋》譏喪祭,不譏喪郊,郊不闢喪,喪尚不闢,況他物。

 

郊祝曰:「皇皇上天,照臨下土。

 

集地之靈,降甘風雨。

 

庶物群生,各得其所。

 

靡今靡古,維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

 

夫不自為言,而為庶物群生言,以人心庶天無尤焉。

 

天無尤焉,而辭恭順,家珂喜也。

 

右郊祀九句。

 

九句者,陽數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2:39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順命

 

1順命:父者,子之天也;

 

天者,父之天也。

 

無天而生,未之有也。

 

天者萬物之祖,萬物非天不生。

 

獨陰不生,獨陽不生,陰陽與天地參然後生。

 

故曰:父之子也可尊,母之子也可卑,尊者取尊號,卑者取卑號。

 

故德侔天地者,皇天右而子之,號稱天子。

 

其次有五等之爵以尊之,皆以國邑為號。

 

其無德於天地之間者,州國人民,甚者不得系國邑。

 

皆絕骨肉之屬,離人倫,謂之暗盜而已。

 

無名姓號氏於天地之間,至賤乎賤者也。

 

其尊至德,巍巍乎不可以加矣;

 

其卑至賤,冥冥其無下矣。

 

《春秋》列序位尊卑之陳,累累乎可得而觀也。

 

雖暗且愚,莫不昭然。

 

公子慶父,罪亦不當系於國,以親之故為之諱,而謂之齊仲孫,去其公子之親也。

 

故有大罪,不奉其天命者,皆棄其天倫。

 

人於天也,以道受命;

 

其於人,以言受命。

 

不若於道者,天絕之;

 

不若於言者,人絕之。

 

臣子大受命於君,辭而出疆,唯有社稷國家之危,猶得發辭而專安之,盟是也。

 

天子受命於天,諸侯受命於天子,子受命於父,臣妾受命於君,妻受命於夫。

 

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雖謂受命於天亦可。

 

天子不能奉天之命,則廢而稱公,王者之後是也。

 

公侯不能奉天子之命,則名絕而不得就位,衛侯朔是也。

 

子不奉父命,則有伯討之罪,衛世子蒯聵是也。

 

臣不奉君命,雖善以叛,言晉趙鞅入於晉陽以叛是也。

 

妾不奉君之命,則媵女先至者是也。

 

妻不奉夫之命,則絕,夫不言及是也。

 

曰:不奉順於天者,其罪如此。

 

2順命:孔子曰:「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其祭社稷、宗廟、山川、鬼神,不以其道,無災無害。

 

至於祭天不享,其卜不從,使其牛口傷,鼷鼠食其角。

 

或言食牛,或言食而死,或食而生,或不食而自死,或改卜而牛死,或卜而食其角。

 

過有深淺薄厚,而災有簡甚,不可不察也。

 

猶郊之變,因其災而之變,應而無為也。

 

見百事之變之所不知而自然者,勝言與?

 

以此見其可畏。

 

專誅絕者其唯天乎?

 

臣殺君,子殺父,三十有余,諸其賤者則損。

 

以此觀之,可畏者其唯天命、大人乎?

 

亡國五十有余,皆不事畏者也。

 

況不畏大人,大人專誅之。

 

君之滅者,何日之有哉?

 

魯宣達聖人之言,變古易常,而災立至。

 

聖人之言可不慎?

 

此三畏者,異指而同致,故聖人同之,俱言其可畏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2:5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6 07:36 編輯

春秋繁露●郊事對

 

1郊事對:廷尉臣湯昧死言:臣湯承制,以郊事問故膠西相仲舒。

 

臣仲舒對曰:「所聞古者天子之禮,莫重於郊。郊常以正月上辛者,所以先百神而最居前。禮,三年喪,不祭其先,而不敢廢郊。郊重於宗廟,天尊於人也。《王制》曰:『祭天地之牛繭栗,宗廟之牛握,賓客之牛尺。』此言德滋美而牲滋微也。《春秋》曰:『魯祭周公,用白牡。』色白貴純也。帝牲在滌三月,牲貴肥潔,而不貪其大也。凡養牲之道,務在肥潔而已。駒犢未能勝爭芻豢之食,莫如令食其母便。」

 

臣湯謹問仲舒:「魯祀周公用白牲,非禮也?」

 

「周公子用,群公不毛。周公,諸公也,何以得用純牲?」

 

臣仲舒對曰:「武王崩,成王立而在襁褓之中,周公繼文武之業,成二聖之功,德漸天地,澤被四海,故成王賢而貴之。《詩》云:『無德不報。』故成王使祭周公以白牡,上不得與天子同色,下有異於諸侯。臣仲舒愚以為報德之禮。」

 

臣湯問仲舒:「天子祭天,諸侯祭土,魯何緣以祭郊?」

 

臣仲舒對曰:「周公傅成王,成王遂及聖,功莫大於此。周公,聖人也,有祭於天道。故成王令魯郊也。」

 

臣湯問仲舒:「魯祭周公用白牡,其郊何用?」


臣仲舒對曰:魯郊用純。
周色上赤,魯以天子命郊,故以。」

 

臣湯問仲舒:「祠宗廟或以鶩當鳧,鶩非鳧,可用否?」

 

仲舒對曰:鶩非鳧,鳧非鶩也。

 

臣聞孔子入太廟,每事問,慎之至也。

 

陛下祭躬親,齊戒沐浴,以承宗廟,甚敬謹,奈何以鳧當鶩,鶩當鳧?

