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楊籍富 於 2013-1-15 07:37 編輯
【醫學百科●泥鰍】
拼音
níqiū
泥鰍是一種淡水性小魚。
每到冬季,它便鉆入水底的淤泥深處長眠,以抵抗嚴寒的侵襲。
泥鰍個頭雖小,能耐卻很大,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特別強,在一些含氧量低、水質較差的惡劣環境中仍能生存,甚至在干旱季節,水源涸竭的情況下,它能鉆入泥中照樣不死。
因為泥鰍有特殊的呼吸方式,它除了和其他魚一樣能用鰓吸收水中的氧氣外,還能通過腸呼吸直接從空氣中得到氧氣。
平時泥鰍生活在水底的淤泥里,當水中的含氧量減少時,它們便紛紛上浮,不時將頭伸出水面,用嘴巴吞吸空氣。
泥鰍的腸管較直,腸壁很薄,其中分布著許多微血管,能進行氣體代謝,當空氣經過腸管時,氧氣被吸收,而其他廢氣則通過肛門排出。
泥鰍有沙鰍、真鰍、黃鰍之分,在我國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分布。
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溝渠的靜水底層淤泥中。
喜食浮游生物、小型甲殼類等,也食植物碎屑、藻類等。
泥鰍每年4—8月進入繁殖季節,二齡后的泥鰍性成熟開始產卵。
個體越大,產卵量越多。
泥鰍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還有多種維生素,并具有藥用價值,是人們所喜愛的水產佳品。
泥鰍的別名蝤、鰍魚
《全國中草藥匯編》:泥鰍拼音名NíQiū別名魚鰍來源鰍科動物泥鰍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Cantor)的活體及粘液。
四季可捕捉,洗凈即可。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利尿除濕。
用于急、慢性傳染性肝炎,水腫,皮膚搔癢,痔瘡下墜。
用法用量2~3錢,每日3次,研粉服;
或1~2兩燉湯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華本草》:泥鰍出處出自《滇南本草》拼音名NíQiū英文名Orientalweatherfish別名鳛、鰍、鱃、泥鰍、委蛇、鰍魚、粉鰍、和鰍來源藥材基源:為鰍科動物泥鰍、花鰍、大鱗泥鰍的全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Gantor)2.CobitistaenisLinnaeus3.Misgurnusmiolepis(Gunther)采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后,除去內臟,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1.泥鰍,體細長,前段略呈圓筒形。
后部側扁,腹部圓,頭小。
口小、下位,馬蹄形。
眼小,無眼下刺。
須5對。
鱗極細小,圓形,埋于皮下。
側線鱗116-170,背鰭2,7,臀鰭2,5-6。
體背部及兩側灰黑色,全體有許多小的黑斑點,頭部和各鰭上亦有許多黑色斑點,背鰭和尾鰭膜上的斑點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顯的黑斑。
其他各鰭灰白色。
2.花鰍,體長4-12cm,為體高的6-7倍,為頭長的4-6倍,頭很側扁。
眼間隔狹窄。
吻頗長,眼小,側位而高,有小而直立兩叉須。
鼻孔近于眼,背鰭無硬棘,始點為腹鰭前上方,胸鰭不達腹鰭,腹鰭不達臀鰭。
尾鰭圓形。
側線完全。
鱗很小。
背部及體側各有較大黑斑點一行,另有三行小點于體側上部,尾鰭上方有一明顯黑點,背、尾鰭有幾條黑斑,頭上有許多小黑點,有條黑紋由吻達眼。
3.大鱗泥鰍,體長而側扁。
體長為體高的5-6.2倍,為頭長的4.7-6.2倍。
頭長為吻長的2.1-2.8倍,為眼徑的4.1-8.1倍,口亞下位。
須5對,最長1對口須末端達鰓蓋骨后緣。
鱗埋于皮下,側線鱗102-107。
背鰭2,6,不具硬刺。
臀鰭2,5。
尾柄較高,具明顯的皮褶棱。
胸鰭距腹鰭很遠。
尾鰭圓。
肛門位臀鰭起點前。
背部及體側上半部灰黑色,側下半部及腹面灰白色。
背鰭、尾鰭具黑色小點。
