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上呼吸道感染】
拼音
shànghūxīdàogǎnrǎn
英文參考
URI
疾病分類呼吸內科
疾病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間的急性炎癥的總稱,是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
90%左右由病毒引起,細菌感染常繼發于病毒感染之后。
本病四季、任何年齡均可發病,通過含有病毒的飛沫、霧滴,或經污染的用具進行傳播。
常于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如受寒、勞累、淋雨等情況,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細菌,迅速生長繁殖,導致感染。
本病預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
常繼發支氣管炎、肺炎、副鼻竇炎,少數人可并發急性心肌炎、腎炎、風濕熱等。
臨床表現:1.急性起病。
2.早期有咽部不適、乾燥或咽痛,繼之出現噴嚏、流涕、鼻塞、咳嗽。
3.可伴有頭痛、發熱、聲音嘶啞、乏力、肢體酸痛、食欲減退。
4.鼻、咽、喉明顯充血、水腫,頜下淋巴結腫大、壓痛。
疾病描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為小兒時期常見病、多發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每人每年可發病數次。
病原體主要侵犯鼻、咽、扁桃體及喉部而引起炎癥。
若炎癥局限某一局部即按該部炎癥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扁桃體炎等,否則統稱為上呼吸道感染。
癥狀體征發熱、頭痛、咽痛、噴嚏、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等癥狀。
疾病病因各種病毒和細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為病毒,主要有鼻病毒(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FluV)、副流感病毒(paraFluV)、腺病毒(ADV)等,病毒感染后可繼發前,最常見為溶血性鏈球菌,其次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近年來肺炎支原體亦不少見。
病理生理大部分引起病變的微生物在機體免疫功能正常時可以被機體清除,當受涼或其他因素時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可以發病。
診斷檢查1.血象白細胞計數及分類。
2.胸部X線檢查以排除肺部疾病。
3.鑒別診斷注意與急性傳染病如麻疹、脊髓灰質炎、腦炎、腦膜炎、肺炎、腎綜合征出血熱及鉤端螺旋體病等前驅癥狀鑒別。
4.病因診斷有賴于病毒分離、細菌培養及血清學檢查。
治療方案1.對癥治療。
適當選用下述藥物及療法:口服阿司匹林片、復方乙酰水楊酸片、感冒通、速效感冒沖劑、復方嗎啉胍,或肌注復方柴胡注射液2~4ml,1~2/d。
鼻塞可用1%呋喃西林麻黃素滴鼻。
咽痛可用復方硼砂溶液漱口,華素片、銀黃含片或溶菌酶片等,或氣霧吸入。
止咳常用復方甘草合劑10ml,3/d,溴己新(必嗽平)16mg,3/d,沐舒痰60mg,3/d,干咳可用可待因糖漿5ml或咳快好20mg,2~3/d。
2.有細菌感染,可用抗菌藥物治療。
3.中醫中藥治療。
外感風寒,可選用荊防敗毒散、香蘇飲等;
外感風熱,可選用銀翹散,桑菊飲等。
預后及預防感冒流行時,住房可用食醋消毒。
平時多鍛煉身體。
特別提示容易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的環境因素:1、衛生習慣及生活條件不良:如住處擁擠、通風不良、陰暗潮濕、陽光不足、家長吸煙、護理不周以及呼兒平日缺乏鍛爍防御功能更低下。
2、氣候驟變,如寒冷易引起鼻部粘膜舒縮功能紊亂,有利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
不同年齡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特點:1.三個月以下嬰兒:發熱輕微或無發熱。
因鼻阻及鼻阻所致的癥狀較突出。
如哭鬧不安、張口呼吸、吸吮困難、拒奶、有時伴有嘔吐及腹瀉。
2.嬰幼患兒表現:(1)全身毒癥狀較重,病初突然高熱39.5-40℃,持續1-2天,個別達數日,部分患高熱同時伴有驚厥;
(2)一般鼻塞、流涕、咳嗽或咽痛等癥狀較重;
(3)常伴有拒食、嘔吐、腹瀉或便秘等消化道癥狀;
(4)體檢除發現咽部充血外無其他異常體征。
3.三歲以上患兒多不發熱或低熱,個別亦有高熱,伴畏寒、頭痛、全身酸困、食欲減退,一般上呼吸道的其他癥狀明顯,鼻塞、流涕、噴嚏,聲音嘶啞及咽炎等。
引用:http://big5.wiki8.com/shanghuxidaoganran_36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