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唱】
①[chànɡㄔㄤˋ]
[『廣韻』尺亮切,去漾,昌。]
亦作“誯”。
1.領唱;
領奏。
『韓非子·解老』:“竽也者,五聲之長者也,故竽先則鍾瑟皆隨,竽唱則諸樂皆和。”
晉陸機『文賦』:“譬偏絃之獨張,含淸唱而靡應。”
參見“唱和”。
2.倡導;
發起。
后作“倡”。
『文子·道原』:“故柔弱者生之幹,堅強者死之徒,先唱者窮之路,後動者達之原。”
晉向秀『難嵇叔夜〈養生論〉』:“神農唱粒食之始,后稷纂播植之業。”
宋曾鞏『撫州顏魯公祠堂記』:“天寳之際,久不見兵,祿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動。
公獨以區區平原,遂折其鋒,四方聞之,爭奮而起,唐卒以振者,公爲之唱也。”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破惡聲論』:“惟首唱之士,其思慮學術志行,大都博大淵邃,勇猛堅貞,縱迕時人不懼,才士也夫!”
參見“唱謀”。
3.歌唱;
吟詠。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漁舟唱晩,響窮彭蠡之濱;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淸王士禛『戲書蒲生〈聊齋志異〉卷後』:“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時。”
曹禺『日出』第二幕:“接著又遠遠傳來工人們舉著石硪打地基的聲音,唱‘小海號’的聲音。”
4.謂動物鳴叫。
晉謝混『遊西池』詩:“悟彼蟋蟀唱,信此勞者歌。”
陸文夫『平原的頌歌』:“秋蟲又在原野里唱起來。”
5.稱道;
贊揚。
『後漢書·儒林傳上·孔僖』:“齊桓公親揚其先君之惡,以唱管仲,然後群臣得盡其心。”
唐柳宗元『答貢士元公瑾論仕進書』:“蓋舉知揚善,聖大不非。
況足下有文行,唱之者有其人矣。
繼其聲者,吾敢闕焉!”
6.叫喊,高呼。
『北史·孫脩義傳』:“居(高居)大言不遜,脩義命左右牽曳之,居對大衆呼天唱賊。”
『太平廣記』卷二四一引唐無名氏『王氏見聞』:“適有大駕前,鷙獸自路左叢林間躍出,於萬人中攫將一夫而去,其人銜到溪洞間,尙聞唱救命之聲……遲明,有軍人尋之,草上委其餘骸矣。”
明湯顯祖『牡丹亭·魂遊』:“有情人叫不出情人應,爲甚麽不唱出你可人名姓?”
7.特指唱票,唱名。
『人民文學』1981年第8期:“票快唱完時,形勢突然大變。”
8.揚言;
宣揚。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宣忠寺』:“莊帝謀殺爾朱榮,恐事不果,請計於徽,徽曰:‘以生太子爲辭,榮必入朝,因以斃之。’
……帝納其謀,遂唱生太子。”
唐司空圖『唐故太子太師致仕盧公神道碑』:“彼凍餒所迫,未聞肆毒。
吾因而撫之,冀其返善。
若首唱其惡,彼畏彰聞,則懷疑蜂潰矣。”
『資治通鑑·晉安帝義熙十二年』:“蒙遜爲百姓患,孤豈忘之!
顧勢力未能除耳。
卿有必禽之策,當爲孤陳之;
直唱大言,使孤東討,此與言‘石虎小豎,宜肆諸市朝’者何異?”
9.古代詩體名。
『晉書·隱逸傳·夏統』:“伍子胥諫吳王,言不納用,見戮投海,國人痛其忠烈,爲作『小海唱』。”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曰引,曰詠,曰曲,曰篇,曰唱。”
漢曹操有『氣出唱』。
10.詩文創作。
參見“絶唱”。
11.曲調;
唱詞。
『老殘遊記』第二回:“他却嫌這鄕下的調兒沒什麽出奇,他就常到戲園裏看戲,所有什麽西皮、二簧、梆子腔等唱,一聽就會。”
如:小唱。
12.眞是,正是。
也作暢。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唱呵!
好風風韻韻,撚撚膩膩,濟濟楚楚。”
淩景埏校注;
“唱呵,猶如說眞箇是啊、眞正啊。”
張相『詩詞曲語辭汇釋』卷二:“暢,猶甚也,好也,眞也,正也……暢亦作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