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wzy_7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丹溪治法心要】

 關閉 [複製鏈接]
6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6:52:25 | 只看該作者

卷五


咳血(第五十八)


痰盛身熱,多是血虛,入方:青黛、栝蔞仁、訶子、海石、山梔,上為末,薑汁蜜丸,噙化。


嗽甚者,加杏仁,後以八物湯調理。


痰帶血絲出者,用童便、竹瀝。


先吐紅,後吐痰,多是陰虛,火逆痰上,四物湯起料,加痰火藥。


先痰嗽,後見紅,多是痰積熱,降痰火為急。


肥人咳嗽,發寒熱,吐血,以瓊玉膏。


一人因憂患病,咳吐血,面黧黑色,藥之十日不效,謂其兄陳狀元曰:此病得之失志而傷腎,必用喜解乃可愈,即求一足衣食地處之,於是大喜,即時色退,不藥而愈,所以言治病必求其本,雖藥得其所病之氣,宜苟不得其致病之情,則方終不效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6:54:12 | 只看該作者

吐血(第五十九)


火載血上,錯經妄行,脈大者發熱,喉中痛者是氣虛,用參、?蜜炙、黃柏、荊芥、生地黃、當歸治之。


嘔血用韭汁、童便、薑汁,磨鬱金同飲。


火載血上,錯行妄行,用四物東加炒山梔、童便、薑汁。


山茶花、鬱金末,入童便、薑汁、酒,治吐血。


經血逆行,或吐,或唾衄,或血腥,以韭汁服立效。


痰帶血絲出,用童便、竹瀝,後用犀角地黃湯。


又方:用韭汁、童便二物,另用鬱金細研,入二物內服之,其血自清。


又方:治吐衄血上行,鬱金為末、薑汁、童便、好酒調服。


如無鬱金,則以山茶花代之。


吐血挾痰,吐出一碗、兩碗,只補陰降火,四物東加火劑之類。


挾痰者,用血藥,則泥而不行,治火即自止,吐血,火病也。


或暴吐紫血一兩碗者,無慮,吐出好,此熱傷血死於中,用四物東加解毒之類。


吐血不止,炒黑乾薑末、童便調服。


喉脘痰血,用荊芥散。


舌上無故出血如線,槐花炒研末,干糝之,胃中清血,非藍實不除。


山梔最清胃脘之血。


吐血,覺胸中氣塞上,便吐紫血者,桃仁承氣湯下之。


治吐血,以趾桂五錢為末,冷水調服。


痰涎帶出血,此胃口中清血,為熱蒸而出。


重者,用山梔;輕者,用藍實。


治吐血以童便一分,酒半分,擂柏葉溫飲,非酒不行。


咳嗽吐血,雞蘇丸或作湯服。


血妄行,解毒四物湯。


甚者,入炒乾薑數片。


吐血用童便調香附末,或白芨末服之。


吐血咳嗽:紅花 杏仁(去皮尖) 枇杷葉(薑炙去毛) 紫菀茸 鹿茸 炙桑白皮 木通(各一兩) 大黃(半兩),用蜜丸,噙化。


血從上出,皆陽盛陰虛,有升無降,陽盛陰虛,故血不得下行,因炎上之勢,而上出,脈必大而芤。


大者,發熱;


芤者,血滯與失血。


大法:補水抑火,使復其位,四物東加炒山梔仁、童便、薑汁、鬱金、竹瀝。


《大全良方》四生丸甚妙。


不咳不唾血,散見口中從齒縫舌下來,每用益腎水、瀉相火治之,不旬日愈。


一壯年患嗽(已見《醫要》)。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6:54:41 | 只看該作者

咯血(第六十)


用薑汁、童便、青黛入血藥中用,如四物湯、地黃膏、牛膝膏之類。


傳尸勞瘵,寒熱交攻,久嗽咯血,日見羸瘦,先以三拗湯與蓮心散煎,萬不失一。


又治咯血,用黑豆、陳皮、甘草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6:55:21 | 只看該作者

