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埒】
①[lièㄌㄧㄝˋ]
[『廣韻』力輟切,入薛,來。]
亦作“埓”。
1.矮牆。
『急就篇』卷三:“頃町界畝畦埒封。”
顏師古注:“埒者……一說謂庳垣也。
今之圃或爲短牆,蓋埒之謂也。”
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封壃』:“畫界者封土爲臺,以表識壃境也。
畫界者於二封之間又爲壝埒,以畫界分域也。”
2.指田間的土埂。
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阡陌縱橫,塍埒交經。”
參見“壝”。
3.界限;
邊際。
『淮南子·精神訓』:“休息於無委曲之隅,而遊敖於無形埒之野。”
4.馬射場。
因周匝有矮牆,故名。
三國魏曹丕『〈典論〉自序』:“余曰埒有常徑,的有常所;
雖每發輒中,非至妙也。”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汰侈』:“濟好馬射,買地作埒,編錢匝地竟埒,時人號曰金溝。”
宋梅堯臣『寄馬御史』詩:“却顧舊埒老病馬,塵沙歷盡空龍鍾。”
康有爲『上淸帝第二書』:“夫治天下者勢也,可靜而不可動,如箭之在栝,如馬之在埒。”
5.形跡;
征兆。
『淮南子·要略』:“解墮結細,說捍搏囷,而以明事埒事者也。”
高誘注:“埒,兆朕也。”
6.山上的水流。
『列子·湯問』:“一源分爲四埒,注於山下。”
張湛注:“山上水流曰埒。”
7.等同,比幷。
『史記·平準書』:“故吳諸侯也,以即山鑄錢,富埒天子。”
『南史·何遜傳』:“時有會稽虞騫工爲五言,名與遜埒。”
元王禎『農書』卷二一:“且比之桑蠶,無採養之勞,有必收之效;
埒之枲苧,免續緝之工,得禦寒之益。”
蔣湘南『與田叔子論古文書』:“僕之文尙不敢埒於今,何能蘄至於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