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喝】
①[hèㄏㄜˋ]
[『廣韻』許葛切,入曷,曉。]
“猲”的被通假字。
1.恐嚇威脅。
『史記·蘇秦列傳』:“是故恫疑虛喝,驕矜而不敢進。”
司馬貞索隱:“劉氏云:‘秦自疑懼,不敢進兵,虛作恐喝之詞,以脅韓魏也。’”
2.大聲喊叫。
多用於使令、呼喚、制止等。
『晉書·劉毅傳』:“既而四子俱黑,其一子轉躍未定,裕厲聲喝之,即成盧焉。”
『三國演義』第四三回:“飛乃厲聲大喝曰:‘我乃燕人張翼德也!
誰敢與我決一死戰?’
聲如巨雷。”
五代齊己『苦熱行』:“離宮劃開赤帝怒,喝出六龍奔日馭。”
宋歐陽修『回丁判官書』:“吏人連呼姓名,喝出使拜。”
『紅樓夢』第六十回:“當下尤氏、李紈、探春三人帶著平兒與衆媳婦走來,忙忙把四個喝住。”
巴金『春』一一:“<他>還不曾跨出門檻,就被克安大聲喝住了。”
3.指高聲宣讀、唱頌。
參見“喝禮”。
4.買賣時吆定商品的價錢。
『醒世恒言·施潤澤灘闕遇友』:“主人家接來,解開包袱,逐疋翻看一過,將稱准一准,喝定價格,遞與一個客人。”
茅盾『故鄕雜記·半個月的印象』:“阿土的爺那半車絲,也只喝了兩塊錢;
他們還說不要。”
5.用爲征稅時吆定稅額。
宋蘇軾『揚州上呂相書』:“其無稅物及雖有不多者,皆不與點檢,但多喝稅錢。
商旅不肯認納,則苛留十日半月。”
6.感歎詞。
華山『雞毛信』:“喝!
村子里到處好忙。”
7.見“喝欠”。
喝②[yèㄧㄝˋ]
[『廣韻』於犗切,去夬,影。]
聲音悲咽、嘶啞。
『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摐金鼓,吹鳴籟。
榜人歌,聲流喝。”
郭璞注:“言悲嘶也。”
李善注:“喝,一介切。”
漢王充『論衡·氣壽』:“兒生號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嘶喝濕下者夭。”
『文選·謝莊〈宋孝武宣貴妃誄〉』:“鏘楚挽於槐風,喝邊簫於松霧。”
李善注引『廣雅』曰:“喝,嘶喝也。”
喝③[hēㄏㄜ]
1.飲用。
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三折:“唗,你敢也走將來喝點湯,喝點湯。”
『孽海花』第二回:“一天有三個人在那裏同坐在一個桌子喝茶。”
曹禺『王昭君』第五幕:“姑姑,您喝口茶,平平氣。”
2.指吸進氣體。
參見“喝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