衄血(第六十一)


大抵與吐血同。


大概是血被熱氣所逼,而隨氣上行,以散氣退熱為主。


涼血行血為主。


入方:以犀角地黃湯入鬱金同用,犀角、赤芍藥、牡丹皮、生地黃、如無犀角,升麻代之。


經血錯行,或血腥,或吐血、唾血,用韭葉汁服之立效。


大凡用犀角能解毒。


衄血不止,以養胃湯煎服一帖見效。


鼻衄嘔血,及傷寒強發少陰汗者,犀角地黃東加黃芩。


內傷病似傷寒證,汗下後衄血大出不止,真武湯。


若煩躁吸水,脈沉細而微,足冷,面脫白紅色,此陽脫陰虛。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6:55:58 | 只看該作者

溺血(第六十二)


屬熱。


血虛。


溺血屬熱,炒山梔煎服,或小薊、琥珀。


有血虛者,四物東加牛膝膏。


尿血實者,可下,當歸承氣湯下之,後以四物東加炒山梔服之。


婦女無故尿血,龍骨一兩,酒調方寸匕。


大抵溲血、淋血、便血三者,雖以前後陰所出之不同,然於受病則一也,故治法分標本亦一也。


其散血、止血,無殊於數十品之間,惟引導佐使,各得其鄉者,為少異耳。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6:57:19 | 只看該作者

下血(第六十三)


有熱、有虛。


治血不可純用寒涼藥。


當寒因熱用,必於寒涼藥中用辛味升溫之藥,如酒浸炒涼藥,酒煮黃連丸之類。


有熱,四物東加炒山梔、升麻、秦艽、膠珠。


大腸濕熱下血,久屬虛,當溫散四物東加炮乾薑、升麻。


又方:用白芷、五倍子末,飯丸。


又方:干柿燒灰存性,米飲下二三錢。


積熱便血:蒼朮(一兩半) 陳皮(一兩半) 黃連 黃柏 條芩(以上各七錢半) 連翹(五錢)


上末之,以生地黃膏六兩搜丸。


又方:蒼朮?地黃?上同擂碎為細末,以飯為丸,忌鐵器。


治便血過多,四物東加皮。


又方:茄蒂燒灰存性,山梔炒研末,飯丸,每服百丸,米湯清早下。


便血人,久遠傷血致虛,並麻風面生癬瘡:龜板 升麻 香附(以上各五錢) 白芍藥(一兩半) 側柏(一兩) 椿根皮(七錢半) 上末之,以粥為丸,用四物東加白朮、黃連、甘草、陳皮等煎湯下之。


脈緩大,口渴便血,月經紫色,勞傷而挾濕者:白朮(五錢)地黃(三錢) 黃柏(炒三錢) 白芍藥 香附 地榆(以上各二錢) 黃芩(一錢) 上末之,炊餅丸。


治大便下血效甚,《宣明方》地榆散。


陽虛陰乏之人,久年便血,不時面帶黃柏皮色者,理中東加附子,百草霜為丸服。


戴云:咳血者,嗽出痰內有血者是也;


嘔血者,嘔全血也;


咯血者,每咯出皆是血疙瘩也;


衄血者,鼻中出血也;


溺血者,小便出血也;


下血者,大便出血也。


雖有名色之分,俱是熱證,但有虛實、新舊不同,或妄言寒者,誤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6:58:08 | 只看該作者

腸風(第六十四)


獨在胃與大腸出,多用黃芩、秦艽、槐角、升麻、青黛。


有兼風者,蒼朮、秦艽、芍藥、香附。


腸風方:蒼朮、滑石、當歸、生地、黃芩、甘草,定腸痛多用之。


一方:大黃(煨過三錢) 當歸(半兩) 桃仁(三錢去皮尖)


皮(一兩炙) 黃連(一兩炒) 秦艽(一兩) 槐角子(一兩) 檳榔(半兩) 皂角仁(五錢) 黃柏荊芥穗(以上各五錢炒) 枳殼(五錢)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粒,食前白湯下。


