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我本善良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欒城集】

 關閉 [複製鏈接]
861#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01:24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四 記九首


【黃州快哉亭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

 

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漢、沔,其勢益張。

 

至於赤壁之下,波流浸灌,與海相若。

 

清河張君夢得,謫居齊安,即其廬之西南為亭,以覽觀江流之勝,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蓋亭之所見,南北百里,東西一舍。

 

濤瀾洶湧,風雲開闔。

 

晝則舟楫出沒於其前,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

 

今乃得玩之幾席之上,舉目而足。

 

西望武昌諸山,岡陵起伏,草木行列,煙消日出,漁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數。

 

此其所以為快哉者也。

 

至於長州之濱,故城之墟,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騁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昔楚襄王従宋玉、景差于蘭台之宮,有風颯然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

 

寡人所與庶人共者耶?

 

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蓋有諷焉。

 

夫風無雌雄之異,而人有遇不遇之變。

 

楚王之所以為樂,與庶人之所以為憂,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

 

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

 

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今張君不以謫為患,竊會計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間,此其中宜有以過人者。

 

將蓬戶甕牖無所不快,而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雲,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

 

不然,連山絕壑,長林古木,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此皆騷人思士之所以悲傷憔悴而不能勝者,烏睹其為快也哉?

 

元豐六年十一月朔日,趙郡蘇轍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2#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02:14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四 記九首


【黃州師中庵記】

 

師中,姓任氏,諱伋,世家眉山,吾先君子之友人也,故余知其為人。

 

嘗通守齊安,去而其人思之不忘,故齊安之人知其為吏。

 

師中平生好讀書,通達大義,而不治章句,性任俠喜事,故其為吏通而不流,猛而不暴。

 

所至,吏民畏而安之,不能欺也。

 

始為新息令,知其民之愛之,買田而居,新息之人亦曰:此吾故君也。

 

相與事之不替。

 

及來齊安,常游于定惠院。

 

既去,郡人名其亭曰任公。

 

其後余兄子瞻以譴遷齊安,人知其與師中善也,複于任公亭之西為師中庵。

 

曰:師中必來訪子,將館於是。

 

明年三月,師中沒於遂州。

 

郡人聞之,相與哭于定惠者凡百餘人,飯僧於亭,而祭師中於庵。

 

蓋師中之去,於是十餘年矣。

 

夫吏之於民,有取而無予,有罰而無恩,去而民忘之,不知所怨,蓋已為善吏矣。

 

而師中獨能使民思之於十年之後,哭之皆失聲,此豈徒然者哉!

 

朱仲卿為桐鄉嗇夫,有德於其民,死而告其子:必葬我桐鄉。

 

後世子孫奉嘗我不如桐鄉民。

 

既而桐鄉祠之不絕。

 

今師中生而家於新息,沒而齊安之人為亭與庵以待之,使死而有知,師中其將往來於新息、齊安之間乎?

 

餘不得而知也。

 

元豐四年十二月日,眉山蘇轍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3#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02:45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四 記九首


【南康直節堂記】

 

南康太守聽事之東,有堂曰直節,朝請大夫徐君望聖之所作也。

 

庭有八杉,長短巨細若一,直如引繩,高三尋而後枝葉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莖,凜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長劍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

 

堂始為軍六曹吏所居。

 

杉之陰,府史之所蹲伏,而簿書之所填委,莫知貴也。

 

君見而憐之,作堂而以直節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

 

不幸而風雨撓之,岩石軋之,然後委曲隨物,不能自保。

 

雖竹箭之良,松柏之堅,皆不免於此。

 

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

 

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棟宇者,與竹柏同,而以直過之。

 

求之于人,蓋所謂不待文王而興者耶?

 

徐君溫良泛愛,所居以循吏稱,不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於直。

 

觀其所說,而其為人可得也。

 

《詩》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堂成,君以客飲於堂上。

 

客醉而歌曰:吾欲為曲,為曲必屈,曲可為乎?

 

吾欲為直,為直必折,直可為乎?

 

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葉,安而不危乎?

 

清風吹衣,飛雪滿庭,顏色不變,君來燕嬉乎?

 

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

 

廬山之民,升堂見杉,懷思其人,其無已乎?

 

歌闋而罷。

 

元豐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蘇轍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4#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03:15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四 記九首


【洛陽李氏園池詩記】

 

洛陽古帝都,其人習于漢唐衣冠之遺俗,居家治園池,築台榭,植草木,以為歲時遊觀之好。

 

其山川風氣,清明盛麗,居之可樂。

 

平種廣衍,東西數百里,嵩高少室,天壇王屋,岡巒靡迤,四顧可挹,伊、洛、瀍、澗,流出平地。

 

故其山林之勝,泉流之潔,雖其閭閻之人與公侯共之。

 

一畝之宮,上矚青山,下聽流水,奇花修竹,布列左右,而其貴家巨室園囿亭觀之盛,實甲天下。

 

若夫李侯之園,洛陽之一二數者也。

 

李氏家世名將,大父濟州,于太祖皇帝為布衣之舊,方用兵河東,百戰百勝。

 

烈考甯州,事章聖皇帝,守雄州十有四年,繕守備,撫士卒,精於用間,其功烈尤奇。

 

李侯以將家子,結髮従仕,曆踐父祖舊職,勤勞慎密,老而不懈,實能世其家。

 

既得謝,居洛陽,引水植竹,求山谷之樂,士大夫之在洛陽者,皆喜従之游,蓋非獨為其園也。

 

凡將以講聞濟、甯之餘烈,而究觀祖宗用兵任將之遺意,其方略遠矣。

 

故自朝之公卿,皆因其園而贈之以詩,凡若干篇。

 

仰以嘉其先人,而俯以善其子孫。

 

則雖洛陽之多大家世族,蓋未易以園囿相高也。

 