 

名實不相應,以承太廟,不亦不稱乎?

 

臣仲舒愚以為不可。

 

臣犬馬齒衰,賜骸骨,伏陋巷。

 

陛下乃幸使九卿問臣以朝廷之事,臣愚陋。

 

曾不足以承明詔,奉大對。

 

臣仲舒昧死以聞。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3:06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執贄

 

1執贄:凡執贄,天子用暢,公侯用玉,卿用羔,大夫用雁。

 

雁乃有類於長者,長者在民上,必施然有先後之隨,必然有行列之治,故大夫以為贄。

 

羔有角而不任,設備而不用,類好仁者;

 

執之不鳴,殺之不諦,類死義者;

 

羔食於其母,必跪而受之,類知禮者;

 

故羊之為言猶祥與!

 

故卿以為贄。

 

玉有似君子。

 

子曰:「人而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矣。」

 

故匿病者不得良醫,羞問者聖人去之,以為遠功而近有災,是則不有。

 

玉至清而不蔽其惡,內有瑕積,必見之於外,故君子不隱其短。

 

不知則問,不能則學,取之玉也。

 

君子比之玉,玉潤而不污,是仁而至清潔也;

 

廉而不殺,是義而不害也;

 

堅而不堅,過而不濡。

 

視之如庸,展之如石,狀如石,搔而不可從繞,潔白如素,而不受污,玉類備者,故公侯以為贄。

 

暢有似於聖人者,純仁淳粹,而有知之貴也,擇於身者盡為德音,發於事者盡為潤澤。

 

積美陽芬香,以通之天。

 

合之為一,而達其臭,氣暢於天。

 

其淳粹無擇,與聖人一也,故天子以為贄。

 

而各以事上也。

 

觀贄之意,可以見其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3:18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山川頌

 

1山川頌:山則,嵬巍,久不崩,似夫仁人誌士。

 

孔子曰:「山川神只立,寶藏殖,器用資,曲直合,大者可以為宮室台榭,小者可以為舟輿浮灄。

 

大者無不中,小者無不入,持斧則斫,折鐮則艾。

 

生人立,禽獸伏,死人入,多其功而不言,是以君子取譬也。」

 

且積土成山,無損也,成其高,無害也,成其大,無虧也。

 

小其上,久長安,後世無有去就,儼然獨處,惟山之意。

 

《詩》云:「節彼南山,惟石岩岩。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此之謂也。

 

2山川頌:水則源泉混混,晝夜不竭,既似力者;

 

盈科後行,既似持平者,循微赴下,不遺小間,既似察者,循谷不迷,或奏萬裡而必至,既似知者;

 

障防山而能清淨,既似知命者;

 

不清而入,潔清而出,既似善化者;

 

赴千仞之壑,入而不旋,既似勇者;

 

物皆困於火,而水獨勝之,既似武者;

 

孔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此之謂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3:30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求雨

 

1求雨:春旱求雨。

 

今懸邑以水日禱社稷山川,家人祀戶。

 

無伐名木,無斬山林。

 

八日。

 

於邑東門之外為四通之壇,方八尺,植蒼繒八。

 

其神共工,祭之以生魚八,玄酒,具清酒、膊脯。

 

擇巫之潔清辯利者以為祝。

 

祝齊三日,服蒼衣,先再拜,乃跪陳,陳已,複再拜,乃起。

 

祝曰:「昊天生五穀以養人,今五穀病旱,恐不成實,敬進清酒、膊脯,再拜請雨,寸幸大澍。」

 

以甲乙日為大蒼龍一,長八丈,居中央。

 

為小龍七,各長四丈。

 

於東方。

 

皆東鄉,其間相去八尺。

 

小童八人,皆齊三日,服青衣而舞之。

 

田嗇夫亦齊三日,服青衣而立之。

 

鑿社通之於閭外之溝,取五暇蟆,錯置社之中。

 

池方八尺,深一尺,置水暇蟆焉。

 

具清酒、膊脯,祝齊三日,服蒼衣,拜跪,陳祝如初。

 

取三歲雄雞與三歲蝦豬,令民邑裡南門,開邑裡北門,具老蝦豬一,置之於裡北門之外。

 

市中亦置蝦豬一,聞鼓聲,皆燒蝦豬尾。

 

取死人骨埋之,開山淵,積薪而燔之。

 

通道橋之壅塞不行者,決瀆之。

 