鮮血下者,加棕毛灰、蓬房灰,上專治臟毒下血。


腸癖下血,濕熱兩感,起居不節,為餐泄腸?,涼血地黃湯。


濕毒下血當歸和血散。


腸風脫落車局鳩五七個,火焙乾為末,醋調刷上。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6:59:52 | 只看該作者

痔漏(第六十五)


專以涼血為主。


漏瘡先服大劑補藥,以生氣血,參、?、歸、朮、芎為主,外以附子末,津和作餅,如錢濃,安患處灸之,只令微熱,不可令痛,干則易之,再以干者研末如前,作餅炙之。


困倦且止,次日再炙,直至肉平為效,仍用前補氣血藥煎膏藥貼,或用附子片灸亦可。


肢體上癰疽瘡癤,久不收口者,亦宜用此法。


痔瘡大法,用條芩涼大腸,人參、黃連、生地、槐角、涼血生血,芎歸和血,枳殼寬腸,升麻升舉,外用五倍、朴硝、桑寄生、蓮篷,煎湯熏洗。


腫者,用木鱉子、五倍子為末敷。


一方:黃連二兩煎膏,更加等分芒硝,冰片一錢加入,痔瘡敷上即消。


原有痔漏,就肛門又生一塊,皮濃腫作膿,就在痔孔出,作食積注下治之,黃連、阿魏、神麯、山楂、桃仁、連翹、槐角、犀角作丸服之。


痔頭向上,是大腸熱甚,收縮而上,四物湯解毒,加枳殼、白朮、槐角、秦艽洗,用荊芥、朴硝、桑寄生,定痛、去風、解毒、涼大腸熱。


如腫加五倍子、木鱉子。


痔漏,涼大腸血,寬大腸,枳殼去穰入巴豆,鐵線纏煮透,去巴豆入藥,用丸子搗爛,用煎藥晒乾用。


一方漏瘡:川芎(五錢) 細辛 白芷(以上各二錢半)上為末,每日作湯服之。


病在下則食前服,病在上則食後服。


看瘡大小,取隔年黃麻根,刮去皮,捻成繩子入孔中,至不可入則止,日淺瘡外膏藥貼之。


一人肛門生痔後不收口,有針竅三孔,勞力有膿,黃條芩、連翹、秦艽,上末之,曲丸。


治痔方:雄、膽、片腦和勻貼之。


治翻花痔,用荊芥、防風、朴硝,煎湯洗之,次用木鱉子、鬱金,研末入龍腦些少,水調敷。


又方:用大蒜一片,以頭垢捻成餅子,先安頭垢餅於痔頭上,外安蒜片,艾灸之。


取朽骨久疽,及痔漏中有孔者,取烏骨雞脛骨,以上等砒霜實之,鹽泥固濟,火?通紅,取出,地上出火毒去泥,以骨研細為末飯丸,如粟大,以紙捻送入竅內,更以膏藥貼之。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6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7:00:56 | 只看該作者

夢遺(第六十六)


專主乎熱。


脫精、帶下,與夢遺同法,青黛、海石、黃柏。


內傷氣血,不能固守,以八物加減吞椿根丸。


思想而得,其病在心,宜安神帶補。


寒則堅凝,熱則流通,故遺精專主乎熱,用炒柏、蛤粉、青黛,夢遺加知母。


夢遺帶便濁,時作時止者,心虛也。


真珠粉丸和局方定志丸。


一方補腎丸:陳皮(半兩) 黃柏(炒一兩半) 牛膝(一兩) 敗龜板(酒炙一兩半) 乾薑(二錢,春夏不用) 上末之,薑汁糊為丸。


勞心大過者,鄭叔魯年二十余,攻舉業,夜讀書,每四鼓猶未已,忽發病臥間,但陰著物,便夢交接脫精,懸空則無夢,飲食日減,倦怠少氣。


蓋以用心太過,二火俱起,夜不得眠,血不歸腎,腎水不足,火乘陰虛,入客下焦,鼓其精房,則精不得聚藏而欲走,故於睡臥之間,因陰著物,由厥氣客之,遂作接內之夢,於是,上補心安神,中調脾胃升舉其陽,下用益精生陰固陽之劑,不三月而病安矣。