熙甯甲寅,李侯之年既八十有三矣,而視聽不衰,筋力益強,日增治其園而往遊焉。

 

將刻詩于石,其子遵度官於濟南,實従予游,以侯命求文以記。

 

予不得辭,遂為之書。

 

熙寧七年十一月十七日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5#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03:49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四 記九首


【太子少保趙公詩石記】

 

高安太守、朝請大夫毛公,與資政殿大學士、太子少保趙公,裏人也。

 

公始以老歸故鄉,大夫適方家居,與公出入相従,為山林之遊,朝夕無間。

 

公好為詩,而大夫以詩自名,遇其得意,輒以詩相屬。

 

元豐三年,大夫來守高安,簿書期會,非其意也。

 

間與客語,有歸歟之歎,曰:要當従公于松石之間,逍遙以忘吾老。

 

時又出公之詩,以誇其坐人。

 

公詩清新律切,筆跡勁麗,蕭然如其為人,蓋老而益精,不見衰憊之氣。

 

卒然觀之,不知其既老之為也。

 

轍昔少年,始見公于成都,中見公于京師,其容睟然以溫,其氣肅然以清。

 

十年之間,富貴煒燁,談笑於廊廟,而其所以為公者,湛然無毫髮之異。

 

自不見公,今又十餘年。

 

間而聞之公之鄉人,見之公之詩書,其風力骨骼有加而無損,亦與始見無異。

 

然後知公之所以過人者遠甚。

 

蓋人必有不可變者,然皆汩沒於塵垢,與物流轉而不返。

 

於是索然茫然,與發皆白,與齒皆落,忽然失之而不自知也。

 

若夫公之不可變者,轍亦安足識之,蓋亦見其見於外者而已。

 

大夫將刻公詩于石,而屬轍為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6#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04:51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五 墓表銘四首


【伯父墓表】

 

蘇氏自唐始家於眉,閱五季皆不出仕。

 

蓋非獨蘇氏也,凡眉之士大夫,修身于家,為政於鄉,皆莫肯仕者。

 

天禧中,孫君堪始以進士舉,未顯而亡,士猶安其故,莫利進取。

 

公於是時獨勤奮問學,既冠,中進士乙科。

 

及其為吏,能據法以左右民,所至號稱循良。

 

一鄉之人欣而慕之,學者自是相繼輩出。

 

至於今,仕者常數十百人,處者常千數百人,皆以公為稱首。

 

公諱渙,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曾大父諱祜,妣李氏。

 

大父諱杲,妣宋氏。

 

考諱序,以公登朝,授大理評事,累贈尚書職方員外郎。

 

妣史氏,追封仙游、蓬萊縣太君。

 

公少穎悟,職方君自總以家事,使公得篤志於學,其勤至手書司馬氏《史記》、班氏《漢書》。

 

公雖少年,而所與交遊,皆一時長老,文詞與之相上下。

 

天聖元年,始就鄉試,通判州事蔣公堂就閱所為文,歎其工,曰:子第一人矣。

 

公曰:有父兄在,楊異、宋輔與吾遊,不願先之。

 

蔣公益以此賢公曰:以子為第三人,以成子美名。

 

明年登科,鄉人皆喜之,迓者百里不絕。

 

為鳳翔寶雞主簿,以能選開寶監,未幾,移鳳州司法。

 

王蒙正為鳳州,以章獻太后姻家,怙勢驕橫。

 

知公之賢,屈意禮之,以郡委公。

 

公雖以職事之,而鄙其為人。

 

蒙正嘗薦公於朝,複以書抵要官,論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書。

 

未幾,蒙正敗,士以此多公。

 

罷為永康錄事參軍,歲饑,掌發廩粟,民稱其均。

 

乙太夫人憂去官。

 

起為開封士曹。

 

雍丘民有獄死者,縣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閱數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邊,府當市民馬以益騎士,尹以諉公,馬盡得而民不擾。

 

以薦知鄢陵。

 

始至,散蠶鹽,吏不敢為奸,遂得其民。

 

歲大荒,賊盜蜂起剽略,父老驚怖,相率請公自救,公慰諭遣之,而陰督吏士,數日盡獲。

 

有兄殺弟而取其衣者,弟偶不死,與父皆訴之。

 

捕得,公閔其窮而為奸,問之曰:汝殺而弟,知其不死而舍之者何?

 

兄喻公意,曰:弟死複生,適有見者,不敢再也。

 

由此得不死,父子皆感泣。

 

及公去,負任従之數千里。

 

通判閬州,州苦衙前法壞,爭者日至。

 

公為立規約,訟遂止。

 

雖為政極寬,而用法必當,吏民畏而安之。

 

閬人鮮於侁,少而好學篤行,公禮之甚厚,以備鄉舉,侁以獲仕進。

 

其始為吏,公複以循吏許之,侁仕至諫議大夫,號為名臣。

 

職方君自眉視公治,喜其能,留數月而歸。

 

會金、洋兵亂,閬人恟懼。

 

時方闕守,公領州事,陰為之備,而時率寮吏,登城縱酒,民遂以安。

 

亂兵適亦敗散,不及境。

 

還朝,監裁造務。

 

未幾,而職方君沒,葬逾月,芝生於墓木,鄉人異焉。

 

服除,選知祥符。

 

祥符多富貴家,公均其繇賦而平其爭訟,民便安之。

 

鄉書手張宗久為奸利,畏公,托疾滿百日去,而引其子為代。

 

公曰:書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權貴,訴於府。

 

府為符縣,公杖之。

 

已而中貴人至府,傳上旨,以宗為書手,公據法不奉詔。

 

複一中貴人至曰:必於法外與之。

 

公謂尹李絢曰:一匹夫能亂法如此,府亦不可為矣,公何不以縣不可故爭之?

 

絢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曰:此非吾意。

 

誰為祥符令者?

