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樓主: tan2818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辨症玉函】

 關閉 [複製鏈接]
161#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43:06 | 只看該作者

止沸湯


柴胡(一錢五分) 白芍(五錢) 石膏(三錢) 知母(一錢) 甘草(一錢) 青蒿(五錢) 半夏(一錢) 陳皮(一錢) 茯神(三錢) 神麯(五分) 蔓荊子(一錢)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2#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43:26 | 只看該作者

瘡癰


瘡癰皆熱毒也。


分其陰陽是矣。


又何必別其虛實乎。


不知陰陽之。


中各有虛有實倘分別不清用補用瀉亦自徒然故必辨其陰中之。


虛與陰中之。


實陽中之。


虛與陽中之。


實為妙陰中之。


虛若何瘡口平,而不高,而血色復加黯黑者,是也。


陰中之。


實若何瘡口先平,而後實血色紅潤者,是也。


雖陰症俱是虛然,而用補可分輕重吾今立一方皆可治之。


如見血色黯黑者,此虛之。


極,而寒之。


至也。


方中加附子一錢肉桂三錢一連數劑必然黑色改為紅色矣。


去附子再服自然瘡口生肉,而愈也。


若先見瘡色紅者,不必加附桂一連照前方服之。


必全痊矣。


倘不知陰症之。


虛實,而亂用附桂適足以取敗也。


陽中之。


虛者,若何瘡口雖高忽然色變,而不紅,此陽症欲變陰症之。


兆急宜用金銀花三兩歸身一兩附子一片重二分生甘草三錢煎湯飲之。


則色即變紅矣。


此方名轉陽化毒丹,此症因病患原不十分健旺,或,又加色欲惱怒一時變症刻不可遲一見色變即用,此方可轉危為安也。


陽中之。


實若何瘡口既高突,而巍然,而色,又鮮紅,而有光者,是也。


方用瀉陽祛毒丹,此方治陽症之。


毒最佳一劑即出毒二劑即毒淨三劑即全痊也。


若初起之。


時,而高突者,一劑立削神方也。


又不可不知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3#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43:36 | 只看該作者

轉陽化毒湯


人參(五錢) 黃 (一兩) 遠志(三錢) 白朮(一兩) 金銀花(一兩) 生甘草(三錢)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4#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44:04 | 只看該作者

瀉陽祛毒丹


金銀花(一兩) 蒲公英(五錢) 大力子(三錢) 天花粉(三錢) 生甘草(三錢) 白礬(三錢) 防風(一錢)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5#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44:19 | 只看該作者

大小便閉


大便之。


閉結實有虛實之。


分實者,乃風火結於臟腑之。


間故成閉結之。


症手按之。


而痛者,是也。


虛者,雖亦閉結覺肛門艱澀有不能暢遂之。


狀然手按腹中平平無痛飲食。


如常亦不十分緊急以,此辨虛實斷斷不爽其方上文已講茲不再贅至於小便之。


閉塞虛實從何,而分虛者,乃膀胱寒甚內無火氣之。


化源故爾寒。


如冰凍,而不能出其症亦覺腹痛,而難忍然以熱手按之。


反覺快然服熱湯薑水則快飲寒湯冷汁,而痛加者,是也。


古人用五苓散多加肉桂亦能奏功但,此方止可救急於一時,而不能久遠之。


寬快吾今定一方實可長服有功實非旦夕之。


取效也。


方名溫水散,此方利水,而不耗氣去濕,而溫其源久暫皆可奏功勝於五苓散多多矣。


治小便閉結之。


實症奈何蓋膀胱有火邪壅於小腸之。


口,而不得下達且肺金,又熱不傳清肅之。


氣,而反傳溫熱之。


氣故點滴不能出以致腹痛,而不可按急迫之。


狀往往至於雙目之。


紅腫,而心煩意躁刻不可眠倘治之。


不得法有數日不便,而死者,矣。


我今定一方以救,此危症方名疏浚丹,此方之。


奇奇,在用寄奴與王不留行二味走,而不守,又能瀉膀胱之。


火然過於下行加入升麻以提其氣譬。


如水注之。


法上升,而下即降也。


況方中,又有白朮薏仁以健脾土,而仍是利濕之。


聖藥自然手到病除下喉,而水。


如奔決也。


設徒以五苓散以利水,而不知升提之。


法亦徒然利之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6#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44:32 | 只看該作者