幸而得雨,報以豚一,酒、鹽、黍財足,以茅為席,毋斷。

 

夏求雨。

 

令懸邑以水日,家人祀灶。

 

無舉土功,更火浚井。

 

暴釜於壇,臼杵術,為四通之壇於邑南門之外,方七尺,植赤繒七。

 

其神尤,祭之以赤雄雞七,玄酒,具清酒、膊脯。

 

祝齊三日,服赤衣,拜跪陳祝如春辭。

 

以丙丁日為大赤龍一,長七丈,居中央。

 

又為小龍六,各長三丈五尺,於南方。

 

皆南鄉,其間相去七尺。

 

壯者七人,皆齊三日,服赤衣而舞之。

 

司空嗇夫亦齊三日,服赤衣而立之。

 

鑿社而通之閭外之溝。

 

取五蝦,錯置裡社之中,池方七尺,深一尺。

 

祝齊,衣赤衣,拜跪陳祝如初。

 

取三歲雄雞、蝦豬,燔之四通神宇。

 

開陰閉陽如春也。

 

2求雨:季夏禱山陵以助之。

 

令縣邑十日壹徙市,於邑南門之外。

 

五日禁男子無得行入市。

 

家人祠中溜。

 

無舉土功。

 

聚巫市傍,為之結蓋。

 

為四通之壇於中央,植黃繒五。

 

其神後稷,祭之以母五,玄酒,具清酒、膊脯。

 

令各為祝齊三日,衣黃衣。

 

皆如春祠。

 

以戊己日為大黃龍一,長五丈,居中央。

 

又為小龍四,各長二丈五尺。

 

丈夫五人,皆齊三日,服黃衣而舞之。

 

老者五人,亦齊三日,亦通社中於閭外之溝,蝦池方五尺,深一尺。

 

他皆如前。

 

秋暴巫至九日,無舉火事,家人祠門。

 

為四通之壇於邑西門之外,方九尺,植白繒九。

 

祭之以桐木魚九,玄酒,具清酒、膊脯。

 

衣白衣。

 

以庚辛日為大白龍一,長九丈,居中央。

 

為小龍八,各長四丈五尺,於西方。

 

皆西鄉,其間相去九尺。

 

鰥者九人,皆齊三日,服白衣而舞之。

 

司馬亦齊三日,衣白衣而立之蝦池方九尺,深一尺。

 

他皆如前。

 

3求雨:冬舞龍六日,禱於名山以助之。

 

家人祠井。

 

無壅水。

 

為四通之壇於邑北門之外,方六尺,植黑繒六。

 

其神玄冥,祭之以黑狗子六,玄酒,具清酒、膊脯。

 

祝齊三日,衣黑衣,祝禮如春。

 

以壬癸日為大黑龍一,長六丈,居中同在。

 

又為小龍五,各長三丈,於北方。

 

皆北鄉,其間相去六尺。

 

老者六人,皆齊三日,衣黑衣而舞之。

 

尉亦齊三日,服黑衣而立之。

 

蝦池皆如春。

 

4求雨:四時皆以水日,為龍,必取潔土為之,結蓋,龍成而發之。

 

四時皆以庚子之日,令吏民夫婦皆偶處。

 

凡求雨之大體,丈夫欲藏匿,女子欲和而樂。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3:43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止雨

 

1止雨:雨太多,令縣邑以土日,塞水瀆,絕道,蓋井,禁婦人不得行入市。

 

令縣鄉裡皆掃社下。

 

縣邑若丞合史、嗇夫三人以上,祝一人;

 

鄉嗇夫若吏三人以上,祝一人;

 

裡正父老三人以上,祝一人,皆齊三日,各衣時衣。

 

具豚一,黍鹽美酒財足,祭社。

 

擊鼓三日,而祝。

 

先再拜,乃跪陳,陳已,複再拜,乃起。

 

祝曰:「嗟!

 

天生五穀以養人,今淫雨太多,五穀不和。

 

敬進肥牲清酒,以請社靈,幸為止雨,除民所苦,無使陰滅陽。

 

陰滅陽,不順於天。

 

天之常意,在於利人,人願止雨,敢告於社。」

 

鼓而無歌,至罷乃止。

 

凡止雨之大體,女子欲其藏而匿也,丈夫欲其和而樂也。

 

開陽而閉陰,闔水而開火。

 

以朱絲縈社十周。

 

衣赤衣赤。

 

三日罷。

 

2止雨:二十一年八月甲申,朔。

 

丙午,江都相仲舒告內史中尉:陰雨太久,恐傷五穀,趣止雨。

 

止雨之禮,廢陰起陽。

 

書十七縣,八十離鄉,乃都官吏千石以下,夫婦在官者,咸遣婦歸。

 

女子不得至市,市無詣井,蓋之,勿令泄。

 

鼓用牲於社。

 

祝之曰:「雨以太多,五穀不和,敬進肥牲,以請社靈,社靈幸為止雨,除民所苦,無使陰滅陽。

 

陰滅陽,不順於天。

 