 

絢以公對,上稱善,命內侍省推之。

 

蓋宗以賂請于溫成之族,不復窮治,杖矯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肅公拯見公,歎曰:君以一縣令能此,賢於言事官遠矣!

 

公嘗出,見一婦人敝衣負米,顧曰:此蘇士曹也。

 

公怪,使人問之,曰:嘻!

 

我廖戶曹女,流落為人婢。

 

因泣下,公惻然,訪其主,以錢贖之,迎置縣空屋中,擇婦人謹厚者視之。

 

廖君昔與公同為府中掾,公帥寮舊嫁之。

 

罷知衡州,耒陽民為盜所殺,而盜不獲。

 

尉執一人指為盜,公察而疑之,問尉所従得,曰:弓手見血衣草中,呼其儕視之,得其居人以獻。

 

公曰:弓手見血衣,當自取之以為功,尚何待他人,必此為奸。

 

訊之而伏。

 

他日果得真盜,衡人以公為神。

 

還知漣水軍,未行,會樞密副使孫公抃薦公,擢提點利州路刑獄。

 

嘗行部至閬中,民觀者如堵牆,其童子皆相率環公,揮之不去。

 

公謂之曰:吾去此二十年矣,爾何自識予?

 

皆對曰:聞父祖道公為政,家有公像,祝公複來,故爾。

 

公笑曰:何至是。

 

公至逾年,劾城固縣令一人妄殺人者,一道震恐,遂以無事。

 

嘉祐七年八月乙亥,無疾暴卒。

 

吏民哭者皆失聲,閬人聞之,罷市,相率為佛事市中以報。

 

享年六十有二,官都郎中,階朝奉郎,勳上輕車都尉。

 

後以二子登朝,累贈太中大夫。

 

夫人楊氏,累封王城、同安縣君,公沒之明年六月庚辰卒。

 

治平二年二月戊申,合葬於眉山永壽鄉高遷裏。

 

生子三人:不欺,太子中舍,監成都糧料;

 

不疑,承議郎,通判嘉州,公既沒,相繼而亡;

 

季曰不危,家居不求祿仕。

 

女四人:長適進士楊薦,次適進士王東美,次適遂州節度推官任更,季適宣德郎柳子文。

 

孫男十二人:千乘、千運、千之、千能、千里、千秋、千經、千傑、千尋、千億、時、暉。

 

女子十人。

 

曾孫男女十二人。

 

公忠信孝友,恭儉正直出於天性,好讀書,老而不衰。

 

平居不治產業,既沒,無以葬。

 

善為詩,得千餘篇,題其編曰《南麾退翁》。

 

雜文、書啟、章奏若干卷。

 

記平生所蒞歲月爵士一卷,曰《蘇氏懷章記》。

 

其為吏,長於律令,而以仁愛為主,故所至必治,一時稱為吏師。

 

公沒二十七年,不危狀公遺事,以授公之従子轍曰:先君既沒,而二兄不淑,惟小子僅存,不時記錄,久益散滅,則不孝大矣。

 

轍生九年,始識公於鄉。

 

其後見公于杞,聞公之言,記公之遺烈,僅識其一二,謹拜手稽首書於墓之碑曰:轍幼與兄軾皆侍伯父,聞其言曰:予少而讀書,師不煩。

 

少長為文,日有程,不中程不止。

 

出遊于塗,行中規矩。

 

入居室,無惰容。

 

非獨吾爾也,凡與吾遊者舉然。

 

不然,輒為鄉所擯曰:‘是何名為儒?

 

故當是時,學者雖寡,而不聞有過行。

 

自吾之東,今將三十年,歸視吾裏,弦歌之聲相聞,儒服者於他州為多,善矣。

 

爾曹才不逮人,姑亦師吾之寡過焉可也。

 

皆再拜曰:謹受教。

 

及長,觀公行事循循若無所為,動以律令為師,而見義輒發,未嘗處人後。

 

政事審可為者,力為之不疑。

 

鄭子產有言:政如農功,日夜思之。

 

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

 

公為政近之,故其所至必有功,其去必見思。

 

自諸父沒,後生不聞老成之言,無所師法,而流於俗。

 

轍懼子弟之日怠也,故記其所聞以警焉。

 

元祐三年歲次戊辰十二月朔日癸酉,従子朝奉郎、試尚書戶部侍郎、上騎都尉、賜紫金魚袋轍表。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7#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05:25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五 墓表銘四首


【歐陽文忠公夫人薛氏墓誌銘】

 

歐陽文忠公夫人薛氏,資政殿學士、尚書戶部侍郎簡肅公諱奎之女也。

 

簡肅公事真宗朝,所至以才名稱。

 

晚事仁宗,為參知政事。

 

章獻太后臨朝,公剛毅守節,事不苟隨。

 

朝廷賴之,天下至今稱焉。

 

文忠公以文章名當世,其風節尤峻。

 

蚤歲以言事不合,流落於外。

 

仁宗亮其忠,晚用之,亦參知政事。

 

仁宗、英宗之際,其所以綏靖朝廷者,與丞相忠獻韓公相為表裏,蓋二公之功名,士大夫舉知之。

 

夫人簡肅公之第四女,母曰金城太夫人,亦賢婦人也。

 

夫人高明清正而敏於事,有父母之風。

 

及歸於歐陽氏,治其家事。

 

文忠所以得盡力於朝而不恤其私者,夫人之力也,而世莫知之。

 

初,簡肅見文忠公,願以夫人歸焉,未及而薨。

 

及文忠公貶夷陵令,金城以簡肅之志,嫁夫人于許州。

 

不數日,従公南遷。

 

姑韓國太夫人,性剛嚴好禮。

 

夫人生於富貴,方年二十,従公涉江湖,行萬里,居小邑,安於窮陋,未嘗有不足之色。

 

事韓國時,其起居飲食,寒溫節度,未嘗少失其意,雖寒鄉小家女,有不能也。

 

夫人幼隨金城朝於禁中,面賜冠帔。

 

及文忠為樞密副使,夫人入謝,慈聖光獻太后一見識之曰:夫人薛家女邪?

