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律】
①[lǜㄌㄩˋ]
[『廣韻』呂卹切,入術,來。]
1.古代用竹管或金屬管制成的定音儀器。
以管的長短確定音階高低。
亦用作測候季節變化的儀器。
『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律中大蔟。”
鄭玄注:“律,候氣之管,以銅爲之。”
孔穎達疏:“按司農注『周禮』云:陽律以竹爲管,陰律以銅爲管,鄭康成則以皆用銅爲之。”
唐李山甫『秋』詩:“鄒家不用偏吹律,到底榮枯也自均。”
元鍾嗣成『罵玉郞過感皇恩采茶歌·四時佳興·冬』曲:“律應黃鍾,綉線添紅。”
參見“律呂”。
2.樂律;
音律。
古人按音階高低分爲六律和六呂,合稱十二律。
『書·舜典』:“聲依永,律和聲。”
孔傳:“律謂六律六呂。”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此磬與鐘律合,故擊彼應此。”
3.節氣;
時令。
古人以律與曆附會,用十二律對應一年的十二個月。
其說始於『呂氏春秋』。
唐劉長卿『吳中聞潼關失守因奉寄淮南蕭判官』詩:“一雁飛吳天,羈人傷暮律。”
宋玉英『浪淘沙』詞:“塞上早春時,煖律猶微。”
明劉基『寒夜』詩:“風物自應隨律轉,霜髯爭得見春消。”
參閱淸崔述『補上古考信錄』卷上。
4.法紀;
法令;
規則。
『易·師』:“師出以律,否臧凶。”
孔穎達疏:“律,法也。”
『漢書·刑法志』:“於是相國蕭何攈摭秦法,取其宜於時者,作律九章。”
太平天國洪仁玕『資政新篇』:“然本末之強弱適均,視乎時勢之變通爲律。”
5.爵位的等級。
『禮記·王制』:“有功德於民者,加地進律。”
陳澔集說:“應氏曰:律者,爵命之等。”
6.遵循;
取法。
『禮記·中庸』:“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
『左傳·哀公十六年』:“孔子卒,公誄之曰:‘……嗚呼哀哉尼父!
無自律。’”
杜預注:“律,法也。
言喪尼父,無以自爲法。”
唐劉禹錫『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廟釋奠作』詩:“有心律天道,無位救陵夷。”
淸王夫之『讀四書說大全·中庸第三十章』:“故‘祖述’、‘憲章’、‘上律’、‘下襲’者,道也;
其爲斟酌帝王律天襲地之統紀,以咸宜而不息者,德也。”
7.約束。
『尉繚子·戰威』:“先廉恥而後刑罰,先親愛而後律其身。”
宋兪文豹『吹劍四錄』:“蓋人心不同,所見各異,雖聖人不能律天下之人盡棄其學而學焉。”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桃花扇』之解脫,非眞解脫也;
滄桑之變,目擊之而身歷之,不能自悟,而悟於張道士之一言……故『桃花扇』之解脫,他律的也;
而『紅樓夢』之解脫,自律的也。”
8.詩的格律。
唐杜甫『又示宗武』詩:“覓句新知律,攤書解滿床。”
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卷三:“沈宋而下,法律精切,謂之律。”
淸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三:“詩之有律,非特近體爲然也,即古體亦有之。”
9.指格律詩。
『淸平山堂話本·風月相思』:“展轉至曉,乃賦一律。”
明王思任『〈李賀詩解〉序』:“唐以律取士,猶今日之時文也。”
如:五律;
七律。
10.衡量;
比照。
宋陳亮『變文法』:“而科舉之文,一切聽其所自爲,有司以一時尺度律而度之,未嘗變其格也。”
金王若虛『論語辨惑二』:“談玄說妙,聽者茫然,而律其所行,顛倒錯繆者十八九,此亦何用於世哉!”
淸何琇『樵香小記·鈞金束矢』:“鈞金束矢之制,儒者所疑,此以後世律三代也。”
11.治理;
處治。
宋葉適『宋故孟夫人墓志銘』:“信安王以恭儉律家,夫人尤勤苦敬順,事夫訓子,率用寒素。”
淸柯超『辛壬瑣記』:“王撫軍傳文慶至省,欲律以軍法。”
12.梳理;
爬梳。
『荀子·禮論』:“不沐則濡櫛三律而止,不浴則濡巾三式而止。”
楊倞注:“律,理髮也。”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大小麥』:“麥生根成,鋤區間秋草,緣以棘柴律土壅麥根。”
13.見“律律”。
14.佛教持守的戒律。
唐張籍『律僧』詩:“持齋唯一食,講律豈曾眠。”
參見“律行”。
15.佛教指講解戒律的房舍,即律院。
宋周煇『淸波別志』卷中:“大相國寺舊有六十餘院,或止有屋數間,簷廡相接,各具庖爨,每虞火災,乃分東西,各爲兩禪兩律。”
參見“律院”。
16.通“壘”。
『藝文類聚』卷八六引漢應劭『風俗通』曰:“『黃帝書』稱上古之時,有兄弟二人,荼與鬱律。”
今本『風俗通』作鬱壘。
壘、律古音聲相近。
參見“律魁”。
17.同“硉”。
從高處推石而下。
『文選·枚乘〈七發〉』:“上擊下律,有似勇壯之卒。”
李善注:“律當爲硉。”
18.姓。
漢代有律子公。
見『姓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