溫水散


人參(三錢) 白朮(五錢) 肉桂(二錢) 茯苓(五錢) 升麻(五分) 車前子(三錢) 薏仁(一兩) 蓮子(三錢連心用)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7#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44:45 | 只看該作者

疏浚丹


車前子(五錢) 劉寄奴(三錢) 肉桂(一分) 王不留行(三錢) 升麻(一錢) 薏仁(一兩) 豬苓(三錢) 白朮(五錢) 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8#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44:59 | 只看該作者

大渴


大渴之。


症自是熱症。


如何有虛實之。


分不知腎水大耗腎火沸騰變為消渴之。


病非虛,而何往往有飲水一斗,而反溺二斗者,此水不知從,而來往往使人不可測度雖消症有上中下之。


分,而渴症則一也。


一者,何腎水之。


虛以致腎火之。


旺也。


故治消渴之。


症無論上中下俱以補腎為先仲景張公定八味地黃湯原治漢武帝消渴之。


症其方實是神奇能遵守,此方大劑煎服,又何患虛渴之。


難治哉。


但醫道苦方之。


不多治法之。


最少我今再傳一方可與仲景張公並傳千古治渴症實是奇絕方名止渴仙丹早午晚各飲一碗一日,而渴減半二日,而,又減半三日,而渴止四日,而全愈愿人勿驚疑,此方當遵守,而敬服自能轉逆為安也。


其大渴實症舍竹葉石膏湯原無第二之。


方然,而石膏過於酷烈吾今更定一方名為解渴神丹用石膏一劑之。


外即用,此湯連服二劑以伐石膏之。


峻烈未為不可也。


大約實症之。


渴舌。


如芒刺目紅,而突發狂發斑者,是,又不可不知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69#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48:38 | 只看該作者

止渴仙丹


熟地(三兩) 麥冬(三兩) 玄參(三兩) 天冬(三兩) 肉桂(三錢) 山茱萸(三兩) 北五味(一兩) 車前子(一兩) 牛膝(一兩) 芡實(一兩) 水十碗煎三碗(早午晚服每服一碗)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0#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48:52 | 只看該作者

解渴神丹


玄參(四兩) 生地(二兩) 茯苓(一兩) 甘菊花(一兩)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1#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49:05 | 只看該作者

大汗


大汗亡陽明是虛症。


如何分虛實耶不知發狂發斑之。


症非實,而何其症大渴引飲飲水至半桶,或一桶者,其汗必。


如雨之。


來不可止遏蓋熱乘水勢,而外泄也。


無水濟之。


往往無汗蓋干燥之。


極汗從何來必得水濟之。


而汗乃出,此汗乃實,而非虛也。


法當用竹葉石膏湯大劑煎飲始能止汗,而解其熱然,而汗多必致亡陽石膏湯中亦宜多用人參以防亡陽之。


禍是實症亦宜用補也。


況虛症之。


汗乎。


虛症之。


汗,或。


如潮熱,而汗發星星,或。


如珠之。


出,而閣住不流,或夜間有汗,而晝無汗,或下體有汗,而上身干燥見風則畏見寒則止大非陽症之。


見風寒,而無畏也。


若誤認作白虎陽症,而亦用竹葉石膏則死亡頃刻可不慎歟然則當用何藥以治之乎。


莫妙用補血湯也。


此方治之。


則汗止,而身快吾加黑薑五味實有妙用歸 乃生血補氣之。


品氣足則皮毛有衛,而汗自然不致外泄當歸生血則虛熱自退,而汗,又何致外越耶黑薑守,而不走五味酸,而能斂自然氣血相安何從發汗所以相濟,而成功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2#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49:16 | 只看該作者