 

夫人進對明辯。

 

自是每入輒被顧問,遇事陰有所補。

 

嘗待班於廊下,內臣有乘間語及時事者,意欲達之文忠,夫人正色拒之曰:此朝廷事,婦人何預焉!

 

且公未嘗以國事語妻子也。

 

文忠歸老潁上,慈聖嘗幸集禧,過其舊廬,使人訪問夫人。

 

其後姻家有入禁中者,慈聖猶使傳旨問勞。

 

文忠既薨,夫人不禦珠翠羅紈,服布素者十七年。

 

文忠平生不事家產,事決于夫人,率皆有法。

 

従文忠起艱難,曆侍従,登二府,既薨,盛衰之變備矣,而其出入豐約,皆有常度。

 

以韓國治家之法戒其諸婦,以文忠行己大節厲其諸子,而不責以富貴。

 

平居造次必以禮,辭氣容止,雖溫而莊,未嘗疾言厲色。

 

而整衣冠,正顏色,雖寒暑疾病,不改其度。

 

將終,疾革,言語如平日。

 

見諸子號泣,曰:吾年至此,死其常也。

 

此爾等憂,豈複預吾事邪?

 

其天性安于禮法,恬於禍福如此。

 

享年七十有三。

 

元祐四年八月戊午,終於京師。

 

十一月甲申,祔于文忠之塋。

 

夫人始以文忠貴封壽安縣君,八遷為仁壽郡夫人,複以其子三遷封安康郡太夫人。

 

子男八人:發,故承議郎,少府監丞;

 

奕,故光祿寺丞,監陳州糧料院;

 

棐,朝散郎,尚書職方員外郎,充集賢校理;

 

辯,宣德郎,監澶州、河北酒稅。

 

其四人皆未名而卒。

 

女三人,皆未及嫁而卒。

 

孫男六人:愻,陝州司戶參軍;

 

憲,新授滑州韋城縣主薄;

 

恕,雄州防禦推官,監西京左藏庫;

 

愬、願、懋,並假承務郎。

 

孫女七人:長適權忠武軍節度判官蘇京;

 

次適承事郎元耆弼;

 

次適許州長社縣主簿范祖樸;

 

次適承奉郎王微;

 

次適承務郎王景文;

 

次許嫁承務郎蘇迨;

 

次尚幼。

 

適范、王氏三人皆早卒。

 

曾孫二人:延世、奉世。

 

若薛氏、歐陽氏世家,既具于簡肅、文忠之志。

 

轍少獲知于文忠公,出入門下,與其諸子游,知夫人平生為詳,而子棐複以狀求銘。

 

銘曰:簡肅之肅,夫人實承之。

 

文忠之忠,夫人實成之。

 

既成其夫,亦遺其子。

 

白髮素襦,動不忘禮。

 

貧富之交,生死之間。

 

有以壯夫,而莫克安。

 

夫人居之,不懾不疑。

 

問誰使然,簡肅之遺。

 

有立于朝,文忠子孫。

 

豈獨文忠,夫人與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8#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05:59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五 墓表銘四首


【全禪師塔銘】

 

黃蘖斷際禪師之後十有九世曰道全禪師,洛陽王氏子也。

 

生而不食葷血,父母異之,使事其舅廣愛演師。

 

十有九年而得度,二十年而受具。

 

游彭城,曆壽春,受華嚴清涼說于誠法師,朝授師說,夕能為其徒講。

 

彭城有隱士董君,識師非凡人也,勸遊南方,問無上道,師乃棄其舊學,渡江而南。

 

始従甘露禪師,茫無所見;

 

複従棲賢秀禪師。

 

秀勇於誨人,示以道機。

 

迷悶不能入,深自悔咎,至啖惡食、飲惡水以自礪。

 

凡七年,道不見。

 

舍秀游高安,事洞山文禪師,五年而悟,告文曰:吾一槌打透無底藏,一切珍寶皆吾有也。

 

文喜曰:汝得之矣!

 

自是言語偈頌,發如湧泉,不學而得。

 

高安太守請師住石台清涼。

 

已而,従居黃蘖。

 

師為人直而淳信,不飾外事。

 

元豐三年,眉山蘇轍以罪謫高安,師一見曰:君靜而惠,可以學道。

 

轍以事不能入山,師每來見,輒語終日不去。

 

六年,師得疾甚苦,従醫於市,見我語不離道,曰:吾病宿業也,殆不復起矣。

 

君無忘道,異時見我,無相忘也。

 

既而病良愈,還居山中。

 

七年,轍蒙恩移績溪令。

 

十一月,將西行,意師必來別我,師遂以病不出。

 

十二月乙丑,升堂與其眾訣,歸而趺坐欲化,眾強之臥,遂臥不動,不復飲食,明日丙寅而寂。

 

體暖香軟,凡十五日而荼毗,得舍利光潔無數,享年四十九,臘三十。

 

明年三月十三日,其徒葬之斷際塔之右。

 

其友人聰禪師與其徒思聰,皆以書來績溪,曰:師逝矣。

 

君知之者,以舍利為信。

 

請為銘其塔,而刻諸石。

 

為之銘曰:偉哉菩提心,一切皆具足。

 

雲何有不見,迷悶至狂惑。

 

譬如衣中珠,一見不復失。

 

假令隨塗泥,以至大火坑。

 

珠性常湛然,不應作異想。

 

全師大乘師,晚悟最上乘。

 

身病心不病,身滅心不滅。

 

西域師子師,中國惠可師。

 

皆不免厄死,而況其餘人。

 

疾病不能入,刀兵不能攻。

 

非彼有不能,乃我未常受。

 

我今為師說,智者不當疑。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69#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06:37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五 墓表銘四首


【閑禪師碑】

 

