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2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語大詞典●即】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2-2 13:21:5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漢語大詞典●即


①[jíㄐㄧˊ]

 

[『廣韻』子力切,入職,精。]

 

亦作“卽”。

 

“皍”的今字。

 

1.就食。

 

『易·鼎』:“鼐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高亨注:“『說文』:‘即,就食也。’

 

此用其本義。”

 

2.就;

 

接近;

 

靠近。

 

『詩·衛風·氓』:“匪來貿絲,來即我謀。”

 

鄭玄箋:“即,就也。”

 

『史記·吳王濞列傳』:“乃益驕溢,即山鑄錢,煮海水爲鹽。”

 

司馬貞索隱:“即者,就也。”

 

唐李景亮『李章武傳』:“雖弘道自高,惡爲潔飾,而容貌閑美,即之溫然。”

 

何其芳『樓』:“那里的高樓常出現在我的夢里,可望不可即。”

 

3.至,到。

 

『素問·氣交變大論』:“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

 

大常之二,其眚即也。”

 

王冰注:“即,至也。”

 

南朝梁庾肩吾『亂後行經吳郵亭』詩:“靑袍異春草,白馬即吳門。”

 

淸李漁『窺詞管見』十五:“此等結法最難,非負雄才具大力者不能卽。”

 

4.乘;

 

登。

 

『史記·河渠書』:“泥行蹈毳,山行即橋。”

 

裴駰集解引徐廣曰:“『屍子』曰‘山行乘樏’。”

 

宋周去非『嶺外代答·人熊』:“人熊在山,能即舟害人。”

 

5.尋求。

 

宋王安石『上張太傅書』之一:“有寒餓之疾,始憮然欲出仕,往即焉,而乃幸得,於今三年矣。”

 

淸徐增『而庵詩話』卷二:“摩詰純乎妙語,絶無跡象可卽。”

 

6.迎合;

 

符合。

 

『韓非子·孤憤』:“若夫卽主心同乎好惡,固其所自進也。”

 

淸方苞『與吳見山書』:“僕平生於得意之友不敢以私干,而政令之不即人心者必以告。”

 

7.依附;

 

附著。

 

南朝梁范縝『神滅論』:“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他提出了‘形神相即’的觀點,就是說精神和形體相互結合……精神依賴於形體,不能離形體而獨立存在。”

 

8.按照;

 

依據。

 

唐元稹『樂府古題序』:“凡所歌行,率皆即事名篇,無復倚旁。”

 

淸章學誠『校讎通義·校讎條理』:“校書之時,遇有疑似之處,即名而求其編韻,因韻而檢其本書。”

 

9.就是。

 

『左傳·襄公八年』:“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宋劉延世『孫公談圃』卷上:“趙學究即趙普也。”

 

毛澤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解決人民內部的問題,‘使用的方法,是民主的即說服的方法,而不是強迫的方法。’”

 

10.指當時,當天。

 

亦表示以后不久的時間。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蒲城之役,君命一宿,女卽至。”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考期在即,要尋一個替身。”

 

按,『玉篇·皀部』:“卽,今也。”

 

王引之『經傳釋詞』卷八:“卽,猶今人言卽今也。”

 

翟灝『通俗編·時序』:“日之相近,或亦以‘卽’言之。”

 

11.連詞。

 

假若。

 

『左傳·昭公十二年』:“即欲有事,如何?”

 

『漢書·西南夷傳』:“即以爲不毛之地,亡用之民,聖王不以勞中國,宜罷郡,放棄其民,絶其王侯勿復通。”

 

顏師古注:“即猶若也。”

 

宋曾鞏『太祖皇帝總敘』:“即材可用,雖讎不廢;

 

不可用,雖光顯矣,不處以勢。”

 

12.連詞。

 

盡管;

 

即使。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三:“瘦即瘦,比舊時越模樣兒好否?”

 

魯迅『花邊文學·倒提』:“倒提著雞鴨走過租界就要辦……即順提也何補於歸根結蒂的命運。”

 

13.連詞。

 

則。

 

『墨子·非樂上』:“利人乎即爲,不利人乎即止。”

 

漢賈誼『過秦論』:“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

 

即四海之內,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

 

『明史·施邦曜傳』:“我受之,即彼得以乘間而嘗我,我則示之以可欲之門矣。”

 

14.介詞。

 

當。

 

南朝齊謝朓『賦貧民田』詩:“即此風雲佳,孤觴聊可命。”

 

15.介詞。

 

就在。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即其帳中斬宋義頭。”

 

明馮夢龍『智囊補·語智·昭陵』:“文德皇后既葬,太宗即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

 

『淸史稿·禮志九』:“若先出師疆埸,即軍前命爲大將軍者,則命正、副使齎敕印往。”

 

16.副詞。

 

便;

 

就。

 

『戰國策·楚策一』:“<蘇秦>即陰與燕王謀,破齊共分其地。”

 

『三國演義』第一○五回:“<魏延>向所以不即反者,懼丞相耳。”

 

沈從文『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西北二十里后,即已漸入高原。”

 

17.副詞。

 

特;

 

只。

 

『孟子·梁惠王上』:“晉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

 

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18.燭頭之燼。

 

『禮記·檀弓上』“夏后氏堲周”唐陸德明釋文:“『管子』云:‘左手執燭,右手折即。’

 

即,燭頭燼也。”

 

今本『管子·弟子職』作“右手正櫛”。

 

19.通“蝍”。

 

參見“即且”。

 

20.古代法律術語。

 

元沈仲緯『刑統賦疏·例分八字』:“以、准、皆、各、其、及、卽、若,此八字系『刑統賦』諸條爲例之事……卽者,條雖同而首別陳,謂文盡而復生,意盡而復明,條與上文同而事與文異。”

 

21.姓。

 

『廣韻·入職』:“即,亦姓。

 

『風俗通』:漢有單父令即賣。”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1-21 00:25 , Processed in 0.1250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