有陰邪所著者,蔣右丞子每夜有夢,招予視之,連二日,診脈,觀其動止,終不舉頭,但俯視不正當人,此蓋陰邪相感,叩之,不肯言其所交之鬼狀,因問隨出入之仆,乃言一日至廟中,見一塑侍女,以手於其身摩之,三五日遂聞病此,於是即令人入廟,毀其像,小腹中泥土皆濕,其病即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7:01:26 | 只看該作者

精滑(第六十七)


專主乎濕熱。


炒黃柏堅腎,知母降火,牡蠣、蛤粉燥濕。


一方治精滑:良薑(三錢) 芍藥 黃柏(各二錢,燒灰存性) 椿根白皮(一兩半) 為末,糊丸,每服三十丸。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1#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7:03:16 | 只看該作者

濁(第六十八)


主濕熱。


雖有赤白之異,終無寒熱之分。


河間云:天氣熱,水則混濁,寒則澄澈清冷。


由此觀之,濁之為病,濕熱明矣。


赤濁屬血與熱;


白濁屬氣與痰。


赤由小腸,屬火故也;


白由大腸,屬金故也。


小便混濁熱也,赤者心虛,多因思慮而得;


白屬腎虛,過於嗜欲而得。


治法,燥濕降火,珍珠粉丸好。


又有升提之法甚妙。


寒則堅凝,熱則流通,大率皆是濕痰流注,宜燥中宮之濕,用二陳東加蒼朮、白朮,燥去其濕。


赤者,乃是濕傷血,加白芍藥,仍用珍珠粉丸加椿根皮、滑石、青黛等,以曲糊作丸。


一方加乾薑炒黑色,固而不走。


珍珠粉丸:珍珠(二兩) 真蛤粉(一斤) 黃柏(一斤,新瓦上炒赤色) 上為末,丸如桐子大,每服百丸,空溫酒送下。


脈弦者,是肝病,用青黛以瀉肝。


半苓丸治白濁,半夏炒燥濕,茯苓分水。


一本作豬苓。


白濁久不止,此系火不守耳,炒知母、炒黃柏、附子,各等分,上末之,水丸。


虛勞者用補陰丸,大概不用涼藥、熱藥。


若肥白人,必多濕痰,以二陳湯去其濕,胃弱者兼用人參,以柴胡、升麻,升胃中之氣,丸藥用青黛、黃柏炒微褐色、滑石、炒乾薑炒微黑色、蛤粉,上末之為丸。


胃中濕濁氣,下流為赤白濁,用柴胡、升麻、蒼朮、白朮入二陳煎服丸藥,宜用樗根末、蛤粉、乾薑、炒黃柏。


專主胃中濁氣,下流滲入膀胱,青黛、蛤粉。


一方治赤白濁:黃柏(炒黑一兩) 生黃柏(二錢半) 海石(三兩) 神麯(半兩) 上末之,水丸。


有熱者,黃柏、滑石、青黛之類,上為末,水丸。


燥濕痰方:南星、海石、神麯、半夏,各等分為丸,青黛為衣。


張子原氣血兩虛,有痰,痛風時作,陰火間起,小便白濁或帶下赤白,方在前痛風中。


治赤濁,五苓散合妙香散、二冬湯下定志丸方:遠志(去心苗二兩) 石菖蒲(三兩) 人參(三兩) 白茯苓(去皮三兩) 上末之,蜜丸,如桐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湯下,加至三十丸。


