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查看: 32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百科●卵巢】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作者
發表於 2013-1-16 06:21: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醫學百科●卵巢

 

拼音

 

luǎncháo

 

英文參考

 

ovary

 

概述卵巢是人和動物的雌性生殖腺,產生卵細胞和雌性激素的器官。

 

人的卵巢位于盆腔內子宮兩側的后上方,呈扁橢圓形,左右各一。

 

卵巢內含有大量大小不等的卵泡,按其發育過程卵泡可分為初級卵泡、次級卵泡和成熟卵泡。

 

初級卵泡由一個卵母細胞和圍繞它的單層卵泡細胞組成。

 

次級卵泡由初級卵泡發育而來,表現為卵母細胞體積增大,周圍圍繞的卵泡細胞層數增多,卵泡細胞間出現卵泡腔,內充滿卵泡液。

 

成熟卵泡由于體積增大和卵泡腔的增大,使卵母細胞擠向一側從而形成卵丘。

 

新生女嬰的卵巢中含有30~40萬個初級卵泡。

 

自青春期開始,在垂體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每個月經周期有數十個卵泡同時發育,一般只能有一個卵泡發育成熟,其他則在發育的不同階段先后萎縮,因此,女子一生中只有約400~500個卵泡發育成熟。

 

成年健康婦女每28天左右從卵巢內排出成熟卵細胞一次,這就是排卵。

 

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以及由黃體分泌的孕激素。

 

雌激素主要作用是促使女性生殖器官和第二性征的發育和保持,如乳房發育、皮下脂肪增多、骨盆寬闊等。

 

孕激素的功能是使子宮內膜增厚,適應受精卵的種植及妊娠的維持。

 

老年期卵巢趨向萎縮,失去排卵作用,分泌激素的功能也幾乎完全喪失。

 

如果卵巢在青春期前發生病變或被摘除,則生殖器官將永遠保持在童年狀態,第二性征也不能出現。

 

卵巢

 

卵巢的位置卵巢位于子宮底的后外側,與盆腔側壁相接。

 

當妊娠時,由于子宮的移動,其位置也有極大的改變。

 

胎兒娩出后,卵巢一般不再回到其原來位置。

 

卵巢屬于腹膜內位器官。

 

其完全被子宮闊韌帶后葉包裹形成卵巢囊(Ovariancapsule)。

 

卵巢與子宮闊韌帶間的腹膜皺襞,稱為卵巢系膜(Mesovarium)。

 

卵巢系膜很短,內有至卵巢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經通過。

 

卵巢的移動性較大,其位置多受大腸充盈程度的影響。

 

一般位于卵巢窩內,外側與盆腔側壁的腹膜相接。

 

卵巢窩(Ovarianfossa)在髂內、外動脈起始部的交角內,前界為臍動脈索,后界為輸尿管和髂內動脈。

 

卵巢窩底由閉孔內肌及覆蓋其表面的盆筋膜和腹膜壁層組成。

 

在卵巢窩底處的腹膜外組織內,有閉孔血管和神經通過。

 

胎兒卵巢的位置與男性睪丸的位置相似,位于腰部和腎的附近。

 

初生兒卵巢位置較高,略成斜位。

 

成人的卵巢位置較低,其長軸近于垂直位。

 

其輸卵管端,位于骨盆上口平面的稍下方,髂外靜脈附近,恰與骶髂關節相對。

 

子宮口向下,居盆底腹膜的稍上方,與子宮外側角相接。

 

系膜緣位于臍動脈索后方。

 

游離緣位于輸尿管前方。

 

老年女性的卵巢位置更低。

 

卵巢的位置可因子宮位置的不同而受影響。

 

當子宮左傾時,左卵巢稍向下移位,子宮端稍轉向內;

 

右傾時,則相反。

 

卵巢的輸卵管端及其后緣上部被輸卵管傘和輸卵管漏斗覆蓋。

 

卵巢的形態卵巢左右各一,灰紅色,質較韌硬,呈扁平的橢圓形,表面凸隆,幼女者表面平滑,性成熟后,由于卵泡的膨大和排卵后結瘢,致使其表面往往凹凸不平。

 

卵巢的大小和形狀,也因年齡不同而異。

 

在同一人,左右卵巢并不一致,一般左側大于右側。

 

成人卵巢長度左側平均為2.93cm,右側平均為2.88cm;

 

寬度左側平均為1.48cm;

 

右側平均為1.38cm;

 

厚度左側平均》f-0.82cm,右側平均為0.83cm,卵巢重為3—4g。

 

35—45歲卵巢開始逐漸縮小,到絕經期以后,卵巢可逐漸縮小到原體積的1/2。

 

通常成人卵巢的大小,相當于本人拇指指頭大小。

 

由于卵巢屢次排卵,卵泡破裂萎縮,由結締組織代替,故其實質漸次變硬。

 

卵巢分為內、外側兩面,上、下兩端,前、后兩緣。

 

卵巢內側面朝向盆腔,多與回腸緊鄰,又名腸面(Intestinalsurface),外側面與盆腔側壁相接觸。

 

卵巢上端鈍圓,名輸卵管端(Tubalex—tremity),與輸卵管傘端相接,下端略尖,朝向子宮,稱為子宮端(Uterineextremity)。

 

卵巢前緣有卵巢系膜附著,稱為卵巢系膜緣(Mesovarianborder)。

 

此緣較平直,其中央有一裂隙,稱為卵巢門(Hilumofovary),是卵巢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出入之處。

 

卵巢后緣游離,稱為獨立緣(Freeborder),較為凸隆,朝后內方。

 

