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漢語大詞典●信】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23 21:27: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漢語大詞典●信


①[xìnㄒㄧㄣˋ]

 

[『廣韻』息晉切,去震,心。]

 

亦作“孞”。

 

1.誠實不欺。

 

『論語·學而』:“爲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唐韓愈『論今年權停舉選狀』:“以臣之愚,以爲宜求純信之士,骨鯁之臣,憂國如家、忘身奉上者。”

 

2.守信用,實踐諾言。

 

『左傳·宣公二年』:“賊民之主,不忠;

 

棄君之命,不信。”

 

『國語·晉語二』:“吾聞之,申生甚好信而彊,又失言於衆矣,雖欲有退,衆將責焉。”

 

韋昭注:“信,言必行之。”

 

『新唐書·張巡傳』:“待人無所疑,賞罰信,與衆共甘苦寒暑。”

 

3.果眞,確實。

 

『書·金縢』:“二公及王,及問諸史與百執事。

 

對曰:‘信,噫!

 

公命,我勿敢言。’”

 

孔傳:“史百執事言信有此事,周公使我勿道。”

 

唐柳宗元『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爲農信可樂,居寵眞虛榮。”

 

淸王士禛『池北偶談·老僧』:“張云,牡丹高六七尺,大十五圍。

 

曩見河南段凝之氏六十年牡丹,不及其半,信百年物也。”

 

4.不發生差誤;

 

有規律。

 

『管子·任法』:“故聖君設度量,置儀法,如天地之堅,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時之信。”

 

馬王堆漢墓帛書『經法·論』:“日信出信入……信者,天之期也。”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洭水』:“穴口若井,一日之中,十溢十竭,信若潮流。”

 

聞一多『紅燭·貢臣』詩:“我的王!

 

他們講潮汐有信,如今叫我怎樣相信他呢?”

 

5.表明;

 

明確。

 

『左傳·定公八年』:“王孫賈趨進曰:‘盟以信禮也。’”

 

杜預注:“信猶明也。”

 

『國語·晉語一』:“且夫勝狄,諸侯驚懼,吾邊鄙不儆,倉廩盈,四隣服,封疆信,君得其賴。”

 

韋昭注:“信,審也。”

 

『呂氏春秋·禁塞』:“上稱三皇五帝之業,以愉其意;

 

下稱五伯名士之謀,以信其事。”

 

高誘注:“信,明也。”

 

6.信從,相信。

 

『書·湯誓』:“爾尙輔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賚汝。

 

爾無不信,朕不食言。”

 

『孟子·盡心下』:“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唐韓愈『答胡生書』:“至於是而不悔,非信道篤者,其誰能之?”

 

巴金『關於〈長生塔〉』:“他信神,必然也信鬼。”

 

7.知道;

 

料到。

 

『淮南子·氾論訓』:“及其爲天子三公,而立爲諸侯賢相,及始信於異衆也。”

 

高誘注:“信,知也。”

 

宋柳永『拋球樂』詞:“須信豔陽天,看未足、已覺鶯花謝。”

 

康有爲『閱報聞禁中皆成茂草矣』詩:“兩年回首成禾黍,不信弧箕竟滅周!”

 

8.任意;

 

聽任。

 

『荀子·哀公』:“故明主任計不信怒,闇主信怒不任計。”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涉務』:“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資俸祿而食耳。

 

假令有者,皆信僮僕爲之。”

 

宋蘇轍『隋論』:“人之於物,聽其自附而信其自去,則人重而物輕。”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六一:“又曉得他吐過血,更不可過度的勞動,所以不能信著自己的意兒就這么走下去。”

 

9.符契,憑證。

 

『墨子·號令』:“大將使人行,守操信符。

 

信不合,及號不相應者,伯長以上輒止之。”

 

『史記·刺客列傳』:“今行而毋信,則秦未可親也。”

 

『周禮·地官』“掌節上士二人”漢鄭玄注:“節猶信也,行者所執之信。”

 

『警世通言·陳可常端陽仙化』:“告恩王,錢原許妾供養,妾亦怕他番悔,已拏了他上直朱紅牌一面爲信。”

 

10.使者;

 

傳送公文函件的人。

 

『史記·韓世家』:“命戰車滿道路,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

 

『古詩箋·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聞人倓箋:“陳曰:斷來信,謂謝絶媒人。”

 

『資治通鑑·晉安帝元興三年』:“即馳信召焉。

 

時穆之聞京口讙噪聲,晨起,出陌頭,屬與信會。”

 

11.書信。

 

『梁書·到漑傳』:“因賜漑『連珠』曰:‘硏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

 

唐李紳『端州江亭得家書』詩之一:“開拆遠書何事喜,數行家信抵千金。”

 

茅盾『曇』:“這都是她到上海后收到的各方面朋友的信。”

 

如:介紹信。

 

證明信。

 

12.消息,音訊。

 

漢揚雄『太玄·應』:“陽氣極於上,陰信萌乎下,上下相應。”

 

五代齊己『驚秋』詩:“褰簾聽秋信,晩傍竹聲歸。”

 

『紅樓夢』第一一三回:“一時王夫人聽了丫頭的信,也過來了,先見鳳姐安靜些,心下略放心。”

 

13.謂連宿兩夜。

 

語出『詩·周頌·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

 

毛傳:“一宿曰宿,再宿曰信。”

 

『左傳·莊公三年』:“凡師一宿爲舍,再宿爲信,過信爲次。”

 

『國語·周語上』:“昔夏之興也,融降於崇山;

 

其亡也,回祿信於耹隧。”

 

韋昭注:“再宿爲信。”

 

唐元稹『與史館韓侍郞書』:“祿山還至衛縣,遣太守鄭遵意詣山致命,輟行信宿以俟之。”

 

14.引申謂兩天。

 

唐劉禹錫『鑑藥』:“予受藥以餌,過信而骽能輕,痺能和,涉旬而苛癢絶焉。”

 

參見“信宿”。

 

15.即信石。

 

指砒霜。

 

爲劇毒藥物。

 

淸蒲松齡『聊齋志異·眞生』:“長山某,賣解信藥……一日,以株累被逮。

 

妻弟餉食獄中,隱置信焉。”

 

參見“信石”。

 

16.裝在器物中心的物件。

 

如蜡燭的撚子、爆竹的引線等。

 

『紅樓夢』第五三回:“這荷葉乃是洋鏨琺瑯活信,可以扭轉向外,將燈影逼住,照著看戲,分外眞切。”

 

17.姓。

 

『通志·氏族三』:“信氏,『風俗通』:魏公子信陵君之後。”

 

信②[shēnㄕㄣ]

 

[『集韻』升人切,平眞,書。]

 

亦作“孞”。

 

1.通“伸”。

 

伸直,伸長。

 

『易·繫辭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孟子·告子上』:“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

 

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爲指之不若人也。”

 

『周禮·考工記·鮑人』:“引而信之,欲其直也。

 

信之而直,則取材正也。”

 

『漢書·律曆志』:“尺者,蒦也。

 

丈者,張也。

 

引者,信也。”

 

顏師古注:“信讀曰伸,言其長。”

 

2.通“伸”。

 

伸張。

 

『禮記·儒行』:“有比黨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

 

雖危,起居竟信其志。”

 

鄭玄注:“信讀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史記·春申君列傳』:“今王使盛橋守事於韓,盛橋以其地入秦,是王不用甲,不信威,而得百里之地。

 

王可謂能矣!”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

 

3.通“身”。

 

見“信圭”。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0-7 08:20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