凡濁氣即是濕痰,入方丸藥,用青黛、樗皮末、蛤粉、滑石、乾薑炒、黃柏炒褐色、上炒神麯,糊為丸。


仍用前燥濕痰丸子,亦能治帶下病。


戴氏論云:滑石利竅,黃柏治濕熱,青黛解熱,蛤粉鹹寒入腎,炒乾薑味苦,領肺氣下降,使陰血,生乾薑鹽制。


一人便濁,常有半年,或時夢遺,形瘦作心虛,主治:定志丸與珍珠粉丸同服。


一人健忘、白濁,治法同。


嘗聞之先生論曰:白濁多因濕氣下流膀胱而成,赤白濁《靈樞經》所謂: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是也。


先須補中氣,使升舉之,而後分其臟腑氣血,赤白虛實以治,與夫其他邪熱所傷者,固在瀉熱補虛,設腎氣虛甚者,或火熱亢極者,則不宜峻用寒涼,必以反佐治之,要在權量輕重而已。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2#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7:04:19 | 只看該作者

淋(第六十九)


淋有五,皆屬熱,解熱利小便為主。


山梔子之類同虎杖、甘草,煎湯服。


小薊湯,治下焦熱結血淋。


又有腎虛極而淋者,當補腎精及利小便,不可獨瀉。


?淋證不可發汗,汗之必便血。


老人亦有氣虛者,人參、白朮中帶木通、山梔。


亦有死血作淋者,牛膝膏亦能損胃不食,不宜多服。


治淋,山梔去皮一兩炒,白湯送下。


治氣虛淋,八物東加黃 同虎杖、甘草,煎湯服諸藥,中加牛膝。


一方益元散加山梔、木通。


夏月,以茴香煎湯調益元散服之。


痰熱隔滯,中焦淋澀不通,玄明粉。


血氣中有熱者,八物東加黃柏、知母。


婦人、男子淋閉,血藥不效者,川黃柏新瓦上焙,牡蠣火?,上為細末,食前調服,或小茴香湯亦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3#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7:05:02 | 只看該作者

小便不禁(第七十)


小便不禁遺失者,屬熱、屬虛。


東垣謂:肺氣虛,宜安神養氣,禁勞役。


安神養氣,用參、?補之,不愈則有熱加黃柏、生地。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4#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7:07:36 | 只看該作者

小便不通(第七十一)


氣虛、血虛、實熱、有痰,吐之以提其氣,氣升則水自降下,蓋氣承載其水也。


氣虛,人參、黃?、升麻等,先服後吐,或參、?藥中,探吐之;


血虛,四物湯先服後吐,芎歸湯亦可探吐;


痰多者,二陳東加木通、香附探吐;


實熱者,當利。


一婦人脾疼後,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氣聚下焦,用二陳東加木通,初服,渣煎服探吐。


氣壯實熱之人八正散,大便動,小便自通。


小便因熱鬱不通,赤茯苓、黃芩、澤瀉、車前子、麥門冬、桂、滑石、木通、草梢。


氣虛痛者,加木香、黃?;


淋痛者,加黃柏、生地黃,夏月調益元散。


痰隔中焦,二陳湯煎大碗頓服,調其真氣而吐之。


否則用沙糖湯,調牽牛頭末二錢服之。


傷寒後,脫陽而小便不通,茴香調生薑自然汁敷小腹上,服益志茴香丸,並益元散服之。


一人燥熱傷下焦,致小便不利,當養陰,當歸、地黃、知母、黃柏、牛膝、茯苓、生甘草、白朮、陳皮之類。


一婦人年五十,患小便澀,與八正散,則小腹轉急脹不通,身如芒刺,余以所感霖淫雨濕,邪在上表,因用蒼朮為君,附子佐之發其表,一服即汗,小便即時便通。


一男子年八十,患小便短澀,因服分利藥太過,遂致閉塞,涓滴不出。


余以飲食太過傷胃,其氣陷於下焦,用補中益氣湯,一服小便即通,因先服多利藥損其腎氣,遂至通後遺溺,一夜不止息,補其腎然後已。


有熱宜清;


有濕宜燥;


有氣結於下宜升。


有隔二隔三之治。


如因肺燥不能生水,則清肺金,此隔二;