閑禪師者,臨濟玄公九世法孫,而黃龍南老嫡嗣也。

 

南老以道化江西,其徒常數百人,而師為高第。

 

南每歎曰:祖師之道,不墜於地,必斯人是賴。

 

南雖在世,而學者歸之已如雲矣。

 

南既寂,一時尊宿無有居其右者。

 

熙甯年,廬陵太守張公鑒請居隆慶。

 

未期年,鐘陵太守王公韶請居龍泉。

 

不逾年,以病求去。

 

廬陵人聞其舍龍泉也,舟載而歸,居隆慶之西堂,事之愈篤。

 

居二年,元豐四年三月十三日,浴訖,趺坐,以偈告眾,以將入滅,遂泊然而化。

 

既化,神色不變,鬚髮剃而複出。

 

廬陵守與其人來觀者如堵,皆願留事真相。

 

長老利儼稟師遺言,闍維之。

 

薪盡火滅,全身不散,以油沃薪益之,乃化。

 

是日,雲起風作,飛瓦折木,煙氣所至,東西南北四十裏,凡草木沙礫之間,皆得舍利如金色,碎之如金沙。

 

居士長者購以金錢,細民拾而鬻之,數日不絕。

 

計其所獲,幾至數斛。

 

師法名慶閑,福州古田卓氏子也。

 

母夢胡僧授以明珠,得而吞之,覺而有孕。

 

及生,白光照室。

 

幼不近酒肉。

 

年十一,事建州升山資慶長老德圓。

 

十七削髮受具。

 

二十辭師遠遊。

 

及其終也,年五十三,臘三十六。

 

余未嘗識師。

 

元豐七年,過廬山開先,見瑛禪師,言及師事。

 

且曰:瑛少嘗問道于閑師,願為文刻石,傳示久遠。

 

余許之。

 

明年,遣其徒請於績溪。

 

餘有善知識,本出於南老,將問之,益信而作。

 

五月辛亥,得疾,寒熱。

 

癸醜,益甚,餘正臥念曰:四大本空,五蘊非有,今我此疾,何自而至?

 

少頃即睡,夢有告者曰:如閑師複何疑耶?

 

疑即病矣。

 

余聞之矍然,即於夢中作數百言,詞甚雋偉,覺而忘之,病亦稍愈。

 

乃為之碑,而系之以偈曰:一切諸如來,惟於一性通。

 

具足大神力,或坐微塵裏。

 

而轉大法輪,或于一毛端。

 

普見寶王刹,或於見在土。

 

遍見一切土,彼此無壞相。

 

或於見在土,直上忉利宮。

 

人天相還往,而無有難相。

 

或令土石沙,皆化為黃金,一切皆得取。

 

或令江河海,皆化為酥酪,一切皆得食。

 

或近取一劫,而演為十劫。

 

或遠取百劫,而促為一劫。

 

一切無礙法,河沙不可擬。

 

閑師得正眼,久為僧中王。

 

及其滅度時,廣作諸法事。

 

顏色不動搖,爪發日滋長。

 

薪盡火亦滅,凝然不解散。

 

益薪助以油,爾乃就變滅。

 

是時人天哀,大風吹陰雲,發瓦折大木。

 

煙氣所及處,皆得大舍利,圓明如寶珠。

 

精色如真金,其數千萬億。

 

是事大稀有,聞者以為疑。

 

我昔忝聞道,亦不免斯惑。

 

病中夢訶者,閑師事何疑。

 

有疑即是病,不當作是見。

 

夢中悔謝客,口作數百言。

 

曾不以意作,已覺不能記。

 

稽道三界尊,閑師不止此。

 

憫世狹劣故,聊示其小者。

 

複以告瑛師,刻石示學人。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0#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07:38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五 墓表銘四首


傳二首

【孟德傳(附子瞻題語)】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

 

少而好山林,既為兵,不獲如志。

 

嘉祐中,戍秦州。

 

秦中多名山。

 

德出其妻,以其子與人,而逃至華山下。

 

以其衣易一刀十餅,攜以入山,自念:吾禁軍也。

 

今至此,擒亦死,無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

 

此三死者,吾不復恤矣。

 

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餅既盡,取草根木實食之。

 

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脹懣,無所不至,既數月,安之如食五穀,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饑。

 

然遇猛獸者數矣,亦輒不死。

 

德之言曰:凡猛獸類能識人氣,未至百步,輒伏而號,其聲震山谷。

 

德以不顧死,未嘗為動,須臾,奮躍如將搏焉,不至十數步,則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試之前後如一。

 

後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為候者所執,德自分死矣。

 

知商州宋孝孫謂之曰:吾視汝非惡人也,類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乃使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張公安道適知秦州,德稱病,得除兵籍為民。

 

至今往來諸山中,亦無他異能。

 

夫孟德可謂有道者也。

 

世之君子皆有所顧,故有所慕,有所畏。

 

慕與畏交於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見於面顏,人望而知之。

 

故弱者見侮,強者見笑,未有特立於世者也。

 

今孟德其中無所顧,其浩然之氣,發越於外,不自見而物見之矣。

 

推此道也,雖列於天地可也,曾何猛獸之足道哉!

 

〈子由書孟德事見寄,余既聞而異之,以為虎畏不懼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見虎而不懼者。

 

則斯言之有無,終無所試之。

 

然曩余聞忠、萬、雲安多虎,有婦人置二小兒沙上而浣衣于水上者。

 

有虎自山上馳下,婦人倉惶沉水避之,二小兒戲沙上自若。

 

虎熟視久之,至以首抵觸,庶幾其一懼,而兒癡,竟不知怪。

 

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懼之人威無所施歟?