其他各鰭灰白色。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1.喜棲于靜水的底層,常出沒于湖泊、池塘、溝渠和水田底層富有植物碎屑的游泥表層,對環境適應力強,天氣悶熱時浮出水面呼吸,水干涸則鉆入泥土中一般2冬雌性成熟。
6-7月產卵。
雜食性。
2.喜居于泥底水質較肥的淺靜水中,以高等植物葉片為食。
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江蘇、福建等地。
3.分布于我國長江中下游、渠江及其附屬湖泊、水體之中。
資源分布:1.我國除西部高原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2.舂布于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江蘇、福建等地。
3.分布于我國長江中下游、渠江及其附屬湖泊、水體之中。
栽培生活習性,泥鰍屬底層魚類,常見于底泥較深的湖邊、池塘、稻田、水溝等淺水水域。
生活水溫10-30℃最適水溫為25-27℃,故應屬溫水魚類。
當水溫升高時30℃時,泥鰍即潛入泥中度夏。
冬季水溫下降到5℃以下時,即鉆入泥中20-30cm深處越冬。
對低氧環境適應性強。
除了鰓呼吸外,還可以進行皮膚呼吸和腸呼吸。
視覺很弱,但觸覺及味覺極為靈敏。
雜食性,幼魚階段攝食動物性餌料,以浮游動物、搖蚊幼蟲、絲蚯蚓等為食。
長大后,餌料范圍擴大,除可食多種昆蟲外,也可攝食絲狀藻類、植物根、莖、葉及腐殖質等。
成鰍則以攝食植物食物為主。
一般多為夜間攝食。
水溫10℃以下,30℃以上即停止攝食。
養殖技術,泥鰍生長發育到2齡后性腺成熟,雌醺身長度與懷卵量有關,體長20cm的雌鰍懷卵24000粒以上。
卵徑1.2-1.5mm,黃色半透明,粘性卵。
每年5-7月,水溫在18-20℃時為產卵盛期.多產在水草叢生的流水處。
鰍卵孵化時間的長短與水溫有關,當水溫為15℃時,孵出時間需要4天,當水溫25℃時,僅2天即可。
初生魚苗,全長約3.7mm,吻端有粘著器官,可使魚體懸掛在魚巢上,依靠卵黃供自身營養。
3天后,魚苗全長5.3mm,腰點出現,卵黃囊消失,開始攝食外界食物。
這時可鈄魚巢移出孵化池。
泥鰍苗種培育分兩個階段進行,第1階段為魚苗培育,將全長5.3mm的魚苗部育到10mm左右。
第2階段是從1cm培育到3cm或更大。
飼養管理,泥鰍飼養管理大致分為孵化管理、魚苗管理、魚種管理、成魚管理等幾個時期。
飼養3-4個月的魚種,何等長達100mm,體重可達11g;
飼養1年后,體重可達15g。
另外,泥鰍也可稻田養殖。
也可與其他魚種混養。
在養殖過程中可投喂含有魚粉、蠶蛹粉、米糠、麩皮等成分的混合飼料,以作補充。
每日投喂1-2次。
化學成份1.泥鰍肌肉含天冬氨酸轉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
每100g肉中含水83g,蛋白質9.6g,脂肪3.7g,碳水化合物2.5g,灰分1.2g,鈣28mg,磷72mg,鐵0.9mg。
脂肪含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acid)和十八碳三烯酸(calendicacid)。
組織含胺(spermine),亞精胺(spermindin),腐胺(putrescine)和尸胺(cadaverine)。
烘干泥鰍表皮含γ-丁內酯(γ-butyrolactone)。
泥鰍含多種酶:蛋白酶(protease),表型-6-磷酸葡萄糖酸脫氧酶(phenotypeof6-phosphogluconatedehydrogenase),磷酸葡萄糖變位酶(phosphoglucomutase),乳酸脫氫酶(lactatedehydrogenase)。
還含胞嘧啶(cytosine),黃嘌呤(xanthine),腺嘌呤(adenine),鳥嘌呤核糖甙(guanosine),鳥嘌呤(guanine),嘧啶(pyrimidine),嘌噙堿(purinebases),核苷(nucleoside),核3苷酸(nucleotide),腺苷酸(adenylicacid),鳥苷酸(guanylicacid),尿嘧啶核苷酸(uridylicaicd),脫氧鳥苷酸(deoxyguanylicacid)。