天意常在於利民,願止雨。

 

敢告。」

 

鼓用牲於社,皆壹以辛亥之日,書到即起,縣社令長,若丞尉官長,各城邑社嗇夫,裡吏正裡人皆出,至於社下,鋪而罷。

 

三日而止。

 

未至三日,天亦止。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3:56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3-16 07:37 編輯

春秋繁露●祭義

 

1祭義:五穀,食物之牲也,天之所以為人賜也。

 

宗廟上四時之所成,受賜而薦之宗廟,敬之性也,於祭之而宜矣。

 

宗廟之祭,物之厚無上也。

 

春上豆實,夏上尊實,秋上實,豆實,韭也,春之所始生也。

 

尊實,也,夏之所受初也。

 

實,黍也,秋之所先成也。

 

敦實,稻也,冬之所畢熟也。

 

始生故曰祠,善其司也;

 

夏約故曰祗,貴所受初也;

 

先成故曰嘗,嘗言甘也;

 

畢熟故曰蒸,蒸言眾也。

 

奉四時所受於天者而上之,為上祭,貴天賜,且尊宗廟也。

 

孔子受君賜則以祭,況受天賜乎。

 

一年之中,天賜四至,至則上之,此宗廟所以歲四祭也。

 

故君子未嘗不食新,新天賜至,必先薦之,乃敢食之,尊天、敬宗廟之心也。

 

尊天,美義也;

 

敬宗廟,大禮也。

 

聖人之所謹也。

 

不多而欲潔清,不貪數而欲恭敬。

 

君子之祭也,躬親之,致其中心之誠,盡敬潔之道,以接至尊,故鬼享之。

 

享之如此,乃可謂之能祭。

 

者,察也,以善逮鬼神之謂也。

 

善乃逮不可聞見者,故謂之察。

 

吾以名之所享,故祭之不虛,安所可察哉!

 

祭之為言際也與?

 

祭然後能見不見。

 

見不見之見者,然後知天命鬼神。

 

知天命鬼神,然後明祭之意。

 

明祭之意,乃知重祭事。

 

孔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祭神如神在。」

 

重祭事,如事生。

 

故聖人於鬼神也,畏之而不敢欺也,信之而不獨任,事之而不專恃。

 

恃其公,報有德也;

 

幸其不私,與人福也。

 

其見於《詩》曰:「嗟爾君子,毋恆安息。靜共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正直者得福也,不正者不得福,此其法也。

 

以《詩》為天下法矣,何謂不法哉?

 

其辭直而重,有再歡之,欲人省其意也。

 

而人尚不省,何其忘哉!

 

孔子曰:「書之重,辭之複。嗚呼!不可不察也。其中必有美者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4:08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1循天之道:循天之道,以養其身,謂之道也。

 

天有兩和以成二中,歲立其中,用之無窮。

 

是北方之中用合陰,而物始動於下;

 

南方之中用合陽,而養始美於上。

 

其動於下者,不得東方之和不能生,中春是也。

 

其養於上者,不得西方之和不能成,中秋是也。

 

然則天地之美惡,在兩和之處,二中之所來歸而遂其為也。

 

是故東方生而西方成,東方和生北方之所起,西方和成南方之所養長。

 

起之不至於和之所不能生,養長之不至於和之所不能成。

 

成於和,生必和也;

 

始於中,止必中也。

 

中者,天地之所終始也;

 

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

 

夫德莫大於和,而道莫正於中。

 

中者,天地之美達理也,聖人之所保守也。

 

《詩》云:「不剛不柔,布政優優。」

 

此非中和之謂與?

 

是故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

 

能以中和養其身者,其壽極命。

 

男女之法,法陰與陽。

 

陽氣起於北方,至南方而盛,盛極而合乎陰。

 

陰氣起乎中夏,至中冬而盛,盛極而合乎陽。

 

不盛不合,是故十月而壹俱盛,終歲而乃再合。

 

天地久節,以此為常,是故先法之內矣,養身以全,使男子不堅牡不家室,陰不極盛不相接。

 

是故身精明,難衰而堅固,壽考無忒,此天地之道也。

 

天氣先盛牡而後施精,故其精固;

 

地氣盛牝而後化,故其化良。

 

是故陰陽之會,冬合北方而物動於下,夏合南方而物動於上。

 

上下之大動,皆在日至之後。

 

為寒則凝冰襲地,為熱則焦沙爛石。

 

氣之精至於是,故天地之化,春氣生而百物皆出,夏氣養而百物皆長,秋氣殺而百物皆死,冬氣收而百物皆藏。

 

是故惟天地之氣而精,出入無形,而物莫不應,實之至也。

 

君子法乎其所貴。

 

天地之陰陽當男女,人之男女當陰陽。

 

陰陽亦可以謂男女,男女亦可以謂陰陽。

 

天地之經,至東方之中而所生大養,至西方之中而所養大成,一歲四起業,而必於中。

 

中之所為,而必就於和,故曰和其要也。

 