 

世言虎不食醉人,必坐守之,以俟其醒。

 

非俟其醒,俟其懼也。

 

有人夜自外歸,見有物蹲其門,以為豬狗類也,以杖擊之,即逸去。

 

至山下月明處,則虎也。

 

是人非有以勝虎,其氣已蓋之矣。

 

使人之不懼,皆如嬰兒、醉人,與其未及知之時,則虎不敢食,無足怪者。

 

故書其末,以信子由之說。

 

子瞻題。〉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1#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09:12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五 墓表銘四首


【丐者趙生傳】

 

高安丐者趙生,敝衣蓬發,未嘗沐洗,好飲酒,醉輒毆詈其市人。

 

雖有好事時召與語,生亦慢罵,斥其過惡。

 

故高安之人皆謂之狂人,不敢近也。

 

然其與人遇,雖未嘗識,皆能道其宿疾與其平生善惡。

 

以此,或曰:此非有道者耶?

 

元豐三年,予謫居高安,時見之於途,亦畏其狂,不敢問。

 

是歲歲莫,生來見予。

 

予詰之曰:生未嘗求人,今謁我,何也?

 

生曰:吾意欲見君耳。

 

既而曰:吾知君好道而不得要,陽不降,陰不升,故肉多而浮,面赤而瘡。

 

吾將教君挽水以溉百骸,經旬諸疾可去,經歲不怠,雖度世可也。

 

予用其說,信然。

 

惟怠不能久,故不能究其妙。

 

生嘗告予:吾將與君夜宿於此。

 

予許之。

 

既而不至,問其故,曰:吾將與君游於他所,度君不能無驚,驚或傷神,故不敢。

 

予曰:生游何至?

 

曰:吾常至太山下,所見與世說地獄同,君若見此,歸當不願仕矣。

 

予曰:何故?

 

生曰:彼多僧與官吏。

 

僧逾分,吏暴物故耳。

 

予曰:生能至彼,彼人亦知相敬耶?

 

生曰:不然,吾則見彼,彼不吾見也。

 

因歎曰:此亦邪術,非正道也。

 

君能自養使氣與性俱全,則出入之際,將不學而能,然後為正也。

 

予曰:養氣請従生說為之,至於養性奈何?

 

生不答。

 

一日遽問曰:君亦嘗夢乎?

 

予曰:然。

 

亦嘗夢先公乎?

 

予曰:然。

 

方其夢也,亦有存沒憂樂之知乎?

 

予曰:是不可常也。

 

生笑曰:嘗問我養性,今有夢覺之異,則性不全矣。

 

予矍然異其言。

 

自此知生非特挾術,亦知道者也。

 

生兩目皆翳,視物不明。

 

然時能脫翳見瞳子,碧色。

 

自臍以上,骨如龜殼,自心以下,骨如鋒刃。

 

兩骨相值,其間不合如指。

 

嘗自言生於甲寅,今一百二十七年矣。

 

家本代州,名吉。

 

事五台僧,不能終,棄之,游四方。

 

少年無行,所為多不法,與揚州蔣君俱學。

 

蔣惡之,以藥毒其目,遂翳。

 

然生亦非蔣不循理,槁死無能為也。

 

是時予兄子瞻謫居黃州,求書而往,一見,喜子瞻之樂易,留半歲不去。

 

及子瞻北歸,従之興國,知軍楊繪見而留之。

 

生喜禽鳥六畜,常以一物自隨,寢食與之同。

 

居興國,畜駿騾,為騾所傷而死,繪具棺葬之。

 

元祐元年,予與子瞻皆召還京師,蜀僧有法震者來見,曰:震溯江將謁公黃州,至雲安逆旅,見一丐者曰:‘吾姓趙,頃于黃州識蘇公,為我謝之。

 

予驚問其狀,良是。

 

時知興國軍朱彥博之子在坐,歸告其父,發其葬,空無所有,惟一杖及兩脛在。

 

予聞有道者惡人知之,多以惡言穢行自晦,然亦不能盡掩,故德順時見於外。

 

今余觀趙生,鄙拙忿隘,非專自晦者也。

 

而其言時有合于道,蓋於道無見,則術不能神,術雖已至,而道未全盡。

 

雖能久生變化,亦未可以語古之真人也。

 

道書:屍假之下者留腳一骨。

 

生豈假者耶?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2#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09:51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五 墓表銘四首


敘三首

【類篇敘范景仁侍讀托撰】

 

雖有天下甚多之物,苟有以待之,無不各獲其處也。

 

多而至於失其處者,非多罪也。

 

無以待之,則十百而亂;

 

有以待之,則千萬若一。

 

今夫字書之於天下,可以為多矣。

 

然而従其有聲也,而待之以《集韻》,天下之字,以聲相従者,無不得也;

 

従其有形也,而待之以《類篇》,天下之字,以形相従者,無不得也。

 

既已盡之以其聲矣,而又究之以其形,而字書之變曲盡。

 

蓋天聖中,諸儒始受詔為《集韻》,書成以為有形存而聲亡者,未可以責得於《集韻》也。

 

於是又詔為《類篇》。

 

凡受詔若干年而後成。

 

夫天下之物,其多而至比於字書者,未始有也。

 

然而多不獲其處,豈其無以待之。

 

昔周公之為政,登龜取黿、攻梟去蛙之說無不備具,而孔子之論禮至於千萬而一有者,皆預為之說。

 

夫此將以應天下之無窮,故待天下之物,使皆有處,如待字書,則物無足治者。

 

凡為《類篇》,以《說文》為本,而其例有八:一曰,規子、槻同部,而呐、冏異部,凡同意而異形者,皆兩見也;

 

二曰,天,一在年,一在真,凡同意而異聲者,皆一見也;

 

三曰,叟之在草,人毛之在於,凡古意之不可知者,皆従其故也;

 

四曰,雰,古乞類也,而今附雨,,古口類也,而今附音,凡變古而有異義者,皆従今也;

 

五曰,壺之在口,無之在林,凡變古而失其真者,皆従古也;

 

六曰,一先之附天,一生之附人,凡字之後出而無據者,皆不得特見也;

 

七曰,王之為玉,朋之為朋,凡字之失故而遂然者,皆明其由也;

 

八曰,邑之加邑,白之加◆,凡《集韻》之所遺者,皆載於今書也。

 

推此八者,以求其詳,可得而見也。

 

凡十四篇,目錄一篇,文若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3#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10:28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五 墓表銘四首


【古今家誡敘】

 

老子曰: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或曰:慈則安能勇?