如不因肺燥,但膀胱有熱,則直瀉膀胱火,此正治;


如因脾濕不運,精氣不升,故肺不能生水,則當燥脾,此隔三也。


清肺用車前子、茯苓之類;


瀉膀胱用黃柏、知母之類;


健脾燥脾用蒼朮、白朮之類。


又諸法治不通,則用吐法,蓋氣承載其水耳吐之則氣升,氣升則水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5#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7:09:35 | 只看該作者

大便秘結(第七十二)


有虛、有風、有濕、有火、有津液不足、有寒、有氣結。


有此者,多面黃可候,切不可一例用硝黃等藥;


巴豆、牽牛亦不宜例用,當審大法,陽方主潤燥,陰方主開結。


用郁李仁、桃仁、羌活、大黃、當歸、麻子仁,上為末,或少加木香、檳榔亦可。


大腸燥結不通,潤腸湯,一名當歸潤腸湯。


幽門不通,上衝吸門噎塞,大便燥秘,通幽湯。


又有脾胃中伏火,便秘干燥,不思飲食,及風結、血結,皆令閉塞也,以潤燥、和血、疏風自通,治以潤腸丸。


濕熱為病,大便燥結,神芎丸。


大便秘,不通燥結,活血潤燥主之。


有熱者,大承氣湯。


胃中停滯寒冷之物,大便不通,心腹作痛者,備急丸;


食傷太陰,氣滯不運為病者,木香檳榔丸。


大腸虛秘而熱,白芍藥(一兩半)


陳皮 生地 當歸身(以上各一兩) 甘草(五錢) 上末之,粥丸,白湯下。


論中有治腹脹而不通者,用杏仁、蔥白、鹽,於臍上摩之;


又有皂莢、白梅肉蜜丸納之,或用其汁入蜜熬為丸,或用汁和糯米炒,燥存性,以糖為丸,或止用蜜烏梅肉,皆可納肛門中,皆開風熱結燥之藥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6#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7:10:09 | 只看該作者

關格(第七十三)


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


此證多死,寒在上,熱在下。


必用吐,提其氣之橫格,不必出痰亦可,蓋用二陳湯吐之,吐中有降之義。


有中氣虛不運者,補氣藥中升降,脈兩寸俱盛四倍以上。


戴云:關格者,調膈中覺有所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飲食不下,此為氣之橫格。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7#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7:12:01 | 只看該作者

癇證(第七十四)


癇不必分五等,專主在痰,多用吐法。


有驚、有痰、有火,大率行痰為主。


入方:黃連、南星、半夏、栝蔞。


尋痰、尋火,分多少治,無有不愈者。


分痰與熱,有熱者,以涼藥清其心;


有痰者,必用吐藥,後用東垣朱砂安神丸。


大概此證必用吐,吐後用平肝之藥,青黛、柴胡、川芎之類,一本或龍薈丸。


假如癇因驚而得,驚則神出其舍,舍空則痰聚也。


錢氏瀉青丸、牛黃清心丸俱治癇。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8#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7:13:06 | 只看該作者

健忘(第七十五)


主心脾,宜歸脾湯、定志丸。


精神短少者,多用安神丸之類,亦有痰迷心竅者。


戴云:健忘者,為事有始無終,言談不知首尾,此為病之名,非比生成愚頑不知世事者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79#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7:17:44 | 只看該作者

怔忡(第七十六)


大概屬血虛,有憂慮便動。


屬虛血少者,多時作時止者,痰因火動。


瘦人多因是血少;


肥人屬痰。


尋常者多是痰;


真覺心跳者,是血少。


四物湯、安神丸之類。


怔忡者,心不安,惕惕然如人將捕者。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80#
 樓主| 發表於 2013-1-25 17:19:15 | 只看該作者

驚悸(第七十七)


血虛,用朱砂安神丸治之。


一方治驚悸,定志丸加琥珀、鬱金。


痰迷心膈,治痰藥皆可。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1:50 , Processed in 0.21874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