和者,天之正也,陰陽之平也,其氣最良,物之所生也。

 

誠擇其和者,以為大得天地之奉也。

 

天地之道,雖有不和者,必歸之於和,而所為有功;

 

雖有不中者,必止之於中,而所為不失。

 

是故陽之行,始於北方之中,而止於南方之中;

 

陰之行,始於南方之中,而止於北方之中。

 

陰陽之道不同,至於盛而皆止於中,其所始起皆必於中。

 

中者,天地之太極也,日月之所至而卻也,長短之隆,不得過中,天地之制也。

 

兼和與不和,中與不中,而時用之,盡以為功。

 

是故時無不時者,天地之道也。

 

順天之道,節者天之制也,陽者天之寬也,陰者天之急也,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天之功也。

 

舉天地之道,而美於和,是故物生,皆貴氣而迎養之。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者也。」

 

謂行必終禮,而心自喜,常以陽得生其意也。

 

公孫之養氣曰:「裹藏泰實則氣不通,泰虛則氣不足,熱勝則氣,寒勝則氣,泰勞則氣不入,泰佚則氣宛至,怒則氣高,喜則氣散,憂則氣狂,懼則氣懾。

 

凡此十者,缺之害也,而皆生於不中和。

 

故君子怒則反中而自說以和,喜則反中而收之以正,憂則反中而舒之以意,懼則反中而實之以精。」

 

夫中和之不可不反如此。

 

故君子道至,氣則華而上。

 

凡氣從心。

 

心,氣之君也,何為而氣不隨也。

 

是以天下之道者,皆言內心其本也。

 

故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清淨,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鶴之所以壽者,無宛氣於中,猿之所以壽者,好引其末,是故氣四越。

 

天氣常下施於地,是故道者亦引氣於足;

 

天之氣常動而不滯,是故道者亦不宛氣。

 

苟不治,雖滿不虛。

 

是故君子養而和之,節而法之,去其群泰,取其眾和。

 

高台多陽,廣室多陰,遠天地之和也,故聖人弗為,適中而已矣。

 

法人八尺,四尺其中也。

 

宮者,中央之音也;

 

甘者,中央之味也;

 

四尺者,中央之制也。

 

是故三王之禮,味皆尚甘,聲皆尚和。

 

處其身所以常自漸於天地之道,其道同類,一氣之辨也。

 

法天者乃法人之辨。

 

天之道,向春夏而陰去。

 

是故佔之人霜降而迎女,冰泮而殺內,與陰俱近,與陽俱遠也。

 

天地之氣,不致盛滿,不交陰陽。

 

是故君子甚愛氣而游於房,以體天也。

 

氣不傷於以盛通,而傷於不時、天並。

 

不與陰陽俱往來,謂之不時;

 

恣其欲而不顧天數,謂之天並。

 

君子治身,不敢違天。

 

是故新牡十日而一游於房,中年者倍新牡,始衰者倍中年,中衰者倍始衰,大衰者以月當新牡之日,而上與天地同節矣。

 

此其大略也,然而其要皆期於不極盛不相遇。

 

疏春而曠夏,謂不遠天地之數。

 

民皆知愛其衣食,而不愛其天氣。

 

天氣之於人,重於衣食。

 

衣食盡,尚猶有閒,氣盡而立終。

 

故養生之大者,乃在愛氣。

 

氣從神而成,神從意而出。

 

心之所之謂意,意勞者神擾,神擾者氣少,氣少者難久矣。

 

故君子閒欲止惡以平意,平意以靜神,靜神以養氣。

 

氣多而治,則養身之大者得矣。

 

古之道士有言曰:將欲無陵,固守一德。

 

此言神無離形,則氣多內充,而忍饑寒也。

 

和樂者,生之外泰也;

 

精神者,生之內充也。

 

外泰不若內充,而況外傷乎?

 

忿恤憂恨者,生之傷也;

 

和說勸善者,生之養也。

 

君子慎小物而無大敗也。

 

行中正,聲向榮,氣意和平,居處虞樂,可謂養生矣。

 

凡養生者,莫精於氣。

 

是故春襲葛,夏居密陰,秋避殺風,冬避秤潔,就其和也。

 

衣欲常漂,食欲常饑。

 

體欲常勞,而無長佚,居多也。

 

凡衛地之物,乘於其泰而生,厭於其勝而死,四時之變是也。

 

故冬之水氣,東加於春而木生,乘其泰也。

 

春之生,西至金而死,厭於勝也。

 

生於木者,至金而死;

 

生於金者,至火而死。

 

春之所生而不得過秋,秋之所生不得過夏,天之數也。

 

飲食臭味,每至一時,亦有所勝,有所不勝,之理不可不察也。

 

四時不同氣,氣各有所宜,宜之所在,其物代美。

 

視代美而代養之,同時美者雜食之,是皆其所宜也。

 

故以冬美,而荼以夏成,此可以見冬夏之所宜服矣。

 

冬,水氣也,甘味也,乘於水氣而美者,甘勝寒也。

 

之為言濟與?

