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咬】
①[yǎoㄧㄠˇ]
[『集韻』五巧切,上巧,疑。]
1.上下牙齒相對,用力夾住或切斷壓碎東西。
唐杜甫『桃竹杖引』:“噫,風塵澒洞兮豺虎咬人,忽失雙杖兮吾將曷從!”
前蜀貫休『江邊祠』詩:“精靈應醉社日酒,白龜咬斷菖蒲根。”
『兒女英雄傳』第三一回:“嘴裏可咬不破這個豆兒。”
柳靑『銅牆鐵壁』第八章:“捏著拳頭的那人牙咬得嘣嘣響。”
2.比喩傷害。
周恩來『學習毛澤東』:“這些人是我們國內的敵人……如果不加提防,他反過頭來就會咬你。”
3.夾住或相互卡緊。
如:這個螺絲母磨損了,咬不住螺絲。
4.比喩攀扯或誣陷他人。
『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那邊王老員外與女兒倂一干隣佑人等,口口聲聲咬他二人。”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五:“劉大娘嗓門越發壓低地說:‘他該不會亂咬吧?’”
參見“咬扳”。
5.腐蝕;
侵蝕。
明曹昭『新增格古要論·永石』:“近又見金陵朱士選侍郞家有一大屛風,四尺許。
其上有三峰本佳,以藥咬成,三峰相連。”
淸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蓋其人爲漆所咬,他醫皆不識云。”
黃天明『邊疆曉歌』第八章:“汗水把眼睛咬得澀痛。”
6.謂咬舌。
『紅樓夢』第二十回:“寶玉笑道:‘你學慣了,明兒連你還咬起來呢。’”
參見“咬舌”。
7.謂吐字發音。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他一字一板,字音咬得很重。”
8.盯住,緊跟不放。
張南生『遵義會議的光芒』:“那時候夜間行軍白天戰斗,敵人緊緊咬住屁股,吃不上飯睡不成覺。”
9.指狗吠。
『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早聽見門裏看家的狗甕聲甕氣如惡豹一般頓著那鎖鏈子咬起來。”
劉半農『瓦釜集·我說新婦小姐』:“你順便看一看我里阿黃爲啥咬。”
駱賓基『膠東的“暴民”』:“那狗仿佛知道主人在夸他,也向空咬兩聲。”
咬②[jiāoㄐㄧㄠ]
[『廣韻』古肴切,平肴,見。]
見“咬咬”。
咬③[jiǎoㄐㄧㄠˇ]
[『集韻』吉巧切,上巧,見。]
哀切之聲。
『莊子·齊物論』:“叫者,譹者,宎者,咬者。”
成玄英疏:“咬者,哀切聲也。”
咬④[yāoㄧㄠ]
[『廣韻』於交切,平肴,影。]
見“咬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