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百科●蠶食性角膜潰瘍】
拼音
cánshíxìngjiǎomókuìyáng
英文參考
Moorenulcer;rodentcornealulcer曾用名慢性匍行性角膜潰瘍(chronicserpiginouscornealulcer)。
疾病別名Mooren氏角膜潰瘍
疾病分類眼科
疾病概述蠶蝕性(或慢性匐行性)角膜潰瘍,也稱Mooren氏角膜潰瘍。
本病在臨床上比較常見,但由于病因不清,病情頑固,且無特效的治療方法,迄今仍被視為一種極為嚴重的致盲性眼病。
臨床表現:初起于瞼裂區角膜緣部,由淺層灰色浸潤發展成邊緣性潰瘍,并逐漸向角膜中央部匐行擴展。
經2~3周后,潰瘍的進行緣出現潛掘狀犁溝與稍隆起的懸邊,呈現蠶蝕性。
隨著潛掘狀潰瘍緣向前推進,遺留的潰瘍基底逐漸由來自角膜緣的新生血管性組織和上皮所覆蓋,表面不平,略呈咬鑿狀,間有肉芽組織隆起和散在浸潤小灶。
從病變開始,表現為嚴重主覺癥狀,劇烈的疼痛,畏光,流淚。
疼痛常沿叁叉神經眼支分布區域放射,局部滴用麻醉劑及口服止痛藥均不易緩解癥狀。
治療方法:1、藥物療法:(1)免疫抑制劑治療:①皮質激素類;
②氨甲蝶呤;
③環磷酰胺;
(2)膠原酶抑制劑:①半胱氨酸、乙酰半胱氨酸;
②依地酸鈉;
③自家血清;
(3)其他藥物:①非甾體類抗炎劑如消炎痛、阿司匹林、保太松等。
②中藥主要為清肝、解毒,應用明目方劑,或兼用活血祛瘀藥。
2、手術治療:(1)板層角膜移植術;
(2)穿透性角膜移植;
(3)角膜緣結膜切除術;
(4)板層角膜切除;
(5)割烙術。
疾病描述蠶蝕性角膜潰瘍是一種自發性、慢性、邊緣性、進行性、疼痛性角膜潰瘍。
多發于成年人。
癥狀體征有劇烈眼痛、畏光、流淚及視力下降。
病變初期,多于瞼裂區周邊部角膜淺基質層出現侵潤,幾周內侵潤區出現角膜上皮缺損,形成慢性邊緣性角膜基質潰瘍。
然后沿角膜周邊部發展,并向角膜中央蔓延,有一個潛掘狀的侵潤進行緣。
與角膜緣之間無透明角膜間隔。
在潰瘍進行的同時,先前的基質潰瘍面形成濃密的纖維血管膜,導致角膜瘢痕化。
應排除其它可引起周邊部角膜潰瘍、角膜溶解性病變的膠原血管性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egener肉芽腫等,方能診斷此病。
疾病病因確切病因不清。
可能的因素包括外傷、手術或感染(腸道寄生蟲感染、帶狀皰疹、梅毒、結核、丙型肝炎等),誘導改變了角膜上皮及結膜的抗原性,使機體產生自身抗體。
進一步導致補體激活、中性粒細胞侵潤、膠原酶釋放的免疫反應。
多數學者認為該病可能是體液免疫為主、細胞免疫為輔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理生理確切病因不清。
可能的因素包括外傷、手術或感染(腸道寄生蟲感染、帶狀皰疹、梅毒、結核、丙型肝炎等),誘導改變了角膜上皮及結膜的抗原性,使機體產生自身抗體。
進一步導致補體激活、中性粒細胞侵潤、膠原酶釋放的免疫反應。
多數學者認為該病可能是體液免疫為主、細胞免疫為輔自身免疫性疾病。
診斷檢查根據臨床表現可診斷。
治療方案本疾病治療相當棘手。
(1)可用糖皮質激素點眼。
(2)應用膠原酶抑制劑,如2%半胱氨酸眼液。
(3)近年用免疫抑制劑1%-2%環胞霉素A油劑、或0.05%FK506滴眼劑點眼,有一定療效。
(4)防止混合感染,用抗生素眼液及眼膏。
并適當補充維生素類藥物。
(5)手術:病灶局限于周邊部且較為表淺,可行相鄰的結膜切除,聯合病灶區角鞏膜病灶淺層清楚術,可望控制病變。
如病變已侵犯瞳孔區、或潰瘍深有穿破危險者,可根據病變范圍,采用新月型、指環型或全板層角膜移植。
如角膜已穿破,可行雙板層角膜移植或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
移植片均應帶有角膜邊緣(干細胞)組織。
術后繼用環孢霉素A或FK-506滴眼劑點眼對于預防角膜病變復發有一定療效。
預后及預防無特殊。
引用:http://big5.wiki8.com/canshixingjiaomokuiyang_40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