 

曰:父母之于子也,愛之深,故其為之慮事也精。

 

以深愛而行精慮,故其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

 

非父母之賢于人,勢有所必至矣。

 

轍少而讀書,見父母之戒其子者,諄諄乎惟恐其不盡也,惻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嗚呼!

 

此父母之心也哉!

 

師之于弟子也,為之規矩以授之,賢者引之,不賢者不強也。

 

君之於臣也,為之號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

 

臣之於君也,可則諫,否則去。

 

子之于父也,以幾諫不敢顯,皆有禮存焉。

 

父母則不然,子雖不肖,豈有棄子者哉!

 

是以盡其有以告之,無憾而後止。

 

《詩》曰: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饙饎。

 

豈弟君子,民之父母。

 

夫雖行潦之陋,而無所棄,猶父母之無棄子也。

 

故父母之于子,人倫之極也。

 

雖其不賢,及其為子言也必忠且盡,而況其賢者乎?

 

太常少卿長沙孫公影修,少孤而教於母。

 

母賢,能就其業,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為《賢母錄》,以致其意。

 

既集《古今家誡》,得四十九人以示轍,曰:古有為是書者,而其文不完。

 

吾病焉,是以為此合眾父母之心,以遺天下之人,庶幾有益乎?

 

轍讀之而歎曰:雖有悍子,忿鬥于市莫之能止也,聞父之聲則斂手而退,市人過之者亦莫不泣也。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無以發之耳。

 

今是書也,要將以發之歟?

 

雖廣之天下可也。

 

自周公以來至於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

 

公又將益廣之,未止也。

 

元豐二年四月三日,眉陽蘇轍敘。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4#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11:24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五 墓表銘四首


【洞山文長老語錄】

 

敘水流於地,發為草木,鹹酸甘苦皆水也。

 

火傳於薪,化為飲食、飯餅、羹胾,皆火也。

 

心藏於人,見於百骸,視聽言動皆心也。

 

古之達人,推而通之,大而天地山河,細而秋毫微塵,此心無所不在,無所不見。

 

是以小中見大,大中見小,一為千萬,千萬為一,皆心法爾。

 

然而非有所造也,故其指心法以示人也,有以光明相好化人,有以飲食臥具衣服,有以園林台觀虛空,有以寂嘿無說無示,蓋事無非法者。

 

然有聞思修法門,眾生由之以入,如大衢路,既徑且易。

 

自達摩西來,諸祖相承,皆因言以曉人,心地既明,出語皆法。

 

譬如古木,生氣條達,花葉無數,顛倒向背,穠纖長短,無一不可。

 

譬如大海,濕性融溢,隨風舒卷,波濤流轉,充遍洲浦,無一不到。

 

觀者眩曜,莫測其故,然至於循流返源,識其終始,可以拊手而笑。

 

有克文禪師,幼治儒業,弱冠出家求道,得法于黃龍南公,說法于高安諸山。

 

晚居洞山,實繼悟本,辯博無礙,徒眾自遠而至。

 

元豐三年,予以罪來南,一見如舊相識。

 

既而其徒以語錄相示,讀之縱橫放肆,為之茫然自失。

 

蓋餘雖不能詰,然知其為證正法眼藏,得遊戲三昧者也。

 

故題其篇首。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5#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12:39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六 祭文九首


【祭歐陽少師文】

 

維年月日,具官蘇轍謹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故觀文少師贈太師九丈之靈:嗚呼!

 

嘉祐之初,公在翰林。

 

維時先君,處於西南。

 

世所莫知,隱居之深。

 

作書號公,曰是知予。

 

公應嗟然,我明子心。

 

吾于天下,交遊如林。

 

有如斯文,見所未曾。

 

先君來東,實始識公,傾蓋之歡,故舊莫隆。

 

遍出所為,歎息改容。

 

曆告在位,莫此蔽蒙。

 

報國以士,古人之忠。

 

公不妄言,其重鼎鐘。

 

厥聲四施,靡然向風。

 

嗟維此時,文律頹毀。

 

奇邪譎怪,不可告止。

 

剽剝珠貝,綴飾耳鼻。

 

調和椒薑,毒病唇齒。

 

咀嚼荊棘,斥棄羹胾。

 

號茲古文,不自愧恥。

 

公為宗伯,思複正始。

 

狂詞怪論,見者投棄。

 

踽踽元昆,與轍皆來。

 

皆試於庭,羽翼病摧。

 

有鑒在上,無所事媒。

 

馳詞數千,適當公懷。

 

擢之眾中,群疑相豗。

 

公恬不驚,眾惑徐開。

 

滔滔狂瀾,中道而回。

 

匪公之明,化為詼俳。

 

公德日隆,曆蹈二府。

 

轍方在艱,撫視逾素。

 

納銘幽宅,德逮存故。

 

終喪而還,公以勞去。

 

公年未衰,屢告遲莫。

 

自亳徂青,迄蔡而許。

 

來歸汝陰,嘯傲環堵。

 

轍官在陳,於潁則鄰。

 

拜公門下,笑言歡欣。

 

杯酒相屬,圖史紛紜。

 

辯論不衰,志氣益振。

 

有如斯人,而止斯邪。

 

書來告哀,情懷酸辛。

 

報不及至,凶訃遄臻。

 

嗚呼!