此外,還含F-型前列腺素(F-typeprostaglandins),肌肉蛋白(muscleproteins),4-(2,4,6-三氯苯氧基)-N-乙酰苯胺[4-(2,4,6,-trichlorophenoxy)acetanilide]和4-(2,4,6-三氯苯氧基)甲酰苯胺[4,(2,4,6-trichlorophenoxy)formanilide],維生素(vitamin)A、B1、B2,和煙酸(nicotinicacid)。
2.花鰍,皮及粘液含粘多糖(mucopolysaccharide),酯酶(esterase),乳酸脫氫酶(lactatedehydrogenase),蘋果酸脫氫酶(malatedehydrogenase)及黃嘌呤脫氫酶(xanthinedehydrogenase);
金屬離子有Na 、Fe2 、K 、Ca2 、Mg2 、Cu2 。
皮還含-β-胡蘿卜素(β-carotene)。
3.大鱗泥鰍,含游離氨基酸的氮占總氮的15.2%,主要是谷氨酸(glutamicacid),賴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天冬氨酸(asparticacid),組氨酸(histidine),蘇氨酸(threon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和纈氧酸(valine);
在總脂類中,中性脂類(neutrallipids)占57.85%,糖脂(glycolipids)占15.95%,磷脂(phospholipids)占26.20%,主要有棕櫚酸(palmiticacid),棕櫚油酸(palmitoleicacid),油酸(oleicacid)及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
離子有Na 、K 、Cl-、PO43-、Ca2 、Mg2 。
此外,還含肌苷酸(inosinicacidIMP),腺苷酸(adenylinicacid,AMP),肌酸酐(creatinine)丁酸(butyricacid)及琥珀酸(succinicacid)。
性味味甘;
性平歸經脾;
肝;
腎經功能主治補益脾腎;
利水;
解毒。
主脾虛瀉痢;
熱病口渴;
消渴;
小兒盜汗水腫;
小便不利;
陽事不舉;
病毒性肝炎;
痔瘡;
疔瘡;
皮膚瘙癢用法用量內服:煮食,100-250g;
或燒存性,入丸、散,每次6-10g。
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調敷,或生品搗敷。
各家論述1.《滇南本草》:煮食治瘡癬,通血脈而大補陰分。
2.《醫學入門》:補中,止泄。
3.《綱目》:暖中益氣,醒酒,解消渴。
4.《隨息居飲食譜》:殺蟲。
5.《四川中藥志》:利小便。
治皮膚瘙癢,疥瘡發癢。
摘錄《中華本草》
泥鰍的營養價值泥鰍所含脂肪成分較低,膽固醇更少,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且含一種類似廿碳戊烯酸的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于人體抗血管衰老,故有益于老年人及心血管病人。
泥鰍和豆腐同烹,具有很好的進補和食療功用;
應用于消渴:泥鰍、鮮荷葉共煮湯食。
泥鰍適合的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別適宜身體虛弱、脾胃虛寒、營養不良、小兒體虛盜汗者食用,有助于生長發育;
同時適宜老年人及有心血管疾病、癌癥患者及放療化療后、急慢性肝炎及黃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黃疽型肝炎更適宜,可促進黃疽和轉氨酶下降;
同時適宜陽痿、痔瘡、皮膚疥癬瘙癢之人食用。
泥鰍的食療功效泥鰍性平、味甘,入脾、肝經;
具有補中益氣、除濕退黃、益腎助陽、祛濕止瀉、暖脾胃、療痔、止虛汗之功效。
與泥鰍相克的食物泥鰍不宜與狗肉同食;
狗血與泥鰍相克:陰虛火盛者忌食;
螃蟹與泥鰍相克:功能正好相反,不宜同吃;
毛蟹與泥鰍相克:同食會引起中毒。
泥鰍的食用建議泥鰍保鮮:買來的泥鰍,用清水漂一下,放在裝有少量水的塑料袋中,扎緊口,放在冰箱中冷凍,泥鰍長時間都不會死掉,只是呈冬眠狀態;
燒制時,取出泥鰍,倒在一個冷水盆內,待冰塊化凍時,泥鰍就會復活。
引用:http://big5.wiki8.com/niqiu_77712/ |