 

濟,大水也。

 

夏,火氣也,荼,苦味也,乘於火氣而成者,苦勝暑也。

 

天無所言,而意以物。

 

物不與群物同時而生死者,必深察之,是天之所以告人也。

 

故成告之甘,荼成告之苦也。

 

君子察物而成告謹,是以至不可食之時,而盡遠甘物,至荼成就也。

 

天所獨代之成者,君子獨代之,是冬夏之所宜也。

 

春秋雜物其和,而冬夏代服其宜,則當得天地之美,四時和矣。

 

凡擇味之大體,各因其時之所美,而違天不遠矣。

 

是故當百物大生之時,群物皆生,而此物獨死。

 

可食者,告其味之便於人也;

 

其不食者,告殺穢除害之不待秋也。

 

當物之大枯之時,群物皆死,如此物獨生。

 

其可食者,益食之,天為之利人,獨代生之;

 

其不可食,益畜之。

 

天愍州華之間,故生宿麥,中歲而熟之。

 

君子察物之異,以求天意,大可見矣。

 

是故男女體其盛,臭味取其勝,居處就其和,勞佚居其中,寒暖無失適,饑飽無過平,欲惡度理,動靜順性,喜怒止於中,憂懼反之正,此中和常在乎其身,謂之得天地泰。

 

得天地泰者,其壽引而長;

 

不得天地泰者,其壽傷而短。

 

短長之質,人之所由受於天也。

 

是故壽有短長,養有得失,及至其末之,大卒而必讎,於此莫之得離,故壽之為言,猶讎也。

 

天下之人雖眾,不得不各讎其所生,而壽夭於其所自行。

 

自行可久之道者,其壽讎於久;

 

自行不可久之道者,其壽亦讎於不久。

 

久與不久之情,各讎其生平之所行,今如後至,不可得勝,故曰:壽者讎也。

 

然則人之所自行,乃與其壽夭相益損也。

 

其自行佚而壽長者,命益之也;

 

其自行端而壽短者,命損之也。

 

以天命之所損益,疑人之所得失,此大惑也。

 

是故天長之而人傷之者,其長損;

 

天短之而人養之者,其短益。

 

夫損益者皆人,人其天之繼?

 

出其質而人弗繼,豈獨立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4:21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天地之行

 

1天地之行:天地之行美也。

 

是以天高其位而下其施,藏其形而見其光,序列星而近至精,考陰陽而降霜露。

 

高其位所以為尊也,下其施所以為仁也,藏其形所以為神也,見其光所以為明也,序列星所以相承也,近至精所以為剛也,考陰陽所以成歲也,降霜露所以生殺也。

 

為人君者,其法取象於天。

 

故貴爵而臣國,所以為仁也;

 

深居隱處,不見其體,所以為神也;

 

任賢使能,觀聽四方,所以為明也;

 

量能授官,賢愚有差,所以相承也;

 

引賢自近,以備股肱,所以為剛也;

 

考實事功,次序殿最,所以成世也;

 

有功者進,無功者退,所以賞罰也。

 

是故天執其道為萬物主,君執其常為一國主。

 

天不可以不剛,主不可以不堅。

 

天不剛則列星亂其行,主不堅則邪臣亂其官。

 

星亂則亡其天,臣亂則亡其君。

 

故為天者務剛其氣,為君者務堅其政,剛堅然後陽道制命。

 

地卑其位而上其氣,暴其形而著其情,受其死而獻其生,成其事而歸其功。

 

卑其位所以事天也,上其氣所以養陽也,暴其形所以為忠也,著其情所以為信也,受其死所以藏終也,獻其生所以助明也,成其事所以助化也,歸其功所以致義也。

 

為人臣者,其法取象於地。

 

故朝夕進退。

 

奉職應對,所以事貴也;

 

供設飲食,候視疾,所以致養也;

 

委身致命,事無專制,所以為忠也;

 

竭愚寫情,不飾春過,所以為信也;

 

伏節死難,不惜其命,所以救窮也;

 

推進光榮,褒揚其善,所以助明也;

 

受命宣恩,輔成君子,所以助化也;

 

功成事就,歸德於上,所以致義也。

 

是故地明其理為萬物母,臣明其職為一國宰。

 

母不可以不信,宰不可以不忠。

 

母不信則草木傷其根,宰不忠則奸臣危其君。

 

根傷則亡其枝葉,君危則亡其國。

 

故為地者務暴其形,為臣者務著其情。

 

2天地之行:一國之君,其猶一體之心也。

 

隱居深宮,若心之藏於胸;

 

至貴無與敵,若心之神無與雙也。

 

高清明而下重濁,若身之貴目而賤足也;

 

任群臣無所親,若四肢之各有職也;

 

內有四輔,若心之有肝肺脾腎也;

 

外有百官,若心之有形體孔竅也;

 

親聖近賢,若神明皆聚於心也;

 