補血湯


當歸(一兩) 黃 (二兩) 乾薑(炒黑二錢) 北五味(一錢)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3#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49:55 | 只看該作者

卷之三(利)

 

上症下症辨

 

怔忡


怔忡之。


症本是心氣之。


虛。


如何分為上下其故實有至理,而世人未知也。


肺脈居於心之。


上肺氣有養則清肅之。


令下行足以制肝木之。


旺肝木不敢下克脾土脾土得令自能運化以分津液,而上輸於心,而後心君安靜無為何致有怔忡不定之。


病耶,此所謂上症之。


源流也。


因肺金失令則肝木寡畏以克脾土脾土為肝所制事肝木之。


不暇,又安能上奉於心乎。


心無脾土之。


輸,而肝木,又旺自己尊大罔顧心君之。


子,此心所以搖搖靡定,而怔忡之。


症起矣。


但怔忡上病何以知之。


其症必兼咳嗽,而飲食能食,而不能消者,是也。


方用安止湯,此方合肺脾心肝四臟之。


藥以治之也。


一劑,而少定再劑,而更安十劑,而怔忡之。


病可以全愈矣。


其下病奈何其症吐痰。


如清水飲食知味,而苦不能多聞人言則驚見天光可畏時時懊 刻刻煩悶,此病乃腎水耗竭不能上輸於肝木,而肝木自顧不遑,又安能上養於心乎。


心血既耗,又安能下通於腎心腎交困怔忡時生不止痰氣之。


作祟也。


治用消煩湯,此方乃補心肝腎之。


聖藥三經大補則氣血精皆足雖有痰氣不清,又有白芥子以消其痰於膽膈之。


中豈尚有怔忡之。


不定乎。


自然煩去,而心安悶除,而魂靜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4#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50:13 | 只看該作者

安上湯


人參(三錢) 茯神(五錢) 麥冬(五錢) 北五味(一錢) 丹參(二錢) 柏子仁(二錢) 半夏(一錢) 丹砂(一錢) 菖蒲(二錢) 白朮(五錢) 枳殼(三分) 神麯(五分) 白芍(五錢)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5#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50:25 | 只看該作者

消煩湯


熟地(一兩) 山茱萸(五錢) 白芍(五錢) 當歸(五錢) 黃 (五錢) 人參(五錢) 牛膝(五錢) 巴戟天(五錢) 菟絲子(五錢) 枸杞子(五錢) 炒棗仁(五錢) 白芥子(五錢) 山藥(五錢)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6#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50:43 | 只看該作者

痿症


痿症之。


不起床也。


人以為兩足之。


無力非下病,而何殊不知痿症不同有上下之。


分焉。


上痿者,非手痿之。


論乃肺氣與陽明之。


病也。


雖痿症皆屬之。


陽明治痿不治陽明終難起廢然,而陽明有兼肺經,而痿者,實是上病,而非下痿之。


可比其症必咳嗽吐膿吐痰,而雙足無力則與下痿之。


症頗同,而治法不可與下痿之。


病同治也。


吾今立一方治上痿者,神妙名為起痿上清丹,此方仍是治陽明之。


藥,而妙,在用金銀花以治肺中之。


痿清其肺氣自然下生腎水腎水生,而骨中之。


髓自生,又何必更補腎哉。


況方中俱是輕清散火之。


味輕清則上升以散其肺中胃中之。


火則陽明火焰自然不上衝於肺,而肺氣安寧,又可不辨,而自知也。


至於下痿之。


症雖治法不能離於陽明然必竟以補腎為主蓋兩足之。


無力本是骨中無髓,而髓乃腎中之。


精也。


不補其精則髓從何出況陽明胃經乃腎之。


關門補腎正所以補胃耳其症能食,而飢面紅。


如火晝輕夜重吐痰。


如水者,是也。


方用堅骨起痿丹,此方妙,在補腎,而兼補胃也。


可統治下痿之。


症無不神效但痿病非一二劑可以奏功愿人遵守吾方朝夕吞咽斷無久臥床席之。


人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7#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50:57 | 只看該作者