卵巢的固定卵巢除借助卵巢系膜固定于子宮闊韌帶外,還借卵巢懸韌帶和卵巢固有韌帶與盆腔側壁及子宮相連。

 

卵巢懸韌帶(Suspensoryligamentofovary):卵巢懸韌帶是腹膜皺襞,其內含有卵巢動、靜脈、淋巴管、卵巢神經叢、少量平滑肌纖維和致密的結締組織等。

 

此韌帶起白骨盆上口、髂總血管的分叉處,居于骶髂關節前方,向下連于卵巢的輸卵管端。

 

卵巢固有韌帶(Properligamentofovary):卵巢固有韌帶是卵巢與子宮底外側角間的索條,又名卵巢子宮索(Uteroovari。

 

ncord),由平滑肌和纖維組織構成,其內含有血管。

 

此韌帶起自卵巢的子宮端,經子宮闊韌帶的兩層間,接近后葉,所以從背側觀察,闊韌帶后層(葉)微微隆起,呈皺襞狀。

 

韌帶下端附著于子宮底的外側,在輸卵管與子宮相結合處的后下方。

 

此外,輸卵管的卵巢傘附于卵巢的輸卵管端,對卵巢也稍有固定作用。

 

卵巢的附屬器官卵巢的附屬器官是附屬于卵巢的胚胎殘余器官,包括卵巢冠、囊狀附件及卵巢旁體。

 

卵巢冠(Epoophoron)又名副卵巢。

 

卵巢冠位于卵巢系膜內,由10—20條橫行的小管(Transverseductulus)和一條卵巢冠縱管(Longitudinalductuso{epoophoron)構成。

 

各條橫小管的一端(卵巢端)靠近卵巢;

 

另一端(輸卵管端)以直角匯入卵巢冠縱管。

 

橫小管為上皮小管,具有分泌現象,其管壁的肌層特厚,對卵巢系膜的緊張度有一定作用。

 

橫小管來源于中腎小管,與男性的睪丸輸出小管和附睪迷管相當。

 

卵巢冠縱管的構造與橫小管相同,其位置較靠近輸卵管,并與之平行,是中腎管萎縮遺留的部分,與男‘陸的附睪管相當。

 

囊狀附件(Vesicularappen山x)囊狀附件有一個或數個不等。

 

常位于輸卵管漏斗附近,是卵巢冠上方向下垂的小豆形有蒂的纖毛上皮小囊,其內含有液體,為中腎管頭端的遺跡。

 

卵巢旁體(paroophoron)卵巢旁體居于卵巢系膜內,卵巢冠的內側,卵巢動脈進入卵巢門處,與卵巢冠相比,較近于子宮。

 

它是由數條上皮小管和血管球構成,是胚胎期中腎尾側部中腎小管的遺跡,與男性的旁睪相當。

 

卵巢旁體常見于初生兒,在5歲后很少發現,但有時可在顯微鏡下看到。

 

卵巢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經:①血管:卵巢是由卵巢動脈和子宮動脈的卵巢支供血。

 

依據二者對卵巢血液供應狀況,將其動脈供應分為四型:工型,由子宮動脈和卵巢動脈的分支互相吻合共同營養卵巢。

 

Ⅱ型,子宮動脈的分支供應卵巢的內側部,卵巢動脈的分支供應外側部。

 

Ⅲ型,僅由子宮動脈營養卵巢。

 

Ⅳ型,僅由卵巢動脈營養卵巢。

 

第工型為混合供應型,通常卵巢血液供應為此型。

 

第Ⅱ型為卵巢動脈供應優勢型。

 

第Ⅲ型為子宮動脈供應優勢型。

 

第Ⅳ型為均衡供應型,屬于卵巢血液供應的變異。

 

由于卵巢的血管分布存在著上述的差異,在輸卵管結扎時,為了防止損傷供應卵巢的血管分支,一般強調結扎部位選擇在輸卵管的中1/3部。

 

結扎時應特別注意保存子宮一卵巢血運的完整性。

 

一旦影響了輸卵管系膜間的血運,即可能導致卵巢功能障礙,造成術后月經改變。

 

子宮動脈和卵巢動脈的卵巢支,從卵巢門進入髓質,形成螺旋狀分支,并呈輻射狀伸入皮質,在卵泡膜和黃體內形成毛細血管網,再由毛細血管網集合形成微靜脈,然后在髓質內匯成小靜脈,經卵巢門離開。

 

小靜脈在卵巢系膜內構成卵巢靜脈叢,最后匯集成卵巢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

 

左側卵巢靜脈注入左腎靜脈,右側卵巢靜脈直接注入下腔靜脈。

 

②淋巴管:卵巢皮質內有豐富的淋巴管互相連接成網。

 

淋巴毛細管圍繞在卵泡的外膜和黃體的周圍,內膜和顆粒層往往缺乏。

 

在髓質內,淋巴毛細管集合成較大的淋巴管出卵巢門,注入腰淋巴結。

 

③神經:卵巢的神經來自卵巢神經叢和子宮神經叢,與動脈一同由卵巢門進入髓質,在髓質內形成神經叢,再由該叢發出神經纖維進入皮質內,多分布于血管壁上,在次級卵泡內形成末梢感受器,終止于黃體細胞之間。

 

在閉鎖卵泡的內膜中可見神經纖維,另外,生殖上皮和白體都有極細的神經纖維分布。

 

引用:http://big5.wiki8.com/luanchao_40695/

評分

參與人數 1金幣 +500 收起 理由
天梁 值得鼓勵。

查看全部評分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4-12-28 20:53 , Processed in 0.37500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