上下相承順,若肢體相為使也;

 

布恩施惠,若元氣之流皮毛腠理也;

 

百姓皆得其所,若血氣和平,形體無所苦也;

 

無為致太平,若神氣自通於淵也;

 

致黃龍鳳皇,若神明之致玉女芝英也。

 

君明,臣蒙其功,若心之神,體得以全;

 

臣賢,君蒙其恩,若形體之靜而心得以安。

 

上亂下被其患,若耳目不聰明而手足為傷也;

 

臣不忠而君滅亡,若形體妄動而心為之喪。

 

是故君臣之禮,若心之與體,心不可以不堅,君不可以不賢;

 

體不可以不順,臣不可以不忠。

 

心所以全者,體之力也;

 

君所以安者,臣之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4:34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威德所生

 

1威德所生:天有和有德,有平有威,有相受之意,有為政之理,不可不審也。

 

春者,天之和也;

 

夏者,天之德也;

 

秋者,天之平也;

 

冬者,天之威也。

 

天之序,必先和然後發德,必先平然後發威。

 

此可以見不和不可以發慶賞之德,不平不可以發刑罰之威。

 

又可以見德生於和,威生於平也。

 

不和無德,不平無威,天之道也,達者以此見之矣。

 

我雖有所愉而喜,必先和心以求其當,然後發慶賞以立其德。

 

雖有所忿而怒,必先平心以求其政,然後發刑罰以立其威。

 

能常若是者謂之天德,行天德者謂之聖人。

 

為人主者,居至德之位,操殺生之勢,以變化民。

 

民之從主也,如草木之應四時也。

 

喜怒當寒暑,威德當冬夏。

 

冬夏者,威德之合也;

 

寒暑者,喜怒之偶也。

 

喜怒之有時而當發,寒暑亦有時而當出,其理一也。

 

當喜而不喜,猶當暑而不暑;

 

當怒而不怒,猶當寒而不寒也;

 

當德而不德,猶當夏而不夏也;

 

當威而不威,猶當冬而不冬也。

 

喜怒威德之不可以不直處而發也,如寒暑冬夏之不可不當其時而出也。

 

故謹善惡之端。

 

何以效其然也?

 

《春秋》采善不遺小,掇惡不遺大,諱而不隱,罪而不忽,以是非,正理以褒貶。

 

喜怒之發,威德之處,無不皆中其應,可以參寒暑冬夏之不失其時已。

 

故曰聖人配天。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4:46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如天之為

 

1如天之為:陰陽之氣,在上天,亦在人。

 

在人者為好惡喜怒,在天者為暖清寒暑。

 

出入上下、左右、前後,平行而不止,未嘗有所稽留滯鬱也。

 

其在人者,亦宜行而無留,若四時之條條然也。

 

夫喜怒哀樂之止動也,此天之所為人性命者。

 

臨其時而欲發其應,亦天應也,與暖清寒暑之至其時而欲發無異。

 

若留德而待春夏,留刑而待秋冬也,此有順四時之名,實逆於天地之經。

 

在人者亦天也,奈何其久留天氣,使之鬱滯,不得以其正周行也。

 

是故天行谷朽寅,而秋生麥,告除穢而繼乏也。

 

所以成功繼乏,以贍人也。

 

天之生有大經也,而所周行者,又有害功也,除而殺殛者,行急皆不待時也,天之志也,而聖人承之以治。

 

是故春修仁而求善,秋修義而求惡,冬修刑而致清,夏修德而致寬。

 

此所以順天地,體陰陽。

 

然而方求善之時,見惡而不釋;

 

方求惡之時,見善亦立行;

 

方致清之時,見大善亦立舉之;

 

方致寬之時,見大惡亦立去之。

 

以效天地之方生之時有殺也,方殺之時有生也。

 

是故誌意隨天地,緩急仿陰陽。

 

然而人事之宜行者,無所鬱滯,且恕於人,順於天,天人之道兼舉,此謂執其中。

 

天非以春生人,以秋殺人也。

 

當生者曰生,當死者曰死,非殺物之義待四時也。

 

而人之所治也,安取久留當行之理,而必待四時也。

 

此之謂壅,非其中也。

 

人有喜怒哀樂,猶天之有春夏秋冬也。

 

喜怒哀樂之至其時而欲發也,若春夏秋冬之至其時而欲出也,皆天氣之然也。

 

其宜直行而無鬱滯,一也。

 

天終歲乃一遍此四者,而人主終日不知過此四之數,其理故不可以相待。

 

且天之欲利人,非直其欲利谷也。

 

除穢不待時,況穢人乎!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4:59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天地陰陽

 

1天地陰陽:天、地、陰、陽、木、火、土、金、水,九,與人而十者,天之數畢也。

 

故數者至十而止,書者以十為終,皆取之此。

 

聖人何其貴者?