起痿上清丹


麥冬(五錢) 金銀花(二兩) 玄參(一兩) 北五味(一錢) 薏仁(一兩) 生地(五錢) 天門冬(五錢) 天花粉(三錢) 甘菊花(三錢) 黃 (三錢) 陳皮(一錢) 人參(五錢)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8#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51:09 | 只看該作者

堅骨起痿丹


熟地(三兩) 山茱萸(二兩) 牛膝(五錢) 金釵石斛(五錢) 薏仁(二兩) 山藥(一兩) 白朮(五錢) 玄參(五錢) 麥冬(五錢) 丹皮(五錢) 地骨皮(五錢) 白芥子(三錢)水煎服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79#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51:22 | 只看該作者

氣病


氣病何以分上下也。


如有人氣逆沖,而上兩脅飽滿,又不作喘,又不咳嗽痰。


如核結欲吐不可欲下甚難謂非氣之。


上症,而何治之。


法,又不可徒治其上也。


此等之。


症非憂鬱,而得之。


即惱怒,而成之也。


方用逍遙散最佳不必更立奇方耳。


如有人氣崩迫於下兩腹作脹欲瀉不能不瀉更急大便燥結小便短少臍下作痛,而不可忍,或環臍,而痛,或兩足俱腫謂非氣之。


下症,而何,而治之。


法,又不可徒治其下也。


此等之。


症雖亦因憂郁惱怒,而來然何以氣不上,而反下蓋上焦無火其氣無隙可乘見下有可下之。


機故隨之。


而下奔調其中,而解其郁亦非難治故其勢較上衝者,反重,而治之。


實易也。


亦用逍遙散和解之。


亦隨手,而愈然則予,又何必取,而細辨之乎。


不知方可兼用,而症不可混觀辨明上下之。


症,而於逍遙方中上病加蘇子降氣之。


味下病增梔子瀉火之。


品,又何至臨症之。


曠顧哉。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180#
 樓主| 發表於 2013-1-15 10:51:38 | 只看該作者

痰症


痰症之。


分上下者,其故何哉。


痰,在胃中者,上也。


痰,在脾中者,下也。


痰,在腎中者,下之。


下也。


世人謂肺中有痰者,誤蓋肺乃嬌藏一物不容。


如何有痰肺痰者,因肺有病因謂之也。


其實皆胃中之。


痰耳若心亦有痰肝亦有痰二皆因其病,而命名,而終不可謂心肝有痰不統之。


於胃中也。


故言胃,而。


凡有,在上之。


痰舉皆包之矣。


治上之。


痰奈何健其胃,而清其痰補其氣,而利其濕治上焦之。


痰其庶幾乎。


然,而上痰終何以辨之。


必感風寒,而得之。


或黃,或白,或成 ,而膠結不開,或嘔吐,而終朝不已,或胸悶,而作脹,或鼻塞,而氣粗,或咳嗽,而隨吐,或咯唾,而難出,或。


如敗絮,或。


如黃膿,此皆上痰也。


我有一方可以通治之。


神效方名攻痰散,此方健胃補氣,又兼利濕消痰,而去風也。


痰,在下者,雖有脾腎之。


別,而症實相同脾氣之。


虛,而後腎水之。


泛腎氣之。


乏,而後脾土之。


虧原相因,而至也。


其症則有純吐清水者,蓋命門無火則水寒命門無火則土亦寒水土既寒,又何有堤防之。


障哉。


勢必狂潤洶涌上騰泛濫,而不可止遏方用返流湯一劑,而痰靜再劑,而痰消四劑,而痰無矣。


此方妙,在以白朮為君健脾,而佐之。


以補腎消痰之。


藥引水歸源,而先堅其土氣俠水不能蕩其土則土自然能制夫水也。

【自由發言誠可貴、言辭水準需更高、若有污衊髒言顯、術龍五術堪輿學苑、不歡迎的喲!】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QQ|【google翻譯】|【手機版】|【Archiver】|【五術堪輿學苑】 ( 皖ICP備11003170號 )

GMT+8, 2025-2-4 22:07 , Processed in 0.109373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