 

公之于文,雲漢之光。

 

昭回洞達,無有采章。

 

學者所仰,以克向方。

 

知者不惑,昧者不狂。

 

公之在朝,以直自遂。

 

排斥奸回,罔有劇易。

 

後來相承,敢隕故事。

 

雖庸無知,亦或勉勵。

 

此風之行,逾三十年。

 

朝廷尊嚴,庶士多賢。

 

伊誰雲従,公導其先。

 

自公之歸,忽焉變遷。

 

又誰使然,要歸諸天。

 

天之生物,各維其時。

 

朝暘薰風,春夏時宜。

 

凍雨急雪,匪寒不施。

 

時去不返,雖強莫違。

 

矧惟斯人,而不有時。

 

時既往矣,公亦逝矣。

 

老成雲亡,邦國瘁矣。

 

無為為善,善者廢矣。

 

時實使然,我誰懟矣。

 

哭公於堂,維其悲矣。

 

嗚呼哀哉,尚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6#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13:11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六 祭文九首


【祭文與可學士文】

 

維元豐二年歲次己未二月庚子朔,具官蘇轍謹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于故吳興太守與可學士親家翁之靈:嗚呼!

 

與君結交,自我先人。

 

舊好不忘,繼以新姻。

 

鄉黨之歡,親友之恩。

 

豈無他人,君則兼之。

 

君牧吳興,我官南京。

 

従君季子,長女實行。

 

君次於陳,往見姑嫜。

 

使者未反,而君淪亡。

 

於何不淑,以至於斯。

 

匪人所知,神實為之。

 

昔我愛君,忠信篤實。

 

廉而不劌,柔而不屈。

 

發為文章,實似其德。

 

風雅之深,追配古人。

 

翰墨之工,世無擬倫。

 

人得其一,足以自珍。

 

縱橫放肆,久而疑神。

 

晚歲好道,耽悅至理。

 

洗濯塵翳,湛然不起。

 

病革不亂,遺書滿紙。

 

嗟乎今日,見此而已。

 

我欲哭君,神往身留。

 

遣使往奠,涕泗橫流。

 

絳幡素車,歸安故丘。

 

嗚呼哀哉,尚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7#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13:39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六 祭文九首


【祭永嘉郡夫人馬氏文】

 

維元豐元年八月壬寅朔十八日己未,具官蘇軾、轍謹以清酌庶羞之奠,祭於故永嘉郡夫人馬氏之靈:惟夫人毓德大宗,作配仁人。

 

富貴榮顯,居之若無。

 

寬裕慈祥,終身不改。

 

晚通至道,遊心空寂。

 

啟手即化,容如平生。

 

登證妙果,古人是似。

 

歲月遷逝,歸全南野。

 

君子在位,嗣子在列。

 

都人出祖,欷歔歎息。

 

軾與弟轍,皆游門下,義均親戚。

 

令德懿行,夙所聞知。

 

恭致禮奠,禮畢至。

 

尚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8#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14:07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六 祭文九首


【祭王虢州伯剔文】

 

年月日,具官蘇軾與弟轍謹以清酌庶羞之奠,致祭於故虢州使君伯剔朝散親家翁之靈:軾官吳中,昔始識君。

 

愚不自量,欲裕斯人。

 

眾目睢盱,更笑迭瞋。

 

君在其間,乃獨不然。

 

危弦急張,時一弛寬。

 

我賴以全,民亦少安。

 

事之難知,君以罪廢。

 

還家宋都,轍適在是。

 

簿書之閑,往走君廬。

 

忘其厄窮,笑歌歡籲。

 

夜飲不歸,月墮城隅。

 

間屏僕夫,與我深言。

 

今昔之故,君何不聞。

 

指後將然,已而信然。

 

見遠識微,我不如君。

 

我遷于南,一往六年。

 

歸來執手,白髮侵顛。

 

遂以息女,許君長子。

 

朋友惟舊,親戚惟始。

 

西虢之行,過我都城。

 

慨然憂世,不憂死生。

 

訃來自西,驚怛不信。

 

車過城東,往奠不辰。

 

追懷平生,哭於寢門。

 

漬酒束脯,以寄酸辛。

 

嗚呼哀哉,尚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79#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14:37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六 祭文九首


【祭鄧內翰母郡太君文】

 

惟靈祗服圖史,肅恭蘋蘩。

 

擢芳江漢之濱,齊聲尹姞之盛。

 

篤生賢子,揚於帝廷。

 

北扉代言,訓誥如古。

 

南宮庀職,賓旅有儀。

 

連袂以朝,列鼎而養。

 

織屨以就方進,豈惟古人!

 

翦發以成陶公,複見南國。

 

耄期不亂,子孫滿前。

 

福祿所鐘,方期永世。

 

喜懼相繼,入吊於廬。

 

今者丹旐告行,靈舟將啟。

 

僚舊之故,肴醴式陳。

 

魂而有知,嘉此誠意。

 

尚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80#
 樓主| 發表於 2013-1-31 22:15:14 | 只看該作者

欒城集卷二十六 祭文九首


【祭曹演父朝議文】

 

我官宋都,晨出南河。

 

逢公北征,吏卒譏訶。

 

相揖于輿,莫或遑它。

 

伯氏之南,見公符離。

 

傾蓋相歡,執手無疑。

 

公顧我笑,我猶未知。

 

逮伯遷黃,公在浮光。

 

山聯川通,可跂而望。

 

有饋豚羔,報之醪漿。

 

始于友朋,求我婚姻。

 

數歲之間,相與抱孫。

 

我雖未際,而日以親。

 

我夢蛟然,有告不祥。

 

凶訃在門,淒絕肝腸。

 

諸子累累,匍匐哀荒。

 

公嗜讀書,贍於文詞。

 

亦達於政,實惟吏師。

 

惟人莫知,而止於斯。

 

匪我知公,我兄實知。

 

哭公寢門,兄在禮闈。

 

嗚呼已矣,寄哀此詞。

 

尚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1-1 14:40 , Processed in 0.23437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