 

起於天,至於人而畢。

 

畢之外謂之物,物者投所貴之端,而不在其中。

 

以此見人之超然萬物之上,而最為天下貴也。

 

人,下長萬物,上參天地。

 

故其治亂之故,動靜順逆之氣,乃損益陰陽之化,而搖蕩四海之內。

 

物之難知者若神,不可謂不然也。

 

今投地死傷而不勝相助,投淖相動而近,投水相動而愈遠。

 

由此觀之,夫物愈淖而愈易變動搖蕩也。

 

今氣化之淖,非直水也。

 

而人主以眾動之無已時,是故常以治亂之氣,與天地之化相而不治也。

 

世治而民和,誌平而氣正,則天地之化精,而萬物之美起。

 

世亂而民乖,誌僻而氣逆,則天地之化傷,氣生災害起。

 

是故治世之德,潤草木,澤流四海,功過神明。

 

亂世之所起亦博。

 

若是,皆因天地之化,以成敗物,乘陰陽之資,以任其所為,故為惡愆人力而功傷,名自過也。

 

天地之間,有陰陽之氣,常漸人者,若水常漸魚也。

 

所以異於水者,可見與不可見耳,其澹澹也。

 

然則人之居天地之間,其猶魚之離水,一也。

 

其無間若氣而淖於水。

 

水之比於氣也,若泥之比於水也。

 

是天地之間,若虛而實,人常漸是澹澹之中,而以治亂之氣,與之流通相也。

 

故人氣調和,而天地之化美,於惡而味敗,此易之物也。

 

推物之類,以易見難者,其情可得。

 

治亂之氣。

 

邪正之風,是天地之化者也。

 

生於化而反化,與運連也。

 

《春秋》舉世事之道,夫有書天,之盡與不盡,王者之任也。

 

《詩》云:「天難諶斯,不易維王。」

 

此之謂也。

 

夫王者不可以不知天。

 

知天,詩人之所難也。

 

天意難見也,其道難理。

 

是故明陽陰、入出、實虛之處,所以觀天之志。

 

辨五行之本末順逆、小大廣狹,所以觀天道也。

 

天誌仁,其道也義。

 

為人主者,予奪生殺,各當其義,若四時;

 

列官置吏,必以其能,若五行;

 

好仁惡戾,任德遠刑,若陰陽。

 

此之謂能配天。

 

天者其道長萬物,而王者長人。

 

人主之大,天地之參也;

 

好惡之分,陰陽之理也;

 

喜怒之發,寒暑之比也;

 

官職之事,五行之義也。

 

以此長天地之間,蕩四海之內,陰陽之氣,與天地相雜。

 

是故人言:既曰王者參天地矣,苟參天地,則是化矣,豈獨天地之精哉。

 

王者亦參而之,治則以正氣天地之化,亂則以邪氣天地之化,同者相益,異者相損之數也,無可疑者矣。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
 樓主| 發表於 2013-3-16 06:45:12 | 只看該作者

春秋繁露●天道施

 

1天道施:天道施,地道化,人道義。

 

聖人見端而知本,精之至也;

 

得一而應萬,類之治也。

 

動其本者不知靜其末,受其始者不能辭其終。

 

利者盜之本也,妄者亂之始也。

 

夫受亂之始,動盜之本,而欲民之靜,不可得也。

 

故君子非禮而不言,非禮而不動。

 

好色而無禮則流,飲食而無禮則爭,流爭則亂。

 

夫禮,體情而防亂者也。

 

民之情,不能制其欲,使之度禮。

 

目視正色,耳聽正聲,口食正味,身行正道,非奪之情也,所以安其情也。

 

變謂之情,雖持異物性亦然者,故曰內也。

 

變變之變,謂之外。

 

故雖以情,然不為性說。

 

故曰:外物之動性,若神之不守也。

 

積習漸靡,物之微者也。

 

其入人不知,習忘乃為,常然若性,不可不察也。

 

純知輕思則慮達,節欲順行則倫得,以諫爭靜為宅,以禮義為道則文德。

 

是故至誠遺物而不與變,躬寬無爭而不以與欲推,眾強弗能入。

 

蜩蛻濁穢之中,含得命施之理,與萬物遷徙而不自失者,聖人之心也。

 

2天道施:名者,所以別物也。

 

親者重,疏者輕,尊者文,卑者質,近者詳,遠者略,文辭不隱情,明情不遺文,人心從之而不逆,古今通貫而不亂,名之義也。

 

男女猶道也。

 

人生別言禮義,名號之由人事起也。

 

不順天道,謂之不義,察天人之分,觀道命之異,可以知禮之說矣。

 

見善者不能無好,見不善者不能無惡,好惡去就,不能堅守,人道者,人之所由樂而不亂,複而不厭者,萬物載名而生,聖人因其象而命之。

 

然而可易也,皆有義從也,故正名以名義也。

 

物也者,洪名也,皆名也,而物有私名,此物也,非夫物。

 

故曰:萬物動而不形者,意也;

 

形而不易者,德也;

 

樂而不亂,複而不厭者,道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3 22:47 , Processed in 0.140625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