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劈】
①[pīㄆㄧ]
[『廣韻』普擊切,入錫,滂。]
1.破開。
唐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有感而作』詩:“長波逐若瀉,連山鑿如劈。”
唐溫庭筠『春江花月夜詞』:“珠翠丁星復明滅,龍頭劈浪哀笳發。”
宋梅堯臣『古相思』詩:“劈竹兩分張,情知無合理,織作雙紋簟,依然淚花紫。”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三:“郭主任要在屯子里,見天來幫大嫂子挑水劈柴。”
2.裂;
裂開。
唐張孜『雪詩』:“豈知饑寒人,手腳生皴劈。”
『文明小史』第十一回:“轎子也打毀了,執事也沖散了,萬民傘亦折了,德政牌亦摔劈了。”
何其芳『回憶周恩來同志』:“他(冼星海)把許多銅筆尖都寫劈了。”
3.割;
劃破。
參見“劈面”。
4.砍;
殺。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板鋼斧劈群刀砍,一地裏熱鬧和鐸。”
柳靑『銅牆鐵壁』第十六章:“<石得富>心想劈死兩個敵人他跳崖。”
孫少山『在八百米深處』:“冷西軍掄起斧頭狠狠地向煤幫劈了過去。”
5.俗稱雷擊爲“劈”。
唐昭宗『詠雷句』:“只解劈牛兼劈樹,不能誅惡與誅兇。”
『紅樓夢』第五九回:“促狹小蹄子,遭塌了花兒,雷也是要劈的。”
周立波『掃盲志異』:“我要是存了一釘點兒邪心,天打雷劈。”
6.正對著;
沖著。
『水滸傳』第四一回:“忽見江面上一隻船,水底下早鑽過一個人,把黃文炳劈腰抱住,攔頭揪起,扯上船來。
船上那個大漢早來接應,便把麻索綁了。”
趙樹理『劉二和與王繼聖』:“那知道正要張開嘴去說話,被他劈嘴打了重重一巴掌。”
參見“劈面”。
7.猶辨。
唐柳宗元『答問』:“舉其理,則皆謨明淵沉,剖微窮深,劈析是非,校度古今。”
元王實甫『破窯記』第一折:“非是我用言分劈,藐視俺賢哉嬌客。”
8.象聲詞。
形容拍擊、爆裂之聲。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七郞看見了這個光景,心頭已自劈劈地跳個不住。”
張天翼『春風』:“任家鴻打著哈哈,身子一旋,順手在一年級的尤福林那個癩頭上打了一掌--劈!”
參見“劈拍”。
.以手掌拍擊。
張天翼『春風』:“拍!
--這么劈了一個嘴巴,那孩子給打得倒到了座位上。”
張天翼『春風』:“<邱老師>就使勁劈了他一掌。”
『夏夜夢』:“拍--媽媽劈她一個嘴巴。”
10.方言。
謂不能自持。
李準『李雙雙小傳』:“這一張大字報貼出來不要緊,可把羅書記喜歡劈了。”
11.方言。
嘶啞。
蕭乾『栗子』:“她的嗓子劈了,嗄了,沒力氣了。”
12.擊劍運動術語。
佩劍基本攻擊技術之一。
有直劈、反手劈、斜劈三個基本手法。
13.方言。
訂立。
劉紹棠『靑枝綠葉』:“你們是家雀抬杠亂嚷嚷,春果!
咱倆劈合同。”
14.物理學用語。
由兩個斜面合成,縱面呈三角形的簡單機械。
也稱“楔”、“尖劈”。
刀、斧、刨、鑿等一類切削工具的刃都是劈。
劈②[pǐㄆㄧˇ]
1.掰開;
撕開。
南朝梁劉孝標『送橘啟』:“南中橙甘,靑鳥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風味照座;
劈之,香霧噀人。”
元無名氏『醉太平·譏貪小利者』曲:“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
淸洪昇『長生殿·寄情』:“當年承寵之時,上皇賜有金釵、鈿盒,如今就分釵一股,劈盒一扇,煩仙師代奏上皇。”
柯岩『東方的明珠』二:“絲線太粗啦,一定要把它劈細,劈得越細,能繡出的層次和變化越多。”
2.分配。
李廣田『老渡船』:“他們兩個賺得錢來只能劈一個四六份子,十分之四是做了‘閑人館’的小花銷了。”
李之華『反翻把斗爭』:“他出牲口我出人,打糧對半劈。”
3.扭傷。
老舍『駱駝祥子』三:“駱駝怕滑,一汪兒水,一片兒泥,都可以教它們劈